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維友,姜 艷,劉文杰
(常州大學石油化工學院,江蘇 常州 213164)
《有機化學》是化學、藥學、化工、醫(yī)學、材料類專業(yè)非常重要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程,在低年級打好有機化學基礎對于后續(xù)專業(yè)課程的學習和提升學生的專業(yè)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目前狀況下“教-學”效果并不理想[1-2]。從“教”的角度分析,長期以來,學校教學方法過于傳統(tǒng),只注重知識本身的傳授,導致學生被動接受知識,難以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學生自主探究的機會少,影響了教學效果。從“學”的角度分析,學生個體學習基礎、學習習慣存在差異,大部分同學缺乏學習主動性;00后作為本科生的主體,有著強烈的自我意識與自我認知,部分學生沉迷于網絡、手機、游戲等;加之有機化學課程的特點:有機物種類繁多、性質各異、立體構型抽象多變、反應機理復雜零亂,導致學生普遍認為有機化學是一門比較難學的課程。結果,在目前的“教-學”狀態(tài)下,學生只有知識“點”,而不能有效形成知識結構體系,在需要的時候難以靈活調用相關知識,這勢必會給后面課程的學習帶來困難。
多維教學模式是在教學過程中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課上與課下協(xié)同,靈活采用多種手段和方式進行教學活動,對于促進學生對專業(yè)知識和職業(yè)素養(yǎng)的學習與培養(yǎng)、提升學習效果具有顯著的推動作用[3-4]。采用多維教學模式讓學生多維立體式的感知和接收知識,實現(xiàn)平衡教學,進而構建牢固的知識結構體系,是解決目前有機化學教學中上述問題的重要策略。
課程思政指以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5-6]。其建設目標是構建以“思想政治課程”為核心,以通識教育課程為支撐,以專業(yè)課程為輻射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在新時代“大思政”格局下,高等院校的教師肩負著學生科學教育和思政教育的雙重重任。有機化學課程,多數(shù)高校一般在低年級開設,而此時正是大學生價值觀和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此時,在有機化學教學過程中引入思政教育,進行思政教育改革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專業(yè)認同感和職業(yè)素養(yǎng)、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課程思政教育為多維教學模式提供了條件,符合“多維教學模式”的思想,也會促進多維教學模式的實施。針對目前有機化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提升“教-學”質量為目標,本文探析了在“大思政”格局下多維教學模式的構建思路。
關于有機化學課程思政的教學改革探索,已多有研究和探索的報道[7-9]。然而,部分教師在有機化學課堂教學中仍然缺乏對思政元素與教學內容之間關系的深刻研究,沒有將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思政元素有效的融入到教學;有的教師對有機化學中的思政元素缺乏挖掘,不同專業(yè)的學生對象思政內容一成不變,影響了教學效果。在多維教學模式下的課程思政教學還有待進一步改善。
首先,課程思政要明晰重點培養(yǎng)目標。主要包括:激勵樹立正確遠大的目標,實現(xiàn)自我價值;培養(yǎng)樹立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啟迪創(chuàng)新精神,引導學生在學習和工作中敢于挑戰(zhàn)、勇于探索;激發(fā)學生的專業(yè)責任感和使命感,充分發(fā)揮思政教育在科學教育中的積極作用;其次,教師應有高度的事業(yè)心和責任感。嚴謹治學、勇于創(chuàng)新,在言語習慣、工作方式,或生活方式上都要成為學生的表率,言傳身教,才能保障有機化學“課程思政”的有效實施;再次,要及時分析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潛意識地在教學設計中融入思政元素,在課堂教學中強化思政教育。
具體的,課程思政中的案例應該經過嚴格的篩選并及時更新,與數(shù)量相比,案例的質量更加重要,正確深刻理解案例在引導學生方面的積極作用。實例教學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與專業(yè)相關的實例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比如對于高分子專業(yè)的學生,可在羥基羧酸部分引入前沿的聚乳酸和聚羥基乙酸等可降解聚酯材料;對于化工專業(yè)的學生,可在芳烴硝化反應的學習中引入具有本質安全特性的微化工技術;對于食品工程專業(yè)的學生,可在多元醇部分介紹甜味劑的種類(圖1),說明食品安全的發(fā)展和意義。
圖1 部分甜味劑的結構Fig.1 Structuresof some sweeteners
涉及實際生產中具體問題的實例更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どa中仍有很多污染和安全問題待解決,研發(fā)清潔生產工藝及相關綠色化學技術對于化學的綠色發(fā)展意義重大。比如傳統(tǒng)的氧化合成4,4’-(六氟異丙烯)二酞酸工藝常使用濃硝酸等高污染且安全性差的氧化劑,新開發(fā)的工藝可以通過催化氧氣氧化的工藝,極大的減少了污染。
