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霞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qū)第十一高級中學 浙江 杭州 310000)
調查發(fā)現,約20%的高中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人際關系、情緒穩(wěn)定性和學習適應等方面,如耐挫力差、考試焦慮、學習障礙、厭學癥、青春期心理困惑等。這些心理問題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近年來,“心理安全”變得越來越重要,學生的安全狀況已成為衡量“安全校園”建設水平的重要指標。特別是經過疫情時期,學生心理變得更加脆弱。經歷過疫情中考,在初中經歷過多次高危篩查又遭遇信息泄露的高一新生,心理上表現出極度的不安全感,對于身邊的人和事表現出極度的不信任,不愿意溝通、交流,做事情、處理問題容易走向極端化。
心理安全是一種平靜的狀態(tài),在與外界或自身交往時不受威脅,這個狀態(tài)對自身而言相對穩(wěn)定但又不同于他人。這種狀態(tài)的形成,需要社會、學校、家庭多方努力,在后疫情時期,這一狀態(tài)的形成顯得尤其艱難且重要。本人認為,基于高中學校,構建高一新生的心理安全場域,形成心理安全關系網迫在眉睫。我校高一年級部經過研究探索,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在后疫情時期,“六頻共振”的高一新生心理場域構建思路。
環(huán)境造就人,潤物細無聲!
結合庫特.勒溫的“心理場”理論和布爾迪厄的場域理論,本人認為學生的心理安全場域構建,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積極心理的外部環(huán)境,使學生能夠基于個人的生活、心理、情感體驗等,形成穩(wěn)定的、積極的心理品質,更加友好地與他人進行溝通、交流與協作?;谶@一理念,我校高一年級積極組織和諧班級環(huán)境布置大賽,心育黑板報評比與匯展,溫馨寢室布置大賽等活動,有針對性地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和諧、溫馨、優(yōu)美、整潔、活力、富有人文性、教育性、藝術性的在校生活空間,浸潤學生的心靈,使其對學校產生像家一樣的舒適感,讓心有安放之所。
聲音,穿透靈魂;語言,抵達內心,于文字里靜享生活,在聆聽中感知心境,梳理心緒。這一特殊的后疫情時間,我校高一年級部在遵循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基礎上,開展了針對高一生的“預見更好的自己,才能遇見更好的自己”的幸福女生課堂、“成為最好的自己,從現在做起”的魅力男生講座,讓高一新生在聆聽的過程中梳理心緒,在人際交往過程把握度,建立起師生之間、同學生之間該有的信任感,形成心理安全關系網。同學們在聆聽到的處事智慧中,為迷茫、灑脫的青春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幫助他們找準目標、做好規(guī)劃、明確未來,在跌宕起伏的生活中真正悅納自我。
與書相約,感受閱讀的愉悅;與閱讀相守,感受思想的升華。
閱讀,靜下心來品讀文章,體會字里行間流露出來的真諦,洗滌心靈,升華靈魂。我校高一年級部為高一新生打造了全方位的閱讀陣地,包括:學生閱覽室、班級圖書角、開放閱讀區(qū)、移動圖書館、平板智慧閱讀等,除此之外還有每周推送、小說連載、好書推薦、文學沙龍等活動。高一各班每天傍晚5:30—6:00為心育晚讀時間,一方面,組織高一新生閱讀一些心理學方面的專業(yè)書籍,如《少女杜拉的故事》、《青少年心理壓力管理手冊》、《洛麗塔》等,使其對高一新生對于自己和主客觀世界的關系有一個更加正向的認識。另一方面,采用我校心育工作室編制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學習正確看待和處理與同學、教師和家長之間關系的方式方法。
學生閱覽室:周一到周五中午11:50-12:30開放;傍晚16:40-17:30開放。閱覽室不僅提供紙質讀本,同時也提供平板智慧閱讀,讓學生享受文化的熏陶,適應數字化大背景。
班級圖書角:每班教室后設有一個書柜,每學期開學初,書院下發(fā)100本圖書,放入書柜,學期結束收回。期間,班級圖書每月流轉一次,由101流轉至102,102流轉至103,以此類推,115流轉至101。
開放閱讀區(qū)、移動圖書館:靈活方便,更好地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同時,我們每周在電子展示區(qū)還有好書推薦、新書速遞活動,小作家成長營有原創(chuàng)小說連載,籮婆文學社有每周一期的主題好文推送。
我們營造全方位的閱讀領域,讓學生在一系列的自主閱讀之中,開闊文化視野、敏感心靈觸覺、凈化精神家園,培養(yǎng)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時光與你都很甜!以我之耳,聽你之心!
