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海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百色市靖西市武平鎮(zhèn)武平中心小學 廣西 靖西 533800)
寫作的基礎是閱讀和理解,寫作和閱讀是相互成就的,所以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教學,能提高課堂效率。在課堂上,引導學生以讀帶寫、以寫促讀,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利用讀寫結合的策略結合學生學習實際情況來進行教學策略改革,解決語文教學中寫作的問題,智慧地把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切實提高小學語文寫作水平。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于文章中意思隱晦的或者對作者表達的思想無法正確領會時,教師可以應用“讀寫結合”的策略,讓學生反復閱讀文章,然后進行仿寫或者改寫等方式進行理解和學習,讓學生對詞句表達方式有新的理解,感受到作者的用意。小學生對于寫作不感興趣,是因為小學生年齡小,生活閱歷比較少,感受也都比較少,沒有東西可以寫;或者是因為教師只教給學生寫作模式和結構,學生就參照模式進行仿寫,時間久了,學生對于寫作就沒有更多的感悟和思考,針對這些情況教師要注意提升學生的寫作興趣。讀寫結合,可以讓學生閱讀到更多的東西,在閱讀中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想象力,拓寬視野,積累更多的素材,讓學生有更多的資料可以用來描寫,提高學生綜合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2.1 拓展課外閱讀,積累素材。學生在寫作時,寫不出來的原因是沒有寫作素材,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方法來促進學生的素材積累。因此,提升學生閱讀量是教學過程中的大事,教師鼓勵學生廣泛開展課外閱讀,幫助學生拓展閱讀渠道,讓學生在大量的閱讀中汲取豐富的語言知識,學習其中的寫作技巧和情感抒發(fā)手法,然后將所積累的這些素材靈活運用到寫作中,更加順暢的創(chuàng)作,不會遇到寫不出來的問題。[1]例如:為了提升學生閱讀量,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推薦優(yōu)秀的課外讀物,或者在教室設立“讀書角”,讓同學們把自己想看愛看的書帶到教室,大家一起分享,拓寬閱讀渠道。在閱讀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摘錄的習慣,遇到好的詞句要及時摘抄下來,之后和同伴進行分享交流?;蛘呓處熆梢酝扑]自己聽過的好的讀書電臺,讓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聽別人講述,感受。多種多樣的閱讀活動,促使學生在大量閱讀中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
2.2 運用批注式閱讀,以讀促寫。在閱讀過程中,把感受和想法標注出來是很好的閱讀方法,這樣批注式的閱讀可以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主感受作者的內心和文章結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批注的方式來指導學生閱讀,是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轉換成主動接受。學生的主動閱讀能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進行批注,將自己的想法甚至是建議都記錄下來,這樣不僅能達到閱讀效果,還能促進寫作能力。[2]例如:在學習《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這篇習作時,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運用批注式閱讀的方法,將自己的想法和感悟寫下來。作者在描寫楊梅樹的美麗和楊梅果的形狀,顏色,味道時,其實是突出了作者對故鄉(xiāng)的感情,對故鄉(xiāng)的感情有時候描寫一棵樹,一顆果就能表達出來,作者用對故鄉(xiāng)楊梅的喜歡表達出了對故鄉(xiāng)的喜歡,這樣的寫作特點和模式是學生需要學習的。
2.3 巧抓讀寫結合點,發(fā)展讀寫能力。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都是精選的文章,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教材,把握“讀”和“寫”之間的結合點,讓學生在寫作中能靈活運用這些素材裝點自己的作文,為作文增色的同時還能提升作文的高級感,達到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目的。教材中的文章無論是詞句運用還是文章結構都有精妙之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其分析并且掌握,在以后的寫作中靈活運用,能促使自身的寫作能力大大提升。在閱讀中,教師帶領學生分析文章中的人物描寫,在動作,表情和心理上,讓學生思考作者是怎樣進行的,運用文章中的描寫特點讓學生了解到寫作的樂趣。抓住讀寫結合的點,讓學生對文章描寫領悟更加深刻,對寫作描寫更加靈活生動,在學習了寫作方法之外,還對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有所提高,是重要的教學方法。
總之,小學語文是學生學習的開端,學生的學習和理解能力主要是在這個階段形成的,是打下良好基礎的重要時期。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學習是循序漸進的過程,每個階段都有自身的特點,教師要對學生負責,幫助學生在學習道路上更加輕松和享受。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還對提高課堂效率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