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暉
(南京藝術學院 美術學院,江蘇 南京210013)
藝術院校研究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與他們的個性有關,部分藝術生心理承受能力薄弱,容易出現(xiàn)各種心理健康危機問題,所以,針對藝術生的心理健康困境問題進行研究相當有必要。
首先,藝術院校研究生的基本特征鮮明,部分學生政治素質相對薄弱,文化課成績也偏低。上述現(xiàn)狀導致了部分藝術研究生的知識面較窄,缺乏理解力,在問題考量上缺乏思想深度,思辨能力不強。
其次,藝術院校研究生社交能力較強,但部分學生自身紀律性較差。研究生的實踐機會相較于本科生更多,在活動中表現(xiàn)出更強的社會交往能力。但是,他們的社會交往方式相對隨性,自身缺乏紀律性,所以部分學生學習紀律性不強。
再次,藝術院校部分研究生的心理表現(xiàn)隱蔽,情緒浮動較大甚至極端。藝術院校研究生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4年以上的藝術學習與創(chuàng)作活動,具有一定的藝術性人格特點。部分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對遭遇的各種問題避而不談,大量心理問題難以被及時發(fā)現(xiàn),導致他們的心理問題往往較為隱蔽,如果不能及早發(fā)現(xiàn)必然會導致藝術院校研究生出現(xiàn)心理問題。
最后,藝術院校研究生抗挫折能力相對較弱且存在自信與自卑并存的問題,這讓他們在專業(yè)學習上缺乏應有的勇氣與決心[1]。這主要是因為他們正處于青春期中后期,雖然身體生理上接近于成年人,但心理心智發(fā)育尚不夠成熟,在自我意識上正在尋求新發(fā)展,但往往易出現(xiàn)過于自信、自命不凡、甚至自尊心太強等情況,一旦受挫就會導致他們的自卑心理,難以應對來自生活與學業(yè)的壓力。
部分藝術院校研究生易因為情感而出現(xiàn)心理問題,而其處理做法、思想相對單一,易導致事態(tài)被擴大。對于部分藝術生在處理該類事件時容易出現(xiàn)情感沖動、反應滯緩、處理方式不當?shù)葐栴},輔導員應通過正確的調解疏導方式對當事人進行教育,使之有效化解藝術生經(jīng)常存在的情感矛盾與糾紛問題[2]。
對于藝術院校研究生而言,他們擁有專業(yè)夢想,但是過于復雜的藝術市場易導致他們的心理認知出現(xiàn)嚴重偏差,部分藝術生心態(tài)較為浮躁。藝術院校研究生的心理困境問題主要體現(xiàn)為兩種:第一,短平快;第二,持久戰(zhàn)。
首先是“短平快”類型的學生,部分藝術院校研究生自身條件優(yōu)秀,家庭條件也相當優(yōu)越,這些都為他們實現(xiàn)藝術夢想奠定了基礎,但也正因如此他們也很容易上當受騙。
其次是“持久戰(zhàn)”類型的學生,這類學生從小學習專業(yè)知識,他們長期背負著父母的希望,昂貴的藝術學費也為家長和學生帶來壓力。藝術院校研究生在追求專業(yè)學業(yè)夢想過程中面臨重重壓力,進而陷入相當矛盾且糾結的心理健康困境,甚至出現(xiàn)更嚴重的后續(xù)結果[3]。
部分藝術院校研究生存在組織紀律渙散的問題,多數(shù)學校采用小課制度,時間與人員較為分散。從某種程度上來講,藝術院校研究生的時間較多,導致輔導員無法實現(xiàn)對學生的有效管理。就學生本身而言,他們擁有放蕩不羈的性格,有些學生甚至夜不歸宿。學校應對研究生進行心理健康輔導,加強紀律教育,準確認識學生自身管理不足的問題,保證研究生心理教育工作實施到位[4]。
就目前看來,高校應該面向藝術院校研究生開設心理健康公共必修課,可設置兩個學分,開設具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選修課,形成校本課程體系。在形式多樣的挫折教育、自信心教育過程中提高藝術院校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知識學習水平[5]。
高校還應盡早建立應急預警機制,要充分結合藝術院校以及藝術院校研究生本身特點,采取因材施教機制,確保面向藝術院校研究生形成針對性較強、各具特色的合理教育預案,并不定期對預案進行修正。此外,也要強化保障機制來管理藝術院校研究生,建立信息監(jiān)管機制,充分了解藝術院校研究生的開放性特征,最大限度加大信息監(jiān)管工作力度,通過心理干預中心開展基層信息與心理危機信息收集工作,及時傳遞工作內容??傮w而言,必須結合學校內部的各類突發(fā)事件展開詳細分析,搜集大量信息內容,建立相對完善且貫通的、高效率、靈活快捷的信息情報搜集應用機制,如此可確保藝術院校研究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機制穩(wěn)定運行。在這一過程中,必須強化信息節(jié)點的有效建設,確保信息分析機制的高效性與完整性,這對于學生管理而言十分重要。即要確保辨別、反饋、傳遞機制的有效優(yōu)化,保證藝術院校研究生能夠獲得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健康素養(yǎng)[6]。
