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海
腦梗死是一種常見的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其病發(fā)的一系列癥狀會嚴重影響患者日常行動,嚴重甚至會引發(fā)言語功能障礙,令患者難以順暢表達自我思想。眾所周知,腦部供血疾病往往易得不容易治。如果您患有一定程度的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血糖疾病,或成為此類疾病的高發(fā)人群,需時刻警惕自身健康狀況。本文介紹了急性腦梗死引發(fā)條件和治療手段,以便讀者了解此類病癥,并加以預防。
一、什么是腦梗死
腦梗死又稱之為缺血性卒中,其病理主要是腦中血管循環(huán)不暢,導致部分腦組織出現缺氧或缺血性壞死,進而致使人體出現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缺損癥狀。腦梗死主要分為腦栓塞和腦血栓形成,而血栓的形成又與各類心臟疾病息息相關。此類病癥相對常見,且多數趨于急性發(fā)作,如不及時進行溶栓治療,缺血的腦組織細胞將會逐步受損,這種損傷往往無法恢復,呈永久性。
二、腦梗死急性期的具體表現
腦梗死急性期的表現癥狀主要分為前循環(huán)癥狀和后循環(huán)癥狀。
前循環(huán)癥狀主要涵蓋偏盲、側身感覺障礙及偏癱,身體方面的缺血循環(huán)癥狀相對明顯,而偏盲則相對難以直接考量至腦梗死病癥。部分患者的偏盲癥狀為直接失明,部分患者則會優(yōu)先感覺到視力下降。后期瞳孔會發(fā)生變化,眼球亦會內陷。發(fā)展至一定程度,眼瞼下垂的情況也會更加明顯。
后循環(huán)癥狀主要涉及椎基底動脈系統,患者會不僅出現偏癱癥狀,且會感受到一定程度的頭痛與眩暈。部分身體組織的操控逐漸困難,面癱,飲水、吞咽困難等情況隨之發(fā)生。
三、腦梗死的急性期治療手段
當患者出現急性期癥狀時,應及時送院至神經內科就醫(yī),盡快進行血管掃描、頭顱CT及核磁共振檢查探尋病因。在確診后,應按照緩急程度逐步進行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抗凝等應急治療手段,幫助患者脫離當前的危機狀態(tài)。在患者病狀穩(wěn)定后,可送至病房進行一般治療,配以針灸按摩等護理操作,改善患者不適感,加快其身體各組織恢復速度。以下便進一步講解各階段的治療內容:
(一)靜脈溶栓治療
在溶栓臨床治療方面,廣泛使用于腦梗死急性期治療的相關藥物有尿激酶、組織性纖溶酶原激活劑等,但此類藥物擁有一定的使用要求:首先,用藥溶栓的治療操作要求時間為發(fā)病4.5小時以內,推薦3小時以內用藥。其次,病患不可超過75歲,且發(fā)病時血壓低于180/110mmHg。最后,患者不可患有相對嚴重的肝臟、心臟及腎功能障礙,且不可在近期發(fā)生過腦外傷、心肌梗死等影響溶栓藥物應用的病癥,或在進行腦CT時發(fā)現腦部出血等癥狀。
(二)動脈取栓治療
腦梗死急性期發(fā)作,應急處理階段的治療均分秒必爭。此階段治療的主要目的是恢復血栓堵塞處的血流供應,因此與溶栓治療目的相同的動脈取栓治療亦在此處進行講解。在部分患者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應用柔軟的接入導管和小型網兜將導致血液循環(huán)不暢的血栓取出,但此類操作難度較大,時間窗相對嚴格,且并非適合每一位患者。
(三)抗凝及抗性血小板聚集治療
抗凝治療指減少內源性凝血途徑及纖維蛋白血栓形成過程,而抗血小板聚集則是減少血小板黏附聚集功能,進而減少血小板血栓形成過程。此兩類均為急性期病發(fā)送醫(yī)時的協同治療手段,意在減少血栓的形成。其中,抗凝治療藥物主要為華法林、肝素及低分子肝素。因此項治療會導致血小板減少,且具有一定導致病患出血的傾向,所以相對不建議重度腦梗死患者使用??寡“寰奂乃幬飫t有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
(四)一般治療
病人病情趨于穩(wěn)定后,可在其住院期間對其延續(xù)進行一般治療。其中尤需注意,高血糖或會加劇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腦部損害,護士應定期對患者進行血糖測試,如發(fā)現血糖超出正常值,應及時應用胰島素,將患者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內,參考閾值為8.3~11.1mmol/L。一般治療涵蓋康復治療,除了定期的按摩、針灸護理,家人亦應在康復治療執(zhí)行幫助患者適應行動不便后的洗浴、穿衣、吃飯等日?;顒?,保證患者持有健康的心態(tài),這樣亦能加快患者恢復效率。
四、腦梗死的日常預防
通過上述內容我們可知,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和心臟病是引發(fā)腦梗死病癥的相關病癥,此類三高病癥不僅常見,其亦是普遍導致的動脈粥樣硬化,造成腦部血栓疾病的一大原因。為保證我們的身體健康,提前預防腦梗死疾病的患者,應在日常生活中戒煙控酒,合理膳食;適當運動,避免發(fā)胖;定期體檢,控制危險因素,及時察覺潛在的血栓疾病引發(fā)風險。
總結:腦梗死疾病固然對人體損害較大,但并不是無法預防的。當前時代生活節(jié)奏較快,人們生活及飲食習慣的健康養(yǎng)成和工作往往難以制衡。在閱讀本文后,希望各位讀者在獲得一些醫(yī)學知識的同時,亦能時而抽空靜下心來,多為自己考量些許,以免受此類高危疾病的侵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