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建群 孟凡月 王浩宇 張 靜
(河鋼股份有限公司唐山分公司)
磷化處理仍然是當前汽車廠涂裝前處理的主要方法,磷化具有提高基體耐蝕性、強油漆附著力的作用,磷化膜質量的優(yōu)劣與基板的表面狀況緊密相關,連續(xù)退火鋼板在生產和運輸?shù)倪^程中,由于各種原因不可避免地會產生表面缺陷,導致磷化膜成膜不全、結晶粗大疏松等,不能滿足用戶的使用要求[1]。采用試驗室模擬的方法對表面帶有殘油、元素富集的連退板進行磷化處理,并對磷化后的鋼板進行了掃描電鏡下的微觀形貌觀測,結合能譜分析、電化學分析等手段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以期為提高連退板磷化膜質量提供依據(jù)。
試驗室磷化以模擬汽車主機廠現(xiàn)場磷化工藝為依據(jù),在還原重要工藝步驟、保證磷化效果的原則上,化繁為簡,進行試驗室磷化工藝流程設置與設備的相應布置。
(1)磷化工藝:脫脂→水洗→表調→磷化→水洗→烘干。其中,脫脂工藝為45 ℃下脫脂3 min,表調工序藝為常溫下處理40 s,磷化工藝為35 ℃下處理2.5 min,烘烤工藝為100 ℃下處理15 min。
(2)磷化藥劑:采用沈陽帕卡瀨精有限總公司提供的鋅錳鎳系磷化液、磷酸錳系表調液、亞硝酸鈉類促進劑等藥劑進行試驗藥劑配置。
(3)試驗材料:連續(xù)退火鋼板DC01。其主要化學成分見表1。
表1 試驗用連續(xù)退火鋼板DC01 化學成分 %
(4)試驗設備:采用瑞士ARL4460 光電直讀光譜儀對鋼板的化學成分進行測定;采用法國PROFILER2 輝光放電光譜儀對樣板表面元素進行測定;采用中科科儀EM3200 掃描電鏡對樣板磷化膜進行微觀形貌觀測;采用瑞士萬通PGSTAT302電化學工作站對磷化板進行電化學分析。
1.2.1 表面殘油影響試驗
對連退板試樣進行單面1 500 mg/m2涂油量涂油,覆膜后在自然條件下分別放置2 周、6 周、10周、14 周,然后進行同條件下的試驗室磷化,考量磷化后的質量。
1.2.2 表面元素富集影響試驗
對試樣的冷硬態(tài)原板進行不同露點條件下的退火處理,對退火板采用輝光放電光譜儀進行表面元素分析,得到表面錳、硅元素富集程度較高(A)和較低(B)兩種樣板,檢測結果見表2。然后,進行同條件下的試驗室磷化,考量磷化后的質量。
表2 兩種鋼板表面輝光檢測結果
在試樣的脫脂過程中發(fā)現(xiàn),隨著試樣放置時間的延長,脫脂難度加大,放置2 周與6 周的試樣,脫脂后采用去離子水沖洗能得到完整水膜覆蓋,而放置10 周與14 周的試樣,脫脂水洗后不能得到完整水膜覆蓋,明顯出現(xiàn)干斑現(xiàn)象,如圖1 所示。
圖1 脫脂水洗后兩種表面形貌
磷化后,在掃描電鏡下對磷化膜進行觀測,其晶粒尺寸、晶像形貌特點和具體微觀形貌見表3。
表3 表面殘油對磷化質量的影響試驗結果
從表3 可以看出,隨著涂油樣品放置時間的延長,磷化后結晶尺寸逐漸變大,結晶形狀由粒狀結晶向長條形結晶轉變,且逐漸出現(xiàn)結晶縫隙,縫隙面積逐漸加大,由最初的基本無縫隙向點線狀縫隙、多邊形形狀縫隙轉變。對正常處(P1 點)與縫隙處(P2 點)進行EDS 能譜分析,如圖2、圖3 所示。
圖2 磷化形貌正常處能譜分析
圖3 磷化形貌縫隙處能譜分析
從圖2 和圖3 可以看出,縫隙處沒有磷、錳、鋅等磷化特征元素,只有鐵元素存在,因而沒有形成較好的磷化膜。
為防止鋼板在存放期表面產生銹蝕,鋼板在生產的過程中都會進行表面涂油處理,若鋼板存放期過長,油脂在較長時間內不清洗就會發(fā)生聚合反應,導致后繼脫脂清洗也難以完全將其去除,出現(xiàn)局部干斑的現(xiàn)象。去除不掉的油脂吸附在鋼板表面有屏蔽的作用,阻止了活化形核,延緩了成膜速度,導致磷化局部不能成膜。
