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金 贏
(商丘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 商丘 476000)
糖尿病足潰瘍(DUF)是在血糖代謝紊亂、感染、微血管病變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引發(fā)的一組以足部潰瘍、皮膚質(zhì)感改變、肢端壞疽等為主要癥狀的糖尿病常見并發(fā)癥。臨床上,炎癥反應不僅與DUF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同時也是導致潰瘍創(chuàng)面久治不愈、足部皮膚組織進行性破壞的主要病理機制[1]。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120例DUF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炎癥反應抑制干預的實施方法及在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
研究病例納入時間段:2019年1月~2020年12月;病例對象:我院收治的DUF患者;樣本量:120例。在予以患者編號、隨機分組后,將其分為C組60例和C+Y組60例,對C組、C+Y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比較,結果呈一致性(P>0.05),見表1。
表1 C組和C+Y組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2.1C組
C組60例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包括血糖監(jiān)測及控制、封閉式負壓引流、潰瘍創(chuàng)面皮膚清潔等。
C+Y組60例患者在C組的基礎上聯(lián)合實施炎癥反應抑制護理,具體干預措施:(1)中醫(yī)定向透藥:藥物方劑組成:雞血藤35g,黃柏25g,桂枝、川牛膝、威靈仙各20g,紅花、桃仁、黃芪、當歸各12g,花椒8g。將上述中草藥研磨成粉狀,取10g溶于水調(diào)制成糊狀。取中醫(yī)定向透藥治療儀,將糊狀中藥于紗布上浸透后于電極板上放置,待電極板溫熱后置于患者潰瘍創(chuàng)面,每次30min,結束后將電極板取下,保留中藥片24h,每日1次,共護理14d[2]。(2)紅光照射:予以患者潰瘍創(chuàng)面清潔后,采用無菌紗布覆蓋創(chuàng)面,取紅外線治療儀予以創(chuàng)面照射,30min/次,每日2次,共護理14d。(3)生肌玉紅膏外敷:予以患者潰瘍創(chuàng)面清潔后看,取適量生肌玉紅膏外敷,并采用油紗布予以創(chuàng)面覆蓋、包扎,2d換藥1次,共護理14d[3]。(4)補充微量元素:口服鎂鋅鈣維生素 D復合補充劑(該復合劑包括鈣400 IU、維生素D200IU、鎂100 mg、鋅4mg),2次/d,療程14d[4]。
1.3.1血清炎癥因子
于兩組患者干預前及干預14d后,分別采集血液標本,離心分離血清后檢測炎癥因子,包括白細胞介素-6(IL-6)、C-反應蛋白(CRP)和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4]。
1.3.2血管生長因子
于兩組患者干預前及干預14d后,分別采集血液標本,離心分離血清后檢測血管生長因子,包括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VEGF)和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bFGF)。同時統(tǒng)計兩組患者潰瘍面愈合時間[5]。
干預前,兩組患者血清IL-6、CRP、TNF-α比較,P>0.05;干預后,C+Y組患者血清IL-6、CRP、TNF-α均低于C組(P<0.05),見表2。
表2 C組和C+Y組患者干預前后血清IL-6、CRP、TNF-α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血清VEGF、bFGF比較,P>0.05;干預后,C+Y組患者血清VEGF、bFGF均高于C組(P<0.05)。且C+Y組患者潰瘍面愈合時間短于C組(P<0.05),見表3。
表3 C組和C+Y組患者干預前后血清VEGF、bFGF和潰瘍面愈合時間比較
中醫(yī)定向透藥護理技術在透藥儀的導引下,將具有活血化瘀、消毒止痛、去腐生肌作用的中藥直接作用于靶向病灶組織(潰瘍面),可有效提高藥物的生物利用度,提高藥物的抗炎效果;紅光照射具有消腫、消炎、鎮(zhèn)痛及促進傷口愈合的效果;生肌玉紅膏外敷有活血祛腐,解毒生肌的效果;補充微量元素可有效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提高抗炎效果[6]。本研究中,C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C+Y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聯(lián)合開展上述炎癥反應抑制干預。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C+Y組患者血清IL-6、CRP、TNF-α均低于C組(P<0.05),C+Y組患者血清VEGF、bFGF均高于C組(P<0.05),且C+Y組患者潰瘍面愈合時間短于C組(P<0.05)。即通過炎癥反應抑制干預能有效改善糖尿病足潰瘍患者機體的炎癥刺激,提高潰瘍面愈合效果,并加快愈合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