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宗春山
在成年人的世界中,沒有什么是比死亡更加沉重的話題。因為它過于沉重,所以,我們都習(xí)慣性地在孩子面前回避這個話題,生怕嚇著孩子。
但很多時候,我們發(fā)現(xiàn)其實這是根本沒有辦法避而不答的問題。一部分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遇到了家中重要親人尤其是爺爺奶奶的離去。
也有許多孩子從小就喜歡飼養(yǎng)小動物,所以,也會常常經(jīng)歷他們的動物朋友突然病死、被養(yǎng)死或者老死這樣的事件。
面對這樣嚴(yán)酷的生命消失的話題,孩子們會是怎樣的心情?是不是像我們很多家長所說的:“孩子沒記性,過兩天就好了,別理他”?
場景一:路上
小女孩:(看見路邊有人在賣小鴨,央求媽媽)媽媽,你給我買只小鴨好嗎?媽媽,我想要小鴨子。
媽媽:(架不住小女孩死纏硬磨)那好吧,給你買,不過,你每天要照顧好它。
小女孩:(開心地笑了)好的,好的。
作者小議:呵呵,這樣的情景在我家、您家可能都出現(xiàn)過。孩子喜歡毛茸茸的小動物,就如同喜歡幼小的他們自己。他們要通過飼養(yǎng)小動物,體驗一下照顧“別人”的樂趣,也下意識地觀察和回憶一下自己成長的過程。
場景二:家
小女孩:(把小鴨放在紙盒里,給小鴨喂了食、喝了水,圍著小鴨說啊唱啊笑啊,早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去看小鴨)小鴨,你早!
小女孩:(放學(xué)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看小鴨)小鴨,你好嗎?(雙手小心翼翼地捧起小鴨,撫摸著它滑軟的羽毛)你好可愛啊,我好喜歡你。
作者小議:看來,我們這個小女孩真的是在用心地和小鴨子交朋友,甚至把小鴨子當(dāng)成自己的孩子了,和小鴨子一起玩起了“過家家”的游戲。這真的是個好事,但是也蘊(yùn)含著一個潛在的危險:如果有一天,小鴨子突然離開,這個孩子受得了嗎?
場景三:又一天早晨,家里
小女孩:(早上起床后,照例去看小鴨,大喊)媽媽,小鴨怎么不動了?!我怎么叫,它都不理我!
媽媽:(被她一吵,過去一看,淡淡地)哦,死了!
小女孩:???它死了?我的小鴨子死了!嗚嗚,嗚嗚……
媽媽:別哭了,回頭媽媽再給你買一只。現(xiàn)在趕快穿衣服去幼兒園,要遲到了!
作者小議:什么?再買一只?這個回答讓人哭笑不得。我能感覺到媽媽的好心和善意??墒牵瑡寢層袥]有想過:孩子哭鬧的是一只普通的鴨子嗎?這可是她自己的鴨子!我們能再給她買回一只被她當(dāng)作好朋友甚至“自己的孩子”一般的小鴨子嗎?一個“買”字,怎么能在這個時候說出口?
小女孩:(哭著哭著,孩子問媽媽)媽媽,小鴨為什么死了?
媽媽:死就是死嘛,不回來了唄!(邊說邊三下五除二幫小女孩穿好衣服,拉起小女孩就走)
作者小議:媽媽說得沒錯!死就是不回來了。不過,從這樣干脆利落的回答中,讓人感覺到了一絲冰冷。在媽媽的心中,可能埋藏著這樣的心里話:不就是一只鴨子嗎?犯得著這樣小題大做嗎?按時上好學(xué)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小女孩:(邊走邊回頭,哭著央求)媽媽,小鴨怎么辦呢?別扔它好嗎?
媽媽:好好好?。▼寢尷∨㈦x開家,在路上邊走邊說)
爸爸:(過了一會兒,爸爸也去上班了,離開家的時候順手把小鴨帶出去扔了)
場景四:家里
小女孩:(從幼兒園回來后,看到小鴨不見了)爸爸,我的小鴨呢?
爸爸:小鴨死了,爸爸把它扔了。
小女孩:(大哭道)不是說不扔嗎?(邊哭邊拽著爸爸的胳膊)你們說話不算數(shù),還我的小鴨,還我的小鴨!
