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淼頡, 魏 征, 莊靜麗, 王偉光, 王志梅, 柯 楊, 程志祥, 袁 玲, 季麗莉, 承璐雅, 劉 澎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血液科,上海 200032
黏膜相關淋巴組織(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是邊緣區(qū)淋巴瘤最常見的一種亞型,是一種臨床病理特征獨特的相對惰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屬于慢性B淋巴細胞增殖性疾病(B cell chronic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 B-CLPD)[1]。肺部是MALT淋巴瘤常見的累及部位之一。肺MALT淋巴瘤也是肺非霍奇金淋巴瘤最常見的組織學亞型,占70%~90%[2]。其標準化治療迄今仍存在較多爭議,尚無統(tǒng)一定論。對于新診斷的腫瘤負荷重的肺MALT淋巴瘤患者,如何選擇更有效的治療方案,獲得更好的臨床緩解,幾乎無可參考的數據。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77例初診肺MALT淋巴瘤的臨床及隨訪資料,旨在探討其臨床特征及預后。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6月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血液科收治的77例初發(fā)肺MALT淋巴瘤患者的臨床資料。所有患者均經活檢病理證實,根據2016年版WHO造血與淋巴組織腫瘤分類標準[3],確診為肺MALT淋巴瘤。臨床分期采用AnnArbor分期[4],患者一般情況評價采用美國東部腫瘤合作組(Eastern Cooperative Group,ECOG)評分,預后因素采用MALT-IPI評分[5]。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B2017-033R),所有患者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觀察指標 總結分析77例肺MALT淋巴瘤患者基線資料及治療數據。(1)基線資料:性別、確診年齡、臨床表現(xiàn)、疾病分期、病理、MALT1基因突變、肝腎功能、免疫球蛋白、β2微球蛋白、免疫固定電泳、乳酸脫氫酶、C-反應蛋白、抗核抗體、PET-CT等。(2)治療資料:一線治療方案,包括手術、放療、化療方案等。(3)生存情況:通過患者門診、住院病歷或電話隨訪生存情況,包括無進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及總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OS指從疾病確診至患者死亡或觀察截止的時間。PFS指從疾病確診至發(fā)生進展的時間,同時計算POD24指標,POD24指進展時間短于24個月(progression of disease within 24 months)。
2.1 一般資料分析 結果(表1)顯示:77例肺MALT淋巴瘤患者中,男性32例(41.6%),女性45例(58.4%),中位發(fā)病年齡為59(24~85)歲。肺占位患者32例(41.6%),癥狀起病患者45例(58.4%),主要表現(xiàn)為肺部非特異性癥狀,咳嗽27例,咳痰12例,胸悶8例,胸痛7例,氣促8例,盜汗1例,發(fā)熱6例,痰血5例,進食哽咽感1例,聲音嘶啞1例。77例患者均經病理免疫組化染色確診為肺MALT淋巴瘤,Ki-67分布范圍2%~60%,均無組織學轉化。52例患者行原位熒光雜交(FISH)MALT1(18q21)分離探針,其中26例陽性(50%),提示存在MALT1/API2基因異常。所有患者均行骨髓穿刺、PET-CT等檢查全面評估病情。根據AnnArbor分期,臨床分期為Ⅰ/Ⅱ期患者共17例,Ⅲ/Ⅳ期患者共60例。
