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一威 林秋燕 尤曉京 曹雪珍 李文峰
(1.溫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 溫州 325000;2.溫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溫州 325000)
非小細胞肺癌(NSCLC)屬于肺癌的一種類型,是世界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NSCLC與小細胞癌相比,癌細胞生長分裂較為緩慢,發(fā)病早期癥狀不明顯,約75%患者確診時已處于中晚期,增加治療難度,5年生存率低[1~2]。晚期NSCLC已錯失最佳手術(shù)治療時機,化療是此階段主要的治療方案。順鉑聯(lián)合紫杉醇化療(TP)是臨床一線化療方案,對緩解患者痛苦、延緩肺癌進展具有一定的作用。但該方案存在諸多不良反應,如血小板下降、脫發(fā)等,長此以往還會導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化療的整體療效并不理想[3~4]。阿帕替尼是靶向藥物,能夠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增殖和轉(zhuǎn)移,為晚期NSCLC治療提供新的藥物選擇[5~6]。鑒于此,本研究探討晚期NSCLC患者應用阿帕替尼聯(lián)合TP治療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6月~2020年12月期間本院收治的80例晚期NSCLC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58~79歲,平均年齡(67.12±3.19)歲;臨床分期:ⅢB期24例,Ⅳ期16例。觀察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59~77歲,平均年齡(67.14±3.20)歲;臨床分期:ⅢB期25例,Ⅳ期15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經(jīng)病理學確診;卡氏評分(KPS)≥60分;臨床病歷資料完整;預計生存期>3個月;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合并腎上腺、甲狀腺等代謝疾病者;依從性差,不能配合完成本研究者;精神異常者;合并慢性基礎疾病等可能干擾治療者。
對照組實施TP方案:第1d予以135mg/m2紫杉醇(Bristol-Myers Squibb S.R.L,國藥準字HJ20171227)靜脈滴注;第1~3d予以25mg/m2順鉑(Hospira Australia Pty Ltd,H20140372)靜脈滴注,3周為1個化療周期。觀察組實施TP方案聯(lián)合阿帕替尼治療:TP方案同對照組,同時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江蘇恒瑞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40103),0.25g/次,1次/d。3周為1個周期,共治療12周。
(1)臨床療效:癥狀明顯改善,生命體征穩(wěn)定,腫瘤縮小>50%為完全緩解(CR);癥狀有所改善,生命體征基本穩(wěn)定,30%<腫瘤縮小<50%為部分緩解(PR);腫瘤縮小<30%,或腫瘤擴大<30%為穩(wěn)定(SD);癥狀未改善且腫瘤面積進展快為疾病進展(PD)。(2)腫瘤標志物水平:于治療前、治療12周后抽取患者5ml空腹靜脈血,離心分離取上清液,檢測癌抗原125(CA125)、細胞角蛋白 19 片段( CYFRA21-1)、神經(jīng)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檢測方法為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3)不良反應:如惡心嘔吐、白細胞下降等。
觀察組臨床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兩組治療后CA125、NSE、CYFRA21-1水平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n(%)]
NSCLC屬于發(fā)病率較高的肺癌類型,臨床針對晚期患者主要采用化療、放療、配合藥物治療等手段。TP化療方案即紫杉醇聯(lián)合順鉑化療方案,為治療該病首選的治療方案。其中順鉑可破壞腫瘤細胞DNA復制過程,紫杉醇能夠組織腫瘤細胞微管蛋白解聚,阻止有絲分裂,兩者合用可發(fā)揮有效的抗腫瘤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患者病情,但仍然存在部分患者療效欠佳[7~8]。但紫杉醇可導致致命的過敏反應,需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順鉑則可導致嚴重的惡心嘔吐反應,會影響治療依從性[9~10]。因NSCLC患者多為老年人,自身免疫力及臟器儲備功能低下,且多合并多種基礎疾病,病情進展快,化療效果不甚理想。
研究發(fā)現(xiàn),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水平過高是導致NSCLC產(chǎn)生的重要原因,其與血管內(nèi)皮細胞生長因子受體2(VEGFR-2)結(jié)合,使血管通透性增強,內(nèi)皮細胞活力提升,從而促進肺癌發(fā)展[11~12]。阿帕替尼是一種高選擇性VEGFR-2抑制藥,可與VEGFR-2結(jié)合,對新生血管形成進行抑制,對血管內(nèi)皮細胞增殖、遷移進行阻止,最終發(fā)揮抗腫瘤的作用[13~14]。CYFRA21-1、CA125是診斷肺癌的特異性指標,臨床分期越高,其水平越高,可用于評估化療效果;NSE屬于廣譜腫瘤標志物,可用于評估NSCLC的化療效果[15~16]。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臨床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治療后CA125、NSE、CYFRA21-1水平低于對照組,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在晚期NSCLC患者中應用阿帕替尼聯(lián)合TP方案治療效果較佳,可降低腫瘤標志物水平,且不會增加不良反應。阿帕替尼作為一種抗血管生成的靶向類藥物,能夠阻斷患者體內(nèi)VEGFR-2生成,抑制血管內(nèi)皮生長細胞受體酶活性,產(chǎn)生抗腫瘤作用。同時該藥物還能夠多途徑控制NSCLC發(fā)展,避免腫瘤范圍擴大,并可降低化療藥物用量,減少不良反應,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增強化療效果[17~18]。安貞蘭等[19]在NSCLC患者中應用TP化療方案聯(lián)合阿帕替尼治療,結(jié)果顯示經(jīng)該治療方案治療取得良好的臨床療效,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質(zhì)量,且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與本研究結(jié)果具有一致性。齊倩等[20]針對晚期NSCLC常規(guī)化療方案失敗患者應用阿帕替尼治療,能明顯提高治療效果和生存質(zhì)量,說明阿帕替尼可延緩晚期NSCLC化療失敗后患者疾病進展。但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進行遠期療效觀察,今后應增加遠期療效評估,為臨床治療提供可靠依據(jù)。
綜上所述,阿帕替尼聯(lián)合TP方案治療晚期NSCLC效果較佳,可降低患者腫瘤標志物水平,且不會增加不良反應,是一種理想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