與學??蒲谐晒嚓P的實例可增強學生的榮譽感和學習熱情。跟書本和新聞中的人物相比,“近在眼前”的人物或事件更能激勵和影響學生。將學校取得的相關科研成果與課本學習內容相關聯(lián)。比如,結合本校取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的科研成果“苯酚烷基化清潔催化技術及工業(yè)應用”,關聯(lián)芳烴的“傅-克”烷基化反應。
充分認識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同學生的興趣點是有差異的,可能是科研訓練,可能為競賽,也可能為理論推導等。在學情收集和分析的基礎上,抓住學生的興趣點,讓不同的學生參與不同實踐過程,因勢利導,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利用科研實驗室作為實踐交流平臺??梢宰寣W生參觀科研實驗室,利用好學校的科研平臺資源,讓本科生與研究生面對面交流,感受科研氣氛;有興趣的個別學生可以在不同時期參與課題研究,讓其擔負起具體責任,并在在論文或專利等成果中按貢獻署名,提升其參與感和成就感。在筆者教授的2019級化工專業(yè)班中,W同學由于高中化學基礎差,有機化學課程學習比較吃力,經與其溝通后,主動利用課余時間參加科研實踐,不僅沒有耽誤課程的學習,在期末考試中還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從不同的角度和途徑觀察和理解知識往往會有不一樣的接受效果,指導學生從網絡上查閱相關的學習講座或報告(包括“中國大學MOOC 平臺”、“Coursera”、“學堂在線”、“愛課程網”、“網易公開課”、“新浪公開課”等);鼓勵本科學生參加學校的學術講座;或在有條件的情況下,請校內相關教授做其研究領域的講座,拓展學生的視野。在筆者講授的化工專業(yè)班中的實踐表明,學生對于“移動學習”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也有利于擴充課堂的教學內容。
課堂授課仍然是主要的教學方式?,F(xiàn)階段,教師可以采用的教學手段更加豐富,包括多媒體、模型、動畫演示、微課、慕課堂、雨課堂等。例如,在雜化軌道理論和立體化學部分的學習中,對學生空間想象能力要求較高,學生普遍認為較難理解,可通過模型演示教學的方式;在單分子和雙分子親核取代反應機理的學習中,可采用動畫演示的方法;在課堂練習過程中,可采用雨課堂的形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思政教育與專業(yè)課程的融合,要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尤其需要在教學方法的多樣化上下功夫,充分調動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意識,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知識體系和思想品質的形成中。
另外,采用科學的知識講授方法非常重要,有機化學課程的講授中應注重采用“三重表征”策略的運用[10]。引導學生整合三重表征進行學習,從宏觀、微觀和符號三種表征水平上認識和理解有機化學知識,并建立三者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進而培養(yǎng)學生“宏觀—微觀—符號”三重表征思維方式,使學生有意識地在多維度上學習和理解知識,把握規(guī)律、盡可能減少死記硬背,這必能極大地幫助學生有效地學習有機化學。
運用已學的知識,組織學生對相關典型時事案例進行討論。如連云港“3.21”特大爆炸事故,雙匯“瘦肉精”事件,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蘇丹紅”事件等。討論事件的原因、影響、解決方案等,在調用知識點的同時,促發(fā)學生重視安全生產,培養(yǎng)崇高的職業(yè)素養(yǎng),激發(fā)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11]。在運用新技術或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時,不僅僅講述問題的解決辦法,還要有解決問題的思路過程,帶入情境,促發(fā)學習興趣。
課程思政為新時代中國高校教學改革提出了新的方向,即構建“大思政”的教育格局。有效構建多維教學模式,是提升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也是課程思政教育下的必然結果。本文在“大思政”教育格局下,探討了有機化學多維教學模式的構建思路。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和手段,實現(xiàn)課上與課下協(xié)同、理論與實踐結合、課堂講授與課外自學互補、學校學習與社會事件鏈接。在多維教學模式下,師生可進行多邊互動,有利于提高課程“教-學”效果,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結構體系;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提升合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增強學生的專業(yè)榮譽感和認同感,提升解決問題的勇氣,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也有利于促進教師轉變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提升教師教學管理水平,最終實現(xiàn)專業(yè)知識傳授與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