表1 肺MALT淋巴瘤患者一般資料分析
2.2 治療情況及療效 結果(表2)顯示:77例患者中,手術治療19例,化療治療43例,觀察隨訪15例。根據不同分期,Ⅰ/Ⅱ期患者中,接受手術治療12例,接受化療3例,2例經評估后觀察隨訪。Ⅲ/Ⅳ期患者中,7例接受手術,40例接受化療,13例觀察隨訪(其中8例患者經評估后進入隨訪,3例抗炎治療后進入隨訪,2例拒絕治療)。中位隨訪時間為35.3(5.5~96.0)個月。一線治療后最佳療效,25例(32.5%)完全緩解(complete response, CR),31例(40.2%)部分緩解(parital response, PR),16例(20.8%)疾病穩(wěn)定(stable disease, SD),2例(2.6%)病情進展(progressive disease, PD),總體反應率72.7%。結束治療后繼續(xù)隨訪過程中,14例患者復發(fā)進展。截至隨訪終止時間,一線治療后16例患者(20.8%)發(fā)生疾病進展/復發(fā)。
表2 肺MALT淋巴瘤患者治療療效
接受手術治療組最佳療效,15例(78.9%)達CR,4例(21.1%)達PR,隨訪期間6例(31.6%)PD。接受化療治療組,化療方案主要包括RC(克拉屈濱聯(lián)合利妥昔單抗)、R-CHOP(利妥昔單抗聯(lián)合環(huán)磷酰胺、蒽環(huán)類藥物/脂質體多柔比星、長春地辛、強的松)、R2(來那度胺聯(lián)合利妥昔單抗)、BR(苯達莫司汀聯(lián)合利妥昔單抗)等。24例患者接受RC方案化療,12例患者接受R-CHOP方案化療,7例患者接受R2、BR等方案化療?;熤委熃M,7例PD患者均在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疾病進展,總體反應率為72.1%。
2.3 生存及預后分析 隨訪截止時間為2020年11月20日,中位隨訪35.3(5.5~96.0)個月,疾病特異中位OS及PFS均未達到,5年OS率為95.1%,5年PFS率為73.2%。結果(圖1)顯示:AnnArbor分期Ⅰ/Ⅱ期和Ⅲ/Ⅳ期患者的OS和PFS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455、0.834)。
圖1 AnnArbor分期Ⅰ/Ⅱ期和Ⅲ/Ⅳ期患者的OS(左)和PFS(右)
結果(圖2)顯示:盡管接受不同方案治療患者的OS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61),但接受全身化療患者可能獲得更長的PFS,單純手術治療可能與較差的PFS相關(P=0.004)。
圖2 77例肺MALT淋巴瘤不同治療方案的OS(左)和PFS(右)
但由于接受手術治療及化療的患者通常處于不同疾病分期,故對于Ⅰ/Ⅱ期患者單獨進行了不同治療方案的PFS分析。結果(圖3)顯示:Ⅰ/Ⅱ期患者接受不同方案治療后,PFS遠期趨勢同整體人群相當。
圖3 Ⅰ/Ⅱ期患者接受手術和化療的PFS
2.4 POD24與肺MALT淋巴瘤預后不良OS的相關性 77例患者中,53例患者可計算POD24,7例患者POD24陽性。POD24與OS的Kaplan-Meier曲線結果(圖4)顯示:POD24是肺MALT淋巴瘤預后不良OS的危險因素(P=0.046)。
圖4 POD24陽性與肺MALT淋巴瘤的OS
肺MALT淋巴瘤是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中常見的亞型,是一種惰性淋巴瘤,疾病進程緩慢,Ki-67增殖指數通常較低,30%~50%患者存在MALT1/API2基因異常[6]。在肺非霍奇金淋巴瘤中,肺MALT淋巴瘤是最常見的組織學亞型,占70%~80%[2]。肺MALT淋巴瘤主要發(fā)生在60歲以上的患者,女性略多于男性。大多數患者無癥狀,體檢行胸部影像學檢查發(fā)現(xiàn)異常而就診。起病時有癥狀的患者,通常表現(xiàn)為非特異性肺部癥狀,其中最常見的為咳嗽、胸痛、呼吸困難等[7]。本中心在2013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初發(fā)肺MALT淋巴瘤患者77例,基線情況與既往研究數據相仿,中位發(fā)病年齡為59歲,女性患者略多于男性,癥狀起病患者45例(58.4%),均表現(xiàn)為肺部非特異性癥狀。
