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珊珊
《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第三部分實施建議指出:“語文教學應(yīng)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環(huán)境。應(yīng)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睂W困生在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方面較薄弱,語文學習方法也在摸索中,為此,教師在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的基礎(chǔ)上,制定出適合學困生學習語文的支持策略,讓學困生的努力找到方向的同時,也有努力的行動指南。以下分五個方面來給學困生提供支持策略。
一、營造有利于學困生學習的課堂環(huán)境
(一)營造自主的課堂環(huán)境
九年級,面臨中考,緊張而又相對枯燥。筆者依然舍得拿出5分鐘來給學生做誦讀活動。事實上,筆者在背后做好了學困生的工作,鼓勵他們報名,并且承諾:只要有需要,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幫助他們。終于,三個學困生都報名了。
實際上,在八年級下學期的誦讀教學中,筆者嘗試進行“朗讀考試”,即要求每一位學生從語文課本的課內(nèi)外古典詩歌中選取最喜歡的一首進行朗誦,并且在考試前公布考試標準(標準與授課內(nèi)容相吻合):聲量10分,基調(diào)把握10分,節(jié)奏20分,重音處理10分,配樂10分,情感處理20分,創(chuàng)意20分。雖然評分標準有待進一步完善,但是對于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方面還是具有較大意義。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訓練,學生對字詞句等的敏感程度有所增強。現(xiàn)在活動又來了,受歡迎的程度居然超過筆者的想象。
(二)營造平等對話的課堂環(huán)境
語文學科不同于自然科學,不同于哲學,也不等同于一般的社會學科或歷史學科,它是很有其特殊性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語文教學應(yīng)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平等的對話原則是讓班上人人都有話說,不管是班上哪個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參與到討論當中。而要做到平等的對話,需要教師具備懸疑設(shè)問的教學藝術(shù)。因為這是調(diào)動學生求知欲的主渠道。教師應(yīng)了解這一點并充分地利用它,自覺地根據(jù)教學的目標以及教材的特點,提出問題和創(chuàng)設(shè)問題情境,在課堂上引發(fā)學生積極思考。這樣不但為師生共同深入地探究學問提供了原動力,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具有懸念的問題是啟迪學生思維的源泉,它能使學生馬上陷入一種緊張與興奮并存的思考活動之中,學困生也會被這股氛圍感染,積極參與課堂,跟大家一起討論、學習。這一過程實際上便是其搜尋答案、主動建構(gòu)新知識的過程,當答案浮現(xiàn)之際正是其新知識建構(gòu)完成之時。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作為思考的主體,其主觀能動性始終在起著作用,化被動的“知之”為主動的“好之”,容易收到較好的認知效果。
二、制定課堂觀察策略
為了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活躍課堂氣氛,讓全班同學動起來,筆者制訂了《學生課堂觀察情況表》《學生課堂學習統(tǒng)計表》,在課堂觀察策略實施過程中,適當給學困生創(chuàng)造機會,掐空給他們一些課堂指導,鼓勵他們能把握機會,大膽舉手回答課堂的提問,增強上課獲得感,從而增強學習語文的正面感覺。
三、給學困生恰到好處的評價
(一)重視過程評價
中學階段,是人一生中最關(guān)鍵而又有特色的時期。中學生朝氣蓬勃,風華正茂,在各方面都表現(xiàn)出積極向上的趨勢。他們都愛聽表揚的話,對于批評的話,逆反心理比較多。所以,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一定要大膽夸張地贊美學生,但贊美也要求教師具備贊美的藝術(shù)?!敖馃o赤足,人無完人。”每天陪伴學生成長,讓筆者慢慢學會了贊美。對于贊美,筆者認為,關(guān)鍵在于評價過程而非結(jié)果。
(二)巧妙使用評價藝術(shù)
