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慶
摘要:學習初中信息技術是需要學生主動進行的事情,但是實際上,他們往往依靠教師的教學,實現對于知識的掌握。因此,為了輔助學生把握課堂的主導權,促使學生在主動學習時,取得理想的成效,教師可以選擇對翻轉課堂的形式進行應用,以幫助學生把握課堂的方式,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本文圍繞翻轉課堂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展開論述,希望對相關人士有所幫助。
關鍵詞:翻轉課堂;初中信息技術;應用
前言:
信息技術的學習并不只是依靠教師在課堂上的授課,而是需要學生能夠參與其中,以積極動腦的學習方式,對教師授予的內容進行理解和記憶,使得自己適應翻轉課堂。因此,為了輔助學生把握課堂教學的時間,促使學生對自己的各項能力進行提升,教師可以選擇以提問的方式推動翻轉課堂的形成、以情境設置營造翻轉課堂的氛圍、以小組討論實現翻轉課堂的形成。
一、以提問的方式推動翻轉課堂的形成
翻轉課堂的核心目的是讓學生能夠把握課堂的時間,讓他們能夠以積極動腦的方式,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因此,提問的方式同翻轉課堂的推動正好相向而行,教師可以在創(chuàng)設翻轉課堂時,大力推動該種教學方式的應用。例如,我在教學《歷史記錄與動作》時,會先對photoshop的路徑功能進行詳細地介紹,確保學生能夠有堅實的基礎,以開展后續(xù)的學習任務。隨后,我會以“歷史記錄”和“歷史記錄畫筆”如何應用在圖像中進行提問,讓學生能夠在按照自己對于該問題的理解,嘗試對相應的操作方法進行嘗試。他們可以先對圖像素材進行收集,并且按照既定的操作步驟進行執(zhí)行,然后在完成這一系列的操作后,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解決,讓自己能夠在實際應用中,實現把握課堂時間,讓自己能夠享受翻轉課堂帶來的學習成效。對于“動作”的學習,我會以如何為圖像增加邊框效果,作為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主要內容,促使學生能夠在解決這一問題時,實現對于信息技術的把握,讓自己能夠在靈活應用各種“動作”對問題進行回復時,增強自己對于信息技術的把握能力。而在學生進行練習時,我會通過屏幕的監(jiān)控系統,對學生在嘗試解決我提出問題時的操作進行了解,并且發(fā)現學生出現問題的地方,將其作為我的講課素材。在一段時間的觀察后,我會暫時暫停學生的操作,而是以演示的方式,對學生的學習做出一定的指導,讓學生能夠在翻轉課堂的學習中,及時地得到外來的援助,促使自己解決問題,提高自己的學習質量。
二、以情景設置營造翻轉課堂的氛圍
翻轉課堂的形成離不開教師和學生兩方任何一方的努力,學生在按照自己的想法,對教師給出問題進行解決,而教師可以對情境進行設置,促使學生融入教學氛圍,實現對于問題的高效解答。例如,我在教學《制作藝術字》時,會應用多媒體技術,對學生們在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藝術字進行展現,讓學生能夠在觀看這些藝術字時,進入到生活情境之中,并且激發(fā)自己對于藝術字制作的興趣。同時,為了進一步地增強學生對于藝術字的鑒賞能力,我會以“XX學校歡迎你們”的字樣作為主題,向學生呈現不同類型的藝術字,讓學生在觀看藝術字對于內容表達的巨大作用。在對教學情境進行設置后,我便會為學生的翻轉課堂學習主題確定學習內容:以“奧運加油”字樣創(chuàng)作一幅藝術字。由于學生已然融入教學的氛圍中,他們能夠自如地應用教材資源,探索如何應用信息技術對藝術字進行創(chuàng)作,并且嘗試在對比不同藝術字的效果中,選擇一種最為讓自己滿意的字樣,促使自己能夠在藝術字的學習中,牢牢地把握翻轉課堂的學習成效。
三、以小組討論實現翻轉課堂的形成
小組討論的形式也可以是學生進行翻轉課堂的方式之一,而這一形式,能夠在極大程度上促成翻轉課堂的形成。例如,我在教學《圖層的應用》時,會將學生按照能力的不同進行分組,讓他們以小組的形式探索以下的問題:什么是圖層?圖層的意義是什么?有沒有快速建立圖層的方法?由于圖層知識的學習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因而每一個小組的學生可以采用任務分配的方式,對與之相關的知識點進行收集,并且在交流中,促進同小組內不同學生對于圖層含義的把握。圖層的學習歸根結底還是要落實到操作上的,因而在翻轉課堂中,每一位學生都需要在實踐中,對自己的小組學習成效進行檢驗,讓自己能夠在應用圖層解決實際問題時,促進自己對于圖層的把握程度。
總結:
總而言之,教師在開展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可以以提問的方式推動翻轉課堂的形成,讓學生能夠在作答教師給出的問題時,以動腦的形式掌握課堂內容;可以以情境設置營造翻轉課堂的氛圍,讓學生能夠在適應翻轉課堂的形式時,積極地把握課堂的時間,實現個人能力的提高;可以以小組討論實現翻轉課堂的形成,促使學生能夠在同他人交流、聆聽他人發(fā)言時,增強自己對于課堂內容的把握。
參考文獻:
[1]查汗.基于翻轉課堂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研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1(07):281-282.
[2]楊曉鳴.翻轉課堂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實踐與探討[J].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20(01):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