肺MALT淋巴瘤的發(fā)病通常與慢性炎癥相關,在持續(xù)抗原刺激下,異??寺“l(fā)生一系列遺傳突變并逐漸替代炎癥組織中正常B細胞群,從而導致淋巴瘤的發(fā)生[8]。作為MALT最常累及的病灶之一,肺MALT淋巴瘤的發(fā)病同樣與慢性炎癥刺激相關。有少數文獻[9]報道,肺MALT淋巴瘤可能與木糖氧化無色桿菌感染相關。本研究中的部分患者既往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長期存在慢性炎癥刺激,可能與肺MALT淋巴瘤的發(fā)生相關。
肺MALT淋巴瘤總體預后較好,5年生存率超過90%,中位生存期超過10年[10]。對于肺MALT淋巴瘤的標準化治療,大宗樣本病例報道少見,目前尚無統(tǒng)一定論,迄今仍存在較多爭議。一項205例MALT淋巴瘤的回顧性研究[11]中,195例患者根據病情嚴重的程度接受了不同手術切除或烷化劑±美羅華方案化療,10例隨訪觀察。中位隨訪70個月,66例患者(32%)在一線治療后發(fā)生疾病進展/復發(fā)[中位PFS 19個月(0~112個月)]。如何個體化選擇更合適的系統(tǒng)化治療方案,從而達到更好的預后,需要進一步研究。
有研究[12]認為,ⅠE期患者接受手術與未接受手術比較,無論是否術后化療,接受手術切除患者的OS均明顯長于未手術組,推薦ⅠE期患者手術治療。局限性的病灶,比如僅單側肺葉受累,可能是對手術、放療等局部治療反應較好的標志[13]。也有研究[14]認為,肺MALT淋巴瘤呈惰性病程,總體預后較好,接受手術或化療對OS、PFS影響不大。本研究19例患者接受手術治療,6例患者復發(fā),生存分析提示遠期PFS低于化療組。手術治療是創(chuàng)傷性操作,對于病灶局限的Ⅰ期患者,仍需謹慎考慮手術治療是否為最佳選擇,需充分考慮術后并發(fā)癥、肺功能受損等情況,評估若不經手術治療是否亦能達到良好的遠期預后[15]。
肺MALT淋巴瘤的化療方案參照非胃MALT淋巴瘤,包括R-CHOP、R單藥、伊布替尼、R2、BR等方案,同時考慮年齡、合并癥及未來進一步治療的可能性,個體化制訂化療方案。文獻[16]報道,R2方案治療MZL有效率高,ORR可達93%,療效持續(xù),安全性可控。單藥伊布替尼治療復發(fā)難治MZL可誘導持久的應答,并具有有利的獲益風險[17]。MALT2008-01臨床試驗[18]結果顯示,BR方案一線治療MALToma,2年及4年無事件生存期(event free survival, EFS)分別為93%和88%,安全性良好。但目前多個臨床試驗對象均為惰性B細胞淋巴瘤,包含MZL病例數較少,需要更多臨床治療數據進一步驗證。本研究接受化療治療的43例患者,化療方案均為包含利妥昔單抗的方案,主要包括RCHOP、RC等,另有少數病例接受R2、BR方案治療,總體均獲得了較好的療效及預后。
肺MALT淋巴瘤為惰性淋巴瘤,總體病程進展緩慢,PFS是預測OS較好的指標。POD24指24個月內疾病發(fā)生進展,是反映PFS的指標之一。POD24與OS的關系已在濾泡淋巴瘤、套細胞淋巴瘤等B細胞淋巴瘤中得到證實[19-20]。近期,國外亦有研究[21]分析POD24在邊緣區(qū)淋巴瘤中與OS的關系,并得到了肯定的結果。但POD24不能作為早期指導治療決策的指標。本研究肺MALT淋巴瘤患者POD24同樣是OS的危險因素(P=0.046)。
綜上所述,接受化療治療患者遠期PFS優(yōu)于手術治療組,對于AnnArbor分期Ⅰ/Ⅱ期患者接受不同治療的PFS趨勢與整體一致,POD24陽性是不良OS的危險因素。由于本研究納入病例數相對較少,分層后組內病例數較少,因此研究結果存在偏倚可能,上述結論尚需要進一步累積樣本量后分析及驗證。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