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惠生
摘要:提問能力可以幫助初中生更加全面去思考初中物理知識點,更好解決物理問題,對學生的物理素養(yǎng)培養(yǎng)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初中物理教師要注重激發(fā)學生的提問的興趣,并鼓勵學生多提問,才會讓其提問能力得到更好培養(yǎng)和發(fā)展。同時,也會讓學生更加扎實掌握物理知識,提高學習質量。
關鍵詞:初中物理;提問能力;培養(yǎng)方法
前言:
初中物理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提問能力,可以引導初中學生深度探究物理知識,并對其中的知識點更好掌握。教師要注重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的課堂環(huán)境和氛圍,才會讓學生勇于提問。同時,教師也需要從多角度去鼓勵學生積極提問,才能使學生更加深入學習課程內容。并且,還可以使學生的思維能力不斷發(fā)展。
一、創(chuàng)設輕松的課堂環(huán)境
輕松的課堂環(huán)境,會讓學生放松心情,對于不理解的知識,也會去勇于質疑。在此同時,學生的學習興趣、好奇心也會被激發(fā)。鑒于此,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設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環(huán)境,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的教學活動中。對此,教師可以合理利用信息技術,將與物理教學內容有直接關系的生活現(xiàn)象,制作成生動、有趣的課件,并巧妙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不僅可以有效引起學生的注意,還可以讓學生放松精神,主動提問。
比如,在對《認識浮力》的物理知識開展教學時,為了創(chuàng)設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教師就可以將生活中有關體現(xiàn)浮力現(xiàn)象的視頻,制作成生動的課件。如:人在死海上始終是漂浮的狀態(tài),在其它海面上就不會漂浮起來;將氣球中注入氫氣就會漂浮在空中,將氣球中注入氧氣就不會漂浮起來。導入新課時,教師可以先與學生相互溝通:“同學們,當人不戴游泳圈,或其它與游泳用品時,在海里會怎樣呢?”。學生就會快速回答教師:“會被淹死”。接下來教師再播放課件,讓學生親眼看到人在不同海域的視頻。就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并提出疑問:“為何在死海中,人不戴游泳圈也會一直漂浮在海面上呢?”。此時,教師再引入有關浮力的知識,就促使學生認真去學習,并深入去探究。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有效達到了刺激學生主動提問的教學目的,還可以讓學生更加主動去探究物理知識。對于提高物理課的教學質量,也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結合生活現(xiàn)象提問
物理知識與生活密切融合,教師結合生活中的物理現(xiàn)象來提問,會讓學生的好奇心更加強烈。同時,也會幫助學生更加快速抓住其中的知識點,提高提問的質量。這就需要教師結合生活中,有趣、容易引起學生質疑的物理現(xiàn)象來提問。另外,教師還需要篩選學生比較熟悉的物理現(xiàn)象,才更利于快速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吸引其主動去思考問題,并勇于向教師提出疑問。通過這種方式,會更好刺激學生的求知欲,讓其主動參與到物理知識的探索中。
為了讓學生的思路緊跟教師的教學思路,教師也需要在課前導入時,引導學生積極與教師互動。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會讓學生將注意力充分集中到課堂上。教師在此基礎上去引導學生提問,成效也會更加明顯。比如,在《光的折射》知識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可以主動提問,并快速掌握其中的重點知識,教師就可以提前準備一個體積較小的魚缸,并且在其中放上金魚。開始課程時,教師可以先與學生互動:“同學們,你們去野外捕過魚嗎?”。通過話題的引入,就會使課堂上的氣氛變得活躍,學生也會積極回應教師。之后,教師再將提前準備的魚缸,并將其放置在學生都可以看得到的位置上。并與學生交流:“同學們,現(xiàn)在我們就要親自感受一下捕魚的過程,好嗎?”。學生就會被教師的話題深深吸引。接下來,教師再讓一名學生來操作整個過程。通過實踐,就會使學生發(fā)現(xiàn),看到魚的位置后去捕捉,但都不能順利將魚撈起。此時,就會有學生向教師提問:“為何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接下來,教師再引入教學內容,并對其進行分析。就會使學生對重點的知識,快速理解并吸引。
三、鼓勵引導學生提問
初中階段的學生處于青春期,一些學生會比較內向,遇到不懂的問題也會感覺羞澀,不敢大膽提出。對于這種情況,教師就需要應用一定的策略,逐漸培養(yǎng)學生提問的勇氣,使其可以踴躍提問。這樣才會讓學生的提問能力有所發(fā)展,并幫助學生快速掌握物理新知識,提高學習成績。同時,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樹立深入學習、探究物理知識的自信心,使學生樂于探索和學習物理。鼓勵學生提問教師不僅需要在日常學習相處中,給學生留下隨和的印象,還可以間接引導學生來提出疑問。
間接引導學生提問的方法,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與學生相互提問,之后再讓學生來提出自己的問題。對于增加學生的自信、及提高其勇于提問的勇氣,都有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對《摩擦力》展開授課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準備一些玻璃球,及一雙塑料筷子、和一雙木質筷子。課程開始時,教師可以先將學生分為兩人一組,之后再讓學生自主去閱讀教材。并且,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之余,去用兩雙不同材質的筷子去夾取玻璃球。最主要的是,教師要讓兩名學生之間相互提問,并對所遇到的問題加以分析。一些不敢在課堂上提出問題的學生,通過這樣的方式,會更加大膽提出自己的疑問。當學生討論、相互提問后,教師再讓每個小組選出一名學生來代表發(fā)言,說自己小組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問題的解決情況。這樣不僅會有效增強學生提問的信心,敢于大膽提問,還可以讓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更好發(fā)展。此后,教師再當眾演示實驗。用兩雙不同材質的筷子,去夾取玻璃球,并帶領學生共同觀察整個過程。然后,再讓學生分別分享自己親手做實驗時的感受。就會使學生總結出:“木質的筷子比較容易夾取,塑料的筷子就比較困難。”。此時,教師再引入摩擦力這部分知識,就會使學生更快理解。在接下來的授課中,教師也要積極鼓勵學生,大膽提問。相比教師直接讓學生提問,學生提問的積極性就會明顯提高。
總結:
初中物理知識是重要的教學內容,教師要引導學生勇于質疑,并大膽提問,才會使學生的提問能力得到良好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同時,也會幫助學生進一步提高對物理知識的掌握程度,使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興趣和探究欲望越來越高。對于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學習能力,也有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旭平.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yǎng)[J].學園,2019,12(06):38-39.
[2]韋兵余.物理課堂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提問能力[J].江蘇教育,2019(67):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