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娟
針對新能源汽車安全問題,測試機構正在探索更科學的測試方式O
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日益增加,車輛碰撞起火、停車或充電時發(fā)生自燃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2020年我國發(fā)生了70多起新能源汽車起火事故,至少涉及25家車企的近40款不同車型。
針對新能源汽車安全的問題,測試機構也在不停尋找更科學的測試方式。近日,作為國內權威碰撞機構的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汽中心”),針對新能源汽車做了國內首次雙側柱碰撞測試,參與此次測試的是一汽紅旗品牌旗下首款C+級豪華旗艦純電SUV E-HS9。
側柱碰是一種汽車安全試驗,主要模擬日常生活中車輛失去控制,側面撞擊到路邊的燈桿和大樹等柱狀物體時,汽車對駕乘人員及電池組安全的保護程度。相對于正面碰撞,側面結構更為簡單,緩沖和吸能的空間也比較有限,碰撞所產生的變形和沖擊,也更容易傳遞給電池包。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采用的雙側柱碰測試形式比普通側柱碰測試難度大不少。在傳統(tǒng)的柱碰測試中,車輛以32km/h的速度,沿與車身方向75。夾角直線撞擊實心柱體,以此考察車輛對于駕駛員、乘員和動力電池的保護。而本次雙側柱碰測試模擬最極端的連環(huán)撞擊工況,在上述基礎上增加了一次車輛右后方的柱碰。顯然,這不僅對紅旗E-HS9的動力電池安全性能要求更高,對車身結構強度也有著更大的考驗。
測試結果表明:紅旗E-HS9的車身結構保持完整,門檻、B柱沒有失效;碰撞過程中車門沒有與車體分離;撞擊位置車門的門鎖、校鏈沒有失效;碰撞后,非碰撞側車門可順利打兆車門自動解鎖),而被撞側的車門關閉;撞擊側側面氣囊、氣簾均正常點爆;假人頭部接觸位置為氣簾充氣區(qū)域;座椅和安全帶均未失效;電安全表現(xiàn)方面,觸電保護性能符合標準;電壓安全、電能安全、物理防護、絕緣電阻均符合電安全要求;電解液無泄漏;REESS無位移、無起火、無爆炸。
根據(jù)雙側柱碰的測試標準,此次紅旗E-HS9測試挑戰(zhàn)成功。
紅旗E-HS9能在此次雙側柱碰中挑戰(zhàn)成功,奧秘何在?
中汽中心專家指出,此次紅旗?E-HS9的測試表現(xiàn)充分展示了其自身的安全技術。
首先體現(xiàn)在紅旗新一代“9H”籠式車身結構,紅旗E-HS9在設計上通過縱梁和B柱以及門框等部位進行結合,形成了9個H 形的組合架構,有效提升了車身抗變形能力。
其次,在電池部分紅旗?E-HS9采用國家專利授權、業(yè)內獨創(chuàng)的全覆蓋式側面電池防護結構,對電池模組前后左右形成360°防護。
第三,紅旗E-HS9整個車身采用鋼鋁混合材料、超高強度熱成型鋼材料等,車身材料最高強度可達2,000MPa,能有效抵抗來自各個方向的劇烈沖擊。
此次測試開創(chuàng)了國內電動車雙側柱碰撞測試的先河,相信,未來,隨著各種測試制度的逐步完善,該測試有望納入汽車質量標準評判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