總而言之,藝術院校必須結合相應分類與指導機制構建藝術院校研究生的壓力評估與分析機制,確保學生學習生活與人際關系問題的有效解決,有效提升學生自我意識,結合藝術生多方面問題展開分析,包括心理危機問題。在這一過程中,藝術院校要重點關注藝術生的心理問題,在深入了解藝術生的日常學習生活的基礎上正視他們所存在的各種問題,建立有針對性的個人心理指導機制,確保心理教育全面開展,體現(xiàn)心理教育的有效性。要圍繞團隊輔導教育工作機制,幫助當前藝術生樹立正確的交友觀、戀愛觀以及人生觀[7]。
高校要強化針對藝術院校研究生的過程管理工作,全面提升研究生心理咨詢輔導水平,優(yōu)化心理健康測評工作機制,探索符合藝術院校研究生特征的分析機制與心理測試評價機制,有效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測評工作,建立良好的預警機制,實現(xiàn)對藝術生的精準干預。
在分類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方案的過程中,建立相關專業(yè)牽頭構建的心理健康測評工作機制,形成良性發(fā)展的藝術生輔導機制,確保師生在一對一的教育環(huán)境下展開心理健康測評工作,建立心理健康成長檔案,有效實施針對藝術生的日常預警防控機制。藝術院校必須完善“學校—院系—班級—宿舍—個人”的多級預警網(wǎng)絡,結合多個群體重點關注藝術生的心理問題,結合學生心理異常狀況開展研討會,根據(jù)現(xiàn)實情況對學生進行幫扶教育、慰問教育,建立良好的師生、生生、師長溝通機制,確保從多個方面幫助藝術生擺脫心理問題與壓力,共同渡過難關。也要加強針對藝術院校研究生的心理咨詢輔導服務,開通“陽光熱線”,多渠道保證藝術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展開。而在這一過程中還需要定期面向藝術院校研究生提供業(yè)務指導與技能培訓服務[8]。
高校要強化結果管理工作,全面提升藝術院校的心理危機事件干預處置能力,主要應做好以下五點工作:
第一,構建家校協(xié)同干預機制,在學生入學階段就明確某些有心理障礙的特殊學生,在校內組織專業(yè)人員開展研判工作,及時制定干預方案,與家長共同商定心理輔導措施。在這一過程中,主要針對學生的某些嚴重心理危機問題進行分析,必要時及時將學生送醫(yī)診治[9]。
第二,積極爭取專業(yè)機構的協(xié)作支持,做到與各級學校、精神衛(wèi)生醫(yī)療機構的協(xié)同合作,藝術院校應主動與精神衛(wèi)生醫(yī)療機構之間建立良好的定點合作關系。藝術院校也要積極聯(lián)動精神衛(wèi)生醫(yī)療機構建立針對藝術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危機干預支持協(xié)作機制,為藝術生提供重要幫助[10]。
第三,要妥善做好藝術生突發(fā)事件善后工作,加速提升藝術院校應急處置能力。若藝術生存在心理健康問題,其在校期間易發(fā)生各種突發(fā)事件,藝術院校應該立刻啟動應急工作預案,做到第一時間聯(lián)系學生家長,在當?shù)亟逃块T指導下核實相關情況,及時處理相關工作。就藝術院校自身而言,要設定公開透明原則并及時回應,合理做好藝術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第四,要加強保障管理工作,加大針對藝術院校研究生的綜合支持力度和心理健康教育力度,適當增加一線思想政治工作。藝術院校應針對藝術院校研究生配備充足的專職心理健康教師,將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作為藝術院校研究生的必修課程內容來統(tǒng)籌安排。
第五,要落實場地與經(jīng)費保障,結合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配備內容優(yōu)化心理輔導機制,合理配置軟硬件設備。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建立心理輔導室,確保藝術院校每年針對研究生確定生均標準,足額按時撥付資金,建立針對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增長機制[11]。
綜上所述,針對藝術院校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藝術院校應該建立良好的應急管理機制與心理健康教育機制,確保提高藝術生心理健康水平,切實解決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全方位了解學生在不同程度所存在的心理問題,基于學生自身特殊性與專業(yè)特殊性展開教育,幫助藝術院校研究生切實解決心理健康問題,為他們未來健康成長、完成學業(yè)、踏入社會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