溝通,是人際交往過程中很重要的一環(huán),對高一新生來說,剛到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心理本就有點沒著沒落的,通過溝通建立彼此間的信賴感,產生心理安全感尤為重要,特別是在后疫情時期的心理更為敏感。該如何溝通才能讓溝通的雙方既能愉悅的交流又能達成預期的目標呢?我校在政教處組織,各年級部著力推進“非暴力溝通”的方式,致力于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形成積極向上的溝通氛圍。為此,我校每周日晚一開展班主任《非暴力溝通》一書讀書交流會,分享閱讀感悟,提升思想境界。
《非暴力溝通》讀后感之注重觀察 節(jié)選
101班班主任 莫盈杰
書中說到:暴力的根源在于人們忽視彼此的感受與需要,而將沖突歸咎于對方——至少大部分暴力的根源都是如此,不論是語言精神或身體的暴力,還是家庭,部落以及國家的暴力,冷戰(zhàn)期間,我們看到了這種思維的危險性,當年美國領導人把前蘇聯看作是致力于摧毀美國生活方式的帝國,前蘇聯領導人將美國人看作是試圖征服他們的壓迫者,雙方都沒有承認內心的恐懼。作為班主任的你,當看到班級里有只“猴子”或者說“妖精”在那里上躥下跳、興風作浪的時候,你是不是已經動了“殺念”。這種暴力式的概念早已在腦海里產生,接下去就是付諸行動的暴力式溝通。等溝通以后“猴子”被降服或者沒有被降服,你可能以后對他的影響和態(tài)度就會一直保持這種暴力式的觀念,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帶著有色眼鏡看人。而我們的學生也可能有“暴力”傾向,不僅僅指單純用武力去對待同學。如發(fā)下來的作業(yè)傳到自己的桌子上不往下傳,后面的同學發(fā)現作業(yè)不見了問大家有沒有見過,很多都會視而不見冷漠得令人發(fā)指。
在發(fā)生矛盾和沖突的時候,運用非暴力溝通,我們將更能專注于彼此的感受和需要,從而促進傾聽、理解以及由衷的互助。
另外,在各班設置的心理委員,對有心理問題和困惑的學生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也能及時、準確地向班主任反饋班上學生的心理狀況,讓教師能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疏導,將學生的心理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
眾所周知,寫是吐露心聲稱非常重要的方式。寫的方式適用于口頭上說不清楚的事情、重要的事情亦可以做一個見證……
對于不善言辭,表達羞澀的高一新生,我校高一年級部開設了寫的途徑來讓他們吐露自己的心聲。心語信箱,靜靜等候;心情驛站,時刻開放,為師生之間的交流架起了橋梁和紐帶。同時,針對后疫情這一特殊時期,高一年級部與心育辦公室合作,針對高一新生組織了“心歷成長故事”分享記錄,讓所有新生寫出自己有成長過程中的高興的心酸之處。這樣做一方面可以組建立每個學生的成長檔案,這一方面可以對剛入校的高一新生進行一次大規(guī)模的篩選,發(fā)現心理安全隱患,及時溝通和干預。
水嘗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發(fā)靈光!
釋放自已,建立信心是心理安全場域建設的重要一環(huán)。我校搭建了清流劇社、課本劇大賽等平臺,選擇歷史事件、文化故事中的心育元素,運用劇場情境,讓學生選擇典型片段,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通過想象與扮演,有意識地再現并傳遞當時當事者的情緒、思想和社會行為,重在體會“此時此地此人”之感受,潛移默化地感受文化。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很好地放飛了自我、成長了自我、悅納了自我。
一步一階梯,厚積而薄發(fā)!“六頻共振”的心理安全場域構建思路與心理健康密切相關,旨在共建一套科學有效的心理安全場域體系,為高一新生構建全方位立體化的心靈防護,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集體、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