對四種帶有磷化膜的鋼板進行電化學分析,電化學試驗工作介質為5% 的NaCl 溶液,參比電極為氯化銀電極,鉑電極為輔助電極,被測鋼板作為工作電極。掃描速率為0.5 mV/s,進行極化曲線測定與擬合分析,極化曲線如圖4所示。
從圖4 可以看出,隨著放置時間的延長,脫脂磷化后得到的磷化板自腐蝕電位值呈下降趨勢,這說明腐蝕逐漸容易開動。極化曲線擬合分析得到的自腐蝕電位與腐蝕速率見表4。
圖4 四種磷化板極化曲線
從表4 可以看出,隨著放置時間的延長,脫脂磷化后得到的磷化板的腐蝕速率呈上升趨勢,這說明耐蝕性逐漸下降,與前面磷化膜成膜質量逐漸變差相對應。
表4 四種磷化樣板電化學試驗擬合結果
A、B 兩種樣板在脫脂與水洗過程中的目視檢查并無明顯異常,磷化后在掃描電鏡下觀測磷化膜的微觀形貌,結果如圖5 所示(放大倍數(shù)為500 倍)。
圖5 A、B 兩種試片磷化膜形貌
從圖5 可以看出,A、B 兩種試樣經(jīng)試驗室磷化處理后,磷化結晶為長條狀,B 類鋼板的磷化膜較均勻致密,A 類鋼板的磷化膜存在多處磷化異常的區(qū)域,尺寸偏大而且疏松,存在磷化不充分的區(qū)域。對圖5(a)中磷化目視較正常區(qū)(P3 點處)和異常區(qū)(P4 點處)分別進行能譜分析,結果如圖6 所示。
圖6 磷化膜能譜分析結果
從圖6 可以看出,Zn、P、Mn 峰強度存在明顯差異,較正常區(qū)存在的Zn、P、Mn 峰強度均大于異常區(qū)的,這說明異常區(qū)(P4 點處)的磷化效果較差,由于磷化膜結晶大部分為磷酸鋅和磷酸鐵鋅類化合物,Zn、P、Mn 含量的顯著差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磷化膜的磷化效果。
表面析出元素影響表面活性,進而影響鐵與磷酸的反應速度,從而進一步影響磷化的結晶與長大,當其形核速度遠大于長大速度時,宏觀表現(xiàn)為形成均勻致密、尺寸較小的晶像特征,而當其長大速度遠大于形核速度時,宏觀表現(xiàn)為較稀疏粗大的晶像特征。
對A、B 兩種帶有磷化膜的鋼板進行電化學分析,電化學試驗工作介質為5%的NaCl 溶液,參比電極為氯化銀電極,鉑電極為輔助電極,被測鋼板作為工作電極。掃描速率為0.5 mV/s,進行極化曲線測定與擬合分析,極化曲線如圖7 所示(圖中,試樣A-1、A-2為A類試樣的兩個平行樣,試樣B-1、B-2 為B 類試樣的兩個平行樣)。
從圖7 可以看出,B 類試樣的兩個平行樣的腐蝕電位值明顯大于A 類試樣的兩個平行樣電位值,這說明A 類試樣的腐蝕較易開動。極化曲線擬合分析得到的自腐蝕電位與腐蝕速率見表5。
圖7 兩種表面特性不同的磷化板極化曲線
表5 四種磷化樣板電化學試驗擬合結果
從表5 可以看出,對于A、B 兩種表面元素富集不同的樣板,經(jīng)脫脂磷化后得到的磷化板的腐蝕速率明顯不同,表面Mn、Si 元素富集高的樣板,其腐蝕速率高,說明其耐蝕性較差,這與前面磷化膜成膜微觀質量的優(yōu)劣結果相對應。鋼板在退火過程中一些易氧化的元素,如硅、錳等容易在表面富集,而硅的氧化物阻礙了磷酸鋅結晶的生成反應,破壞了磷化液處理鋼板的性能。隨著鋼板表面硅含量的增加,鋼表面碳硅化物的含量增大,在磷化處理過程中磷酸難以使之溶解,導致生成晶核的數(shù)量不多,以致得到的磷酸鹽膜粗糙疏松,膜層孔隙率增大[2]。
(1)涂油鋼板在較長時間內不使用會導致后續(xù)脫脂清洗難以完全去除油脂,水洗后出現(xiàn)局部干斑的現(xiàn)象,造成連退板表面殘油缺陷,這種缺陷隨放置時間的逐漸延長有加重的趨勢,其對磷化膜質量有直接的影響,會導致磷化結晶尺寸過大、膜層孔隙增大等缺陷,使用時應注意原料鋼卷先進先出,避免儲存時間過長的現(xiàn)象;
(2)鋼板在退火過程中硅、錳等元素容易在表面富集,富集元素的一些氧化物能阻礙磷化反應,會導致磷化結晶粗糙疏松,膜層孔隙率增大。退火生產時應注意控制退火工藝與氣氛,以減少元素富集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