作者小議:“死了就扔了”這在爸爸們的思維世界中,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但是咱們別忘了,我們面對的是孩子,是她的好朋友和“孩子”死去了,離開了。此時此刻,她內(nèi)心的震驚、害怕、無助、傷心等等情緒和大人們在遭遇親人死亡時候是一模一樣的,甚至比我們大人的情緒更加真誠和無條件。如果我們不關(guān)注和妥善處理這樣的創(chuàng)傷和情緒,今后,父母的愛在孩子眼里會是什么呢?
讓我們重新演繹下這個小故事,調(diào)整下父母的語言、行為,結(jié)果就會大不一樣。
場景一:有一天早晨,家里
小女孩:(早上起床后,照例去看小鴨,大喊)媽媽,小鴨怎么不動了?!
媽媽:(急忙起床去看,蹲下來摸摸小鴨的身體,輕聲)寶貝,它好像死了!
作者小議:“急忙”“摸摸身體”“輕聲”三個關(guān)鍵詞,生動地呈現(xiàn)出了一個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和孩子共情的媽媽!
小女孩:(傷心地大哭)為什么它會死啊,媽媽?它昨晚還好好的!
媽媽:(抱著小女孩)媽媽也很傷心,難道是昨晚溫度太低了把小鴨凍壞了?!都怪媽媽,沒注意到溫度低。
作者小議:這輕輕地一抱,讓人非常感動。更不用說那句“媽媽也很傷心了,都怪媽媽”了。此時此刻,即使媽媽不繼續(xù)和孩子分析原因,就這么抱著,這么陪著,靜靜地陪上一分鐘,孩子的傷心和恐懼也會慢慢減弱。
小女孩:(點(diǎn)點(diǎn)頭,帶著哭腔)媽媽,小鴨怎么辦呢?別扔它好嗎?
媽媽:好的,不扔?,F(xiàn)在先去上學(xué),晚上媽媽一定給你想個好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把爸爸拉到一邊)你先別扔小鴨,晚上我和女兒回來再處理。
場景二:放學(xué)了,幼兒園門口
小女孩:(一見到媽媽,迫不及待地)媽媽,小鴨還在嗎?
媽媽:(點(diǎn)點(diǎn)頭)在呢?。恐∨⒌氖滞易撸?/p>
小女孩:(憂郁地)媽媽,小鴨怎么辦呢?
媽媽:(想了一下)你看,小鴨子就像睡著了一樣,咱們給小鴨找個安靜的地方,讓它永遠(yuǎn)安心地睡覺,你有空就可以去看它,好嗎?
作者小議:天!如此沉重的喪失和死亡話題就被媽媽輕而易舉地找到了辦法。如果死亡僅僅意味著換個地方去睡覺,而且還能去看它,這件事情還那么可怕嗎?對一個幼兒園的孩子來說,這個答案不僅暫時就夠了,也開啟了她一生對死亡這個可怕話題的哲學(xué)思考和共情。
場景三:小區(qū)的院里
媽媽帶著小女孩在院子里挖了個坑,小女孩把小鴨輕輕放進(jìn)去,她們一起給小鴨身上蓋上土。
媽媽:(輕聲)小鴨子,你在這里好好休息吧!
小女孩:(輕聲)小鴨,我會想你的,你乖乖睡吧!
(回家路上)
小女孩:媽媽,什么是死?
媽媽:死就是離開了永遠(yuǎn)不會回來了,但是小鴨子它會永遠(yuǎn)記得你們之間的故事,就像你記得它一樣。
小女孩:那我想它了怎么辦?
媽媽:你可以到它睡覺的地方看看它。每個人都會有死的一天,所以我們的生命是有時間限制的。你想用自己的時間做什么?
小女孩:我想認(rèn)識好多朋友,想吃好多好吃的,還想……
作者小議:呼……輕舒一口氣,小女孩以如此美好和多情的方式和小鴨子告別了,也和死亡帶給每個生命的恐懼暫時告別了。因為媽媽用自己的行動讓她知道:只要愛還在自己心中,任何逝去的生命都不會徹底地消失、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