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智平
摘要:現如今的社會更加重視素質教育,而學校這些年來一直極力的想要擺脫這數十年來的傳統(tǒng)教育模式,提升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質量,并極力想要促進國家的教育進行新的改革。很多小學的教師都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逐漸發(fā)現,教師的教學方式以及質量都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的態(tài)度與質量,所以教師在之后的教學中需要總結之前的教學經驗,在加入新的理念與方式,創(chuàng)設出新穎的課堂模式,從而進一步的提升自身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創(chuàng)設新課堂;創(chuàng)設思路
引言:
現在學校的小學生數學課堂上大部分所采用的都是教師在講臺上費勁的講解,而學生坐在下面迷迷糊糊的聽教師講,教師具體講了些什么,基礎差的學生更是不明白。到目前來看,伴隨著新課改的實施,教師越來越多的發(fā)現創(chuàng)設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質量之間緊密的關聯(lián),從而更加關注對課堂教學的方式,更好的提高教學質量。
一、教師具備精細化的備課教學模式
(1)采用多樣化集體備課模式
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不同學校與教師團隊在集體備課中形成了不同的風格。教師可以借助集體備課的方式,反思總結自己教學方案中存在的問題,同時進行自主改進,借鑒其他教師的一些先進經驗,豐富自身的教學方案,從而提升教學質量。在從個體到集體備課方式轉變的過程中,必須要采用多樣化的備課模式,通過不斷的創(chuàng)新,為集體備課的開展提供更為豐富的素材,同時結合實際教學效果,對集體備課進行優(yōu)化改進,做到與時俱進,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
比如,在開展“周長”知識點教學的時候,對待這類較為抽象的概念,傳統(tǒng)的單純講授的教學形式,往往造成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接受緩慢,這也是教學過程中困擾教師的具體問題之一。我在個人備課中可以借助一些生活中的事物,引導學生對周長的概念形成正確的認知,同時借助多媒體展示一些圖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集體備課過程中,教師團隊對周長教學的生活性教學理念進行了肯定,同時提出教師不應該只采用圖片展示的方式,還應該借助一些實物,讓學生能夠真切地感知到物體的周長這一概念。通過集體討論,教師能夠更清楚自己教學方案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地調整,以提升教學質量。
(2)靈活開展集體備課活動
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許多學校對教師團隊集體備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在一定章程范圍內,落實集體備課的相關內容,對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細節(jié)進行記錄。在這種嚴格監(jiān)督的環(huán)境下,集體備課容易出現一些形式化的問題。教師為了滿足學校制定的各項標準,經常會出現忽視備課質量的情況,這對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開展產生了不利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從核心素養(yǎng)視域的角度出發(fā),在進行集體備課的過程中,靈活地采用備課手段,保證所形成的備課內容能夠達到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目的。
在這一過程中,集體備課活動的開展要具有動向以及靈活性,不能簡單地以各個階段的教學內容為主,形式化地開展集體備課活動,而是在教學過程中出現問題以后,教師能夠及時交流、討論,發(fā)揮出教師團隊的智慧與優(yōu)勢。與此同時,為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需要在集體備課中對各層次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分析,有針對性地對自身的教學方案與手段進行改進。
二、融合電教手段的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
電教手段的合理運用意味著小學數學教學方式的全面創(chuàng)新,如果教師一邊應用電教手段一邊沿襲傳統(tǒng)教學模式,那么必然很容易出現兩相矛盾的情況,或者出現將電教手段簡單地作為黑板板書的替代,并不能充分利用電教在吸引學生興趣、簡化教學難度等方面的優(yōu)勢。
例如,在教學“年、月、日”相關內容時,我在課堂上向學生展示準備好的課件,鼓勵學生通過觀察課件中的生動圖片及動畫等,結合生活經驗,對“年、月、日”相關知識點進行研究和探索。在此過程中,我合理運用問題教學法,通過合理設置問題并進行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一邊學習探索一邊嘗試解決問題,形成良性循環(huán),確保學生能夠堅持學習。
三、教師教學方法拒絕單一,采用多樣化
教師在課堂上教授學生知識是要講求效率的,所以在課堂上小學教師的教學方法可以采用或借鑒過去的一些優(yōu)秀的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方式,但是學生千姿百態(tài),各有不同,不是所有的學生都可以用這些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師在授課時也不能因為某種教學方法的成功而多次采用,教師應該了解所要教授的數學知識后再設計出一套應對的教學方法,將教學的內容跟教師所設計與教學知識點的教學方案結合之后才更容易得到一加一大于二的顯著效果。因此教師在課堂上的授課方式應該多變,針對不同的的知識點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案。
比如,關于“數的除法以及有余數”的知識點,這些概念在小學生看來有些許模糊,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學生能夠真真切切的用最直觀的方法來理解。我可以安排一次室外的數學課堂,讓學生像是做廣播體操一樣參與其中,再整齊的列隊,站成幾排幾列。將學生的總人數做為“被除數”,學生站隊的“排數”作為“除數”,“列數”作為“商”,最后剩余的學生人數就是“余數”,這樣就很方便讓學生能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這種教學方式更加的具體化,使教師的的教學更有效果。
結束語
總而言之,根據上面的文章來說,在課堂上不斷優(yōu)化和提升教師的教學過程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也是其關鍵所在。上課時間是有限的,只有短短的幾十分鐘,再加上每個學生在各方面又都不同,所以這就需要教師在了解教學內容的重點后,再為學生量身設計出一套教學過程,這樣更有利于學生掌握數學知識點,為以后學習數學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娜娜.新課改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J].甘肅教育,20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