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小云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qū)水東學校 福建 南平 353000)
合唱教學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因此在合唱教學活動中,應以強化學生合唱技巧為基礎上,通過音樂欣賞和引入樂器以及合作意識培養(yǎng)等方式,使得整個合唱教學的有效性得以提升。以下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的實踐展開研究。
合唱藝術具有較強的集體性,需要集體中成員進行有機配合,更需要不同聲部的配合,不同聲部只有做好統(tǒng)一和協(xié)調(diào),才能彰顯音樂魅力所在。因此在進行合唱教學時,在教學實踐中,應引導學生切實加強對合唱技巧的掌握和應用,并始終契合學生認知特點,讓學生更加主動積極地參與合唱活動。一般而言,在合唱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調(diào)節(jié)呼吸和控制氣息,從而強化不同聲部的轉換,讓學生在掌握合唱技能的同時,通過實踐促進對合唱技能的檢驗。
例如筆者在進行《小白船》一曲的合唱教學中,旨在培養(yǎng)學生采用二聲部來合唱這一歌曲,所以將學生分成了A組和B組,首先是A組和B組的學生分別合唱,一組合唱的同時,另一組學生則從演唱小組在合唱時是否存在音準問題進行判斷,當存在音準問題時,還要找到存在的問題所在。讓A組和B組輪流演唱,從而在找到對方不足的同時學習其優(yōu)勢所在,主動避免發(fā)生走音的問題,同時通過強化學生的訓練,從而在實踐中提升合唱能力。在音階訓練時,采取分組的方式,學習對方的優(yōu)勢與不足,讓學生在合唱中掌握自身的不足和優(yōu)勢嗎,從而提升學生的合唱能力。
學生合唱音樂的過程實際就是對音樂作品的二度創(chuàng)作,因此能有效的通過合唱訓練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情感,增強學生的音樂體會。因此需要教師在合唱教學中引導學生注意對音樂的欣賞,讓學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強化學生理解音樂內(nèi)涵,并準確把握聲部,在聆聽他人聲部同時,表達音樂技能和音樂情感,以便于更加協(xié)調(diào)和統(tǒng)一合唱。比如在進行《團結就是力量》的合唱教學時,可以采用二聲部開合唱,首先要引導學生欣賞該曲目的音樂內(nèi)涵,讓學生采用深情而又洪亮的聲音來表達對歌曲的理解和情感,使得學生在準確表達其音樂內(nèi)涵的同時,還能在音樂欣賞中,深入其中蘊含的情感。同時小組在合唱《團結就是力量》時,還應注意演唱的速度和力度以及演唱的方式,在深入理解音樂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情感之后,引導學生采取聽辨和模仿以及聽記等過程來提升音樂聽覺,在增強學生音樂記憶力的同時,還能在教師的指揮手勢的配合下,調(diào)動學生的多感官,從而提升學生音樂綜合音樂素養(yǎng)的基礎上,基于不同的視角來欣賞音樂作品,進而提升學生的音樂合唱能力。
樂器在合唱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這主要得益于樂器能有效的將課堂氣氛調(diào)動起來,讓學生沉浸在優(yōu)美的樂器旋律中,激發(fā)學生對演唱歌曲的興趣。但是樂器演奏主要是以教師為主,因此需要教師在樂器演奏方面有著較強的能力,讓學生通過樂器配合而更好地把握音準與音高。比如采用電子琴伴奏時,教師應引導學生掌握其音準,并在教師演奏節(jié)奏下演唱,在彈奏到轉折點時,學生明確相應的演唱方式,從而讓學生在合唱中,結合教師的分聲部演奏訓練,促進學生直觀的把握不同聲部的音高與音準,讓學生在教師的伴奏訓練下強化學生的合唱能力,夯實合唱教學的有效性。
良好的合作意識是促進合唱教學有效性的重要保障。所以首先要發(fā)揮手勢的作用,讓學生對手勢有一個全面的理解,在全面理解手勢的基礎上,做好與指揮員的配合,在信息溝通中強化心靈溝通,使得合唱失誤得到有效降低。其次是在進行呼吸訓練時,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時,常見的有集體訓練,以及分聲部訓練和共鳴訓練,但是不管是哪種訓練,應不斷夯實訓練實效,以促進學生訓練的合作能力。且將學生合作意識的訓練作為訓練的重點。例如在進行共鳴訓練時,由于共鳴腔有三種,不同的時候,所采用的訓練方法也不同,其中,低音區(qū)、中音區(qū)、高音區(qū)分別是對學生的胸腔和口腔以及頭腔進行訓練。而這三種訓練方式雖然不同,但是需要切實強化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在訓練中掌握其技巧的同時,還能在合作意識強化中提高學生的合唱能力,使得合唱教學的有效性得到提升。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從合唱技巧引導、強化音樂欣賞、樂器引入課堂、合作意識培養(yǎng)四個方面,就如何提升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進行了實踐研究。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應結合實際教學需要,針對性的加強教學方法的改進與完善,促進合唱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