潘 英
(福建省南平市松溪縣松航小學,福建南平 353500)
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教師可以通過繪本閱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為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繪本通常由學生感興趣的圖文內容構成,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與學習欲望。學生通過閱讀繪本,不僅能開闊視野,發(fā)散思維,積累基礎知識,還能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與思想觀念,發(fā)揮豐富的想象力。所以,教師可以將繪本閱讀運用到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讓學生通過閱讀繪本體驗不同的情感,積累更多的知識。
繪本是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教學資源,深受教師與學生的喜愛。繪本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具有眾多優(yōu)勢。首先,繪本閱讀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小學生的性格活潑,對很多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而繪本閱讀能為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以圖文結合的形式拓展學生的思維。學生通過閱讀繪本中五彩斑斕的故事,能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自由地暢游在自己的思維世界中,進而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1]。其次,繪本閱讀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繪本具有文字少、圖畫多的特點,符合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與身心特點,能快速將學生引入繪本的世界。最后,繪本中的故事內容十分貼近生活,短小的故事中通常蘊含著一些大道理。繪本故事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與小學生的生活經驗很貼近,能有效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并使學生從故事中學到一些道理,受到智力與思維方面的啟發(fā)。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根據繪本適合兒童早期閱讀的特點和低年級學生的認知心理特點,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習慣,讓學生愛讀書,快樂地讀書?,F在市場上的兒童繪本種類多、數量多,很多小學生不知道從何讀起,所以,教師要幫助學生進行甄別與選擇。針對小學低年級學生,教師選擇的繪本要貼合學生的實際生活,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索欲望,應選擇畫面形象、色彩鮮明、人物造型較為夸張的繪本,從而給學生的視覺和思維帶來一定的沖擊,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他們的閱讀自主性。另外,繪本的選擇還要考慮學生的語言接受能力,生詞數量不能太多,以免打擊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所以,要想發(fā)揮出繪本閱讀的教學價值,教師要立足學生的興趣愛好,合理選擇繪本,以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繪本閱讀教學通常分為閱讀前、閱讀中、閱讀后三個部分,教師應按照繪本的主題和內容合理地設計教學活動,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2]。在學生閱讀繪本前,教師可以精心設計導入環(huán)節(jié),快速引入繪本主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具體來說,教師可以通過圖片欣賞、趣味游戲及問題討論等方式,讓學生了解繪本的知識背景并產生閱讀欲望。
例如,在讓學生閱讀繪本《吃豌豆》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設備導入一組與食物相關的圖片,然后讓學生討論自己最喜歡哪些食物。接著,教師向學生展示幾張“豌豆”圖,并問學生:“同學們喜歡吃豌豆嗎?”由此引出繪本。在學生閱讀繪本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整體閱讀與分段閱讀兩種形式進行教學。在整體閱讀中,學生通過欣賞繪本圖片和文字獲得語言感知,了解了繪本故事情節(jié)。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小問題以幫助學生了解繪本故事的大意。分段閱讀可以讓學生深入體會繪本圖片和文字中蘊含的道理,并掌握閱讀的技巧。繪本閱讀后,就是語言輸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一些實踐活動,鼓勵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體驗繪本學習的樂趣。為了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思維,教師還應開展閱讀延伸活動,如讓學生創(chuàng)作插畫、自制繪本等,讓學生將閱讀繪本的感受表達出來,進而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繪本是一種以圖畫為主的書籍,但部分小學生在閱讀繪本時只看文字,從文字中獲取信息;教師也比較注重引導學生先看文字,從文字中體驗故事情節(jié)、感受繪本情感。但是這樣的閱讀方式很容易限制學生的想象力,影響學生思維的發(fā)展,長此以往,學生的思維就會被約束?!墩n程標準》指出:培養(yǎng)學生讀圖和閱讀簡單文字的能力,讓學生積極向純文字閱讀過渡。因此,在繪本閱讀中,教師應意識到圖畫內容的重要性,并引導學生在閱讀繪本時先看圖再讀字,這樣才能發(fā)揮出繪本教育的真正價值。例如,繪本《爺爺一定有辦法》的畫面十分溫馨,顏色柔和,營造出一種愛的氛圍。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從繪本封面看起,了解畫面人物的關系,思考他們在干什么、會發(fā)生什么故事等。學生在閱讀時只有將圖畫與文字結合起來,才能真正發(fā)揮出繪本閱讀的價值。
對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他們在閱讀中的最大障礙就是生字、生詞,而且很容易因為這些因素失去閱讀的興趣。小學生都喜歡表現自己,如果不能順利讀完一本繪本,會打擊他們的自信心,就算是再好的故事情節(jié)也無法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所以,在學生閱讀繪本時,教師應鼓勵他們大聲朗讀,遇到生字、生詞及時向教師請教,進而流暢地閱讀繪本,在掌握繪本內容的同時增強閱讀信心。例如,繪本《爺爺一定有辦法》主要講的是爺爺制作的毯子變成了紐扣,然后紐扣消失的故事?!盃敔斠欢ㄓ修k法”這句話在繪本中出現了多次,而大聲朗讀能夠讓學生體會句子的節(jié)奏與語氣,感悟到祖孫之間的情感。
為了讓低年級小學生真正理解與感悟繪本故事的內容,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教師應將繪本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以繪本內容為基礎來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深入閱讀。比如,有很多描寫父母與子女情感的繪本,教師可以利用這些內容觸發(fā)學生的感激之情,拉近學生與家長之間的距離,讓學生體會到父母對子女的愛,進而深刻理解繪本內容及其蘊含的道理。在這一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講一講自己與父母之間感人的事情,進而實現繪本閱讀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的目的。
對低年級小學生來說,繪本是能激發(fā)他們閱讀興趣的有效素材。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選擇合適的繪本,使學生在閱讀中積累知識,開闊眼界,發(fā)展思維,提高道德品質,提升語文素養(yǎng),進而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今后的語文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