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云鳳
(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實驗小學 安徽 滁州 233100)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式多是以教師的口頭敘述和板書等形式進行授課,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受到教師的教學經驗和臨場發(fā)揮等因素控制,而且內容刻板不生動、聽起來也容易乏味。而翻轉課堂是基于信息時代的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它的主旨是課堂要以學生為主,應用信息化資源作為支撐,學生自主探索課堂內容,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師生互動,來提高學習效率。它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個性化學習任務,同時也能夠幫助教師穩(wěn)步提高學科的教學能力。
1.1 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同學生的思維方式、性格特征以及信息技術基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從而導致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容易出現(xiàn)嚴重的兩極分化問題。如何沒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會導致一部分學生喪失對信息技術學科的學習興趣。而在翻轉課堂模式下,教師通過針對性設置教學活動,配合微課、多媒體教學等方式,可以盡可能地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1.2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信息技術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同時還有很多需要實際操作的教學內容。對于部分較難的知識點,想要學生在短時間內快速掌握,需要突破課堂時間的限制。借助微視頻等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課外的自主學習。同時,科學設計導學案,有利于在完成課堂導入的基礎上,為教師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1.3 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可以借助先進的信息化技術手段,配合微課等互動教學形式,實現(xiàn)對學生的針對性指導。在全面掌握學生性格特點以及信息技術基礎的同時,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給予學生的個體差異充分的尊重,留給學生足夠的自主思考與自主探究空間,從而實現(xiàn)對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學習技能的提升。
在進行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進行生活化導入,將生活化融入進教學活動,是實現(xiàn)生活化教學的必要手段。因此,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運用多樣化的方式方法,多方面地選擇與學生生活有相關聯(lián)系的教學資料與素材,吸引學生的眼球,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生活化教學內容的展示,有效地提高小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知識的認知和理解。例如:在進行《生活與網絡》這節(jié)課的學習過程中,雖然現(xiàn)在很多的家庭中都有電腦,但是小學生對于家里的電腦的應用卻處于一知半解的程度,比如,電腦是如何進行存儲的,電腦中的資料都存儲在什么地方,如何實現(xiàn)智能設備與電腦的連接,電腦要如何連接無線網絡等等問題,這些基本的電腦應用常識,小學生可能都沒有一個正確和科學的認知。針對這種現(xiàn)狀,教師可以讓學生親自進行操作電腦,通過自己的探索在電腦中發(fā)現(xiàn)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掌握這方面的知識。
因為信息技術這門學科教學范圍比較寬泛,內容多而雜,這是它本身的學科特性。盡管每一課時的教學內容都會有一個主題,但是圍繞一個主題卻會展開多個知識點講解和操作講解,這就要求教師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也要求學生具有快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但這并不現(xiàn)實。當使用翻轉課堂這種教學方法時,課前教師會將一些課程引入內容、不太重要的知識點以及比較費時的操作流程通過線上的學習平臺發(fā)布給學生自學,課堂上教師會根據(jù)教學的重難點以及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理論和實踐教學,從而達到更好地梳理教學內容,為課堂教學提高效率。
比如,在教授《電腦繪畫樂趣多》這一單元的內容時,很多學生并沒有電腦繪畫的基礎,這就要求教師需要提前做好繪畫基礎知識和繪畫工具使用的相關內容普及。通過師生之間的網絡平臺,教師通過圖片、視頻等方式提前進行知識普及,比如繪畫基礎知識方面的線條比例、色彩感情、明暗對比、整體構圖等等,比如繪畫工具使用方面的圖片插入、復制粘貼、噴漆、畫筆、翻轉鏡像等等,都可以在課前交給學生自己熟悉。然后在課堂上,針對每一課時具體的電腦繪畫主題,進行具體的操作演示,使課堂內容條理清楚,易于掌握。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課程作為小學重要學科之一,如何提升信息技術教育教學質量一直是各方關注的重點課題。對此,在具體的信息技術翻轉課堂教學中,應該注意保證信息技術教學與生活元素的結合、增加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合理設置活動促進教學互動、靈活應用多媒體等教學工具以及注重理論教學搭配實操練習。只有切實將翻轉課堂教育理念與信息技術教學目標進行有機結合,才能實現(xiàn)基于翻轉課堂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效用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