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旭鋒
摘要:在中職學校發(fā)展的過程中,為社會經(jīng)濟建設提供了大量的人才支持,且部分企業(yè)對于機械基礎專業(yè)人才有著較為強烈的需求。機械基礎教學內(nèi)容具有理論性和實用性的特點,能夠強化學生的機械應用能力,從而強化學生的工程意識。為了能夠獲得更加優(yōu)質(zhì)的教學成果,需要在開展中職機械基礎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及時的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所帶來的局限性,基于新型的教學方法,加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關鍵詞:中職機械基礎;教學方法;具體應用
引言:機械基礎屬于中職職業(yè)院校所設置的基礎科目類型,對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需要針對現(xiàn)階段的教學方法加以探討,基于高效化和創(chuàng)新性的教育理念,順應時代的整體革新趨勢,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分析中職機械基礎教學中的教學方法
在開展中職機械基礎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通過對前期階段的教學經(jīng)驗加以總結可以看出,對于部分學生來說,其自身在學習機械基礎等相關知識的過程中,并不具備較為濃厚的學習興趣,不僅不利于保障學生的學習效果,還會導致課堂的教學效率有所降低。教師在課堂當中并未及時的與學生進行溝通,從而無法準確的掌握學生的學習弊端,導致學習指導無法有效落實,最終的學習效率難以得到有效提升。與此同時,教師和學生之間并未建立良好的溝通和聯(lián)系,且?guī)熒g的關系還需要做出進一步的改善。在大部分情況下,教師和學生的溝通和交流僅僅局限于課堂,并且通常以理論知識為主要討論話題。為此,在中職機械基礎教學活動的實施階段,要求教師能夠?qū)鹘y(tǒng)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進,基于創(chuàng)新理念保障教學模式的高效性,保障機械基礎學習階段的有效性。
二、中職機械基礎教學的有效方法
(一)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學習基礎知識的過程中,由于整體的教學模式枯燥、乏味,而中職階段的學生的知識基礎較為薄弱,但機械基礎課程的知識體系專業(yè)程度相對較強,學生在整體的學習過程中受到了極大的困難,在長期的困難阻礙作用下導致學生的積極性逐漸削弱。中職院校的機械基礎課程體系屬于機電專業(yè)內(nèi)部的重要課程,不僅涵蓋了專業(yè)的基礎知識,同時還對學生的學習水平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為此,在機械基礎課程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保障課堂教學資源的豐富性和生動性,逐漸轉(zhuǎn)變傳統(tǒng)枯燥、乏味的課程模式,以此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另外,教師還需要教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在改善教學方法的同時,以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為主要目的,從而保障優(yōu)良的教學成果。除此之外,教師需要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基于多樣化和豐富性的教學資源,保障整體教學模式的趣味性。
(二)采取分層教學方法
分層教學屬于現(xiàn)階段教學改革過程中所延伸出的新型教學方法,在使用此類教學方法的基礎上,需要明確的掌握相應的分層重點,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加以分層,從教學目標和教學內(nèi)容入手,保障分層階段的合理性。一方面,在針對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目標進行分層時,需要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為其設置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并針對不同類型的教學和學習內(nèi)容予以合理安排,使每一層級的學生都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保證因材施教教學理念的有效落實,從而確保實際教學階段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在對學生進行分層時,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進行分析,及時的結合階段性的學習狀況,從而保障分層操作的科學性。
(三)營造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
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對階段性的教學質(zhì)量提升具有直接影響,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和溝通,不僅能夠加快基礎知識的傳遞以及接收效率,還可以保障機械基礎課堂教學活動的實效性。為此,在開展機械基礎課堂教學活動時,教師需要與學生之間保持良好的關系,以拉近師生距離為主要目的,保障師生關系的和諧性。同時,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還需要確保教學語言應用的靈活性,并針對階段性的教學技巧加以改進,確保能夠符合學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心理特征,從而打造更加優(yōu)質(zhì)的教學環(huán)境。不僅如此,教師還需要及時的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學習方法,并保障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和發(fā)現(xiàn)意識
在機械基礎課程教學活動當中,教師需要針對階段性的課程重點提出相應的問題,以激發(fā)學生思考為主要目的,保障探究性教學模式的逐步推行。除此之外,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還需要具有具象性和具體性的特點,避免所設置的問題過于抽象,從而不利于學生的理解,使學生能夠帶著問題對相關知識進行思考,從而以自主學習的形式得出最終答案,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考意識。不僅如此,教師在提出問題的基礎上,還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充足的思考情景,使學生能夠針對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和分析,以此來加深學生對專業(yè)知識的理解和記憶程度。
(五)開展實踐教學
對于機械基礎課程來說,其具有理論性和實踐性的特點,所涉及到的知識體系較為廣泛,并且對學生的實踐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導致學生在理解和記憶的過程中存在較大的困難。實踐教學屬于中職院校各項教學工作在實施階段的重點方法,且實踐操作具有重要作用,在開展以實踐為主的機械基礎教學活動時,需要確保先進的實踐方法和有效的訓練模式能夠得到有機融合,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為此,教師需要在開展中職機械基礎教學活動時,積極的融入實踐教學方式,將專業(yè)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模式進行有機結合,使學生能夠在主動參與實踐操作環(huán)節(jié)的基礎上,以親自動手和主動實踐的形式,對課堂當中所獲取的理論知識進行分解。同時,還應在深度理解的基礎上,確保學生能夠針對相應的知識體系予以靈活應用,保障理論知識學習的有效性,在提高學生專業(yè)知識應用水平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操作能力。
結束語:在開展中職機械基礎教學活動時,需要加大對學生專業(yè)性培養(yǎng)力度,以提高學習效率為主要目的,在課堂當中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問題和情景,使學生的學習水平和思考能力能夠得到有效加強,在營造和諧、優(yōu)良師生關系的基礎上,基于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獲得良好的中職機械基礎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朱晶.中職《機械基礎》學習情境的創(chuàng)設與實施[J].2021,(05):44-47.
[2]胡小文.中職"機械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2021,(11):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