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佳來
一年一度的雙11前夕,正是大部分人的“尾款日”,卻有這樣一群人“反其道而行”:他們拒絕參與雙11,崇尚“能省則省”,在豆瓣“不要買”小組里,已經有將近30萬名成員。除此之外,還有“摳門男性聯(lián)合會”“摳門女性聯(lián)合會”“薅羊毛”“喪心病狂攢錢”等各類“省錢”小組,均有接近十萬名組員。 隨著“理性消費”漸成主流,雙11究竟應該何去何從?如今正在迎來“冷思考”。
這些年輕人為何拒絕雙11
“不要買”小組成立于去年,數(shù)據(jù)顯示,在一年多的時間里,已經有近30萬人加入這個小組,其中以90后、00后年輕人居多。記者聯(lián)系到了一位網(wǎng)友“小花”,她向記者介紹稱,之所以不參加雙11,首先因為雙11的價格并不是全年最低:此前,她在非雙11期間,在京東購買了600ml某品牌洗面奶,售價136元;而雙11期間,她的朋友在淘寶旗艦店購買了該品牌712ml洗面奶,加上各種預售券,價格為250元,和非雙11的價格相比,還貴上不少。
今年,依然有商家悄悄在雙11前夕漲價。另一位網(wǎng)友“江湖”向記者介紹,11月8日,自己在淘寶購買的兩箱某品牌雙面打印A4紙價格為144元,單價為82元/箱,而到了11月9日,同樣的商品由于參加雙11,單價提高到了109元,用完折扣券后單價為99元——價格不降反升。
看到價格上調后,她還咨詢了該品牌官網(wǎng)的客服,該客服介紹:“由于活動是不定時的,價格也是根據(jù)市場波動而定的,所以無法保證您的商品是降價還是漲價。”
除了傳統(tǒng)電商,直播間里的一些頭部品牌也被指出“漲價幅度大”和“玩套路”。據(jù)“不要買”小組里的網(wǎng)友反饋,對于打折力度較大的商品,“提前下架”成了慣用手段。一款在傳統(tǒng)電商標價超過1萬元的床,在直播間里售價僅4000元左右,等到下單購買時,卻被客服告知已經沒貨。
除此之外,不少消費者還表達了自己對“湊單”和“預售”的反感。網(wǎng)友小妍告訴記者,雙11的購物戰(zhàn)線拉得過長,預售期長達45天,其中各類優(yōu)惠、打折信息層出不窮,令人心力憔悴?!盀榱四苣玫竭@些優(yōu)惠而付出的時間和精力,已經大大超過這些優(yōu)惠本身的價值了。”
品牌商家:雙11被設計成一座“迷宮”
除了消費者之外,部分品牌商家也選擇“逃離”雙11。11月9日,網(wǎng)易嚴選CEO梁鈞發(fā)內部信表示,雙11本該是用戶通往優(yōu)惠消費的一條大道,現(xiàn)在卻被眾多商家設計成了一座“迷宮”,因此網(wǎng)易嚴選去年決定退出那個“充滿套路、鼓吹消費主義、變了味的雙11”。
此前,網(wǎng)易嚴選市場負責人吳迪裴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表示,雙11現(xiàn)在的“套路”越來越多,已經脫離本質,而是將購物節(jié)當成手段,去刺激用戶進行不必要的消費?!盎叵?009年,那個時候的雙11很簡單,就是所有產品打五折,當時消費者是真心喜歡雙11這個節(jié)日的?!眳堑吓岜硎?,但是如今,再去問消費者關于雙11的感受,大家的想法就與此前不同了?!案鞣N平臺跨店滿減付定金的預售、或是復雜的促銷玩法,讓購物不再是娛樂,而變成了任務。”
他表示,除雙11之外,現(xiàn)在各種電商節(jié)也越來越多,除了雙11,還有618、818等,全年都遍布著各類電商的大促銷活動,在這么復雜的玩法下,雙11很多時候不再是最便宜的。“現(xiàn)在雙11帶給用戶真正的實惠,相比12年前是越來越少了,如今各個平臺就是拼命地刺激用戶消費,比拼GMV和數(shù)據(jù)?!?/p>
(據(jù)澎湃新聞 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