課堂上給學困生正面評價,給學生積極的心理暗示,這種暗示化解為學習語文的動力,只要動力開啟,再不斷地給他加油,學習語文的興趣就來了。
特別是對課堂講話的、發(fā)呆的、作業(yè)沒完成的學生,天天小錯不斷,被班干部投訴,經(jīng)常被科任教師批評。該怎么引導這些學困生成長呢?筆者認為,這樣的學生就像大旱天的小草,枯黃成片,這時應(yīng)該最盼望的是“及時雨”,即積極的鼓勵。
四、閱讀能力自信心的培養(yǎng)策略
(一)課堂上倡導個性化的閱讀
教師應(yīng)該尊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個性化表現(xiàn),并利用這點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下面以《阿長與山海經(jīng)》的閱讀教學為例三方面來解決:
首先,教師心中要裝有明確的教學目標,要使學生在教學中掌握以下幾點:文章體現(xiàn)了作家深摯的思想情感;作家觀察人物是用雙重眼光的,既看出阿長迷信、饒舌等缺陷,也看出她淳樸、善良、關(guān)心孩子的一面;塑造人物性格是通過選取典型事例的手法表現(xiàn)的,并有意采用了先抑后揚的手法。
其次,在閱讀之前,教師可以先給出一些簡單提示,然后給予學生一定的閱讀時間。這時,可以利用巡堂的時候,再給學困生一點輔導,并鼓勵她等下主動舉手回答問題。
在閱讀結(jié)束之際,教師鼓勵學生大膽地在文章結(jié)尾處寫下自己的最深感受。當有不同的看法出現(xiàn),這時教師可以請幾位學生來發(fā)表看法,或許有的學生說感覺魯迅不夠尊敬阿長這個長輩,這時就有學生說是因為阿長有的地方不值得尊敬。當此之時,教師要有的放矢,要把學生這些雜亂無章的看法引向明確的教學目標。
最后,教師讓學生找出自己認為這篇文章寫得最精彩之處,多讀兩遍。這種閱讀教學方法,沒有損害學生的個性和創(chuàng)造力,使閱讀行為變得有趣,教學目標也較容易實現(xiàn)。
正視學生的個性,不僅是閱讀教學需考慮的問題,寫作教學亦當如此。否則,令學生依照固定程式去寫作,只會剝奪其寫作的樂趣,扼殺其寫作的才能。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yīng)當首先鼓勵學生在作文中自由不拘地表達自我情思,寫出心中最想要說的話。當然,為了確保寫作趨于規(guī)范,教師還須做好后期指導工作。
總之,無論是閱讀還是寫作,都宜先“放”再“收”,以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被激活,從而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
(二)堅持課外閱讀
學困生,缺乏學習的持久性。學困生中的絕大多數(shù)人,堅持課外閱讀的毅力和耐力均較其他學生差。他們對閱讀不愿做長期的堅持,覺得短期看不到明顯的效果,并且覺得對考試成績的提高幫助不大。學困生習慣于“走馬觀花”的學習方法,想起來可能還會去讀,沒想起來就根本不會課外閱讀。
1.家校合作齊讀書
為了培養(yǎng)他們的毅力,筆者給他們制定了《學生課后觀察情況表(家庭)》和《家校聯(lián)系表》,讓學生和家長一起努力,把平時閱讀的時間、用時,閱讀內(nèi)容簡單記下來,一月一總結(jié),可以電聯(lián)總結(jié),也可以視頻總結(jié)。給學生和家長鼓勵,并適當準備一些小禮物給家長和學生。不僅加強了家校關(guān)系,還增強了學生和家長的親子關(guān)系。
2.午讀
對于學困生,午讀時筆者也會給予一些指導,比如,讀書方法、讀書批注等。如果學困生堅持一個星期都有閱讀,還寫了三篇讀書筆記。組員中有3人也達到這個標準,筆者會把學困生找來,大力表揚他們,并且在全班面前給他們表揚。有一次,筆者特地獎勵了奶茶給他們組的所有成員喝,高興之余,他們的感情似乎更好了。后進生也被感染進來,也不好意思不寫了。喝完奶茶后,他們的閱讀勁似乎更強了。
3.堅持寫讀后感
讀后感是夾在周記里一起進行的。想寫就寫,不給學生過多的負擔。但寫了,而且堅持寫,就一定會受到表揚。筆者通常用課前一分鐘的時間來表揚學生,用“0-100肯定法”來激勵學生,增強學生的正向感覺。用“0到100方法”來回歸真實的對方,把關(guān)注點重點轉(zhuǎn)向?qū)Ψ降膿碛信c進步。
對于學困生,筆者往往鼓勵他們寫,告訴他們“只要讀了,思考了,趕緊把感悟變?yōu)槲淖?,就算?00字左右也是你的專利感悟。當你寫出來時,你會發(fā)現(xiàn)其實你比自己想象中的聰明?!?/p>
關(guān)注學困生,從教學從人格成長著手,育人先育心,激發(fā)潛能,喚醒學困生內(nèi)心的力量,學生轉(zhuǎn)變了思想,接受四步賦能,增強了經(jīng)驗,形成了能力,學習的自信得到大幅度提高。
[本文系惠州市2019—2020年度中小學幼兒園教育科學研究課題“能力形成四步法在培養(yǎng)初中語文學困生學習自信心的運用研究”(課題編號:2019hzkt323)成果]
責任編輯? 溫鐵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