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曉燕
摘要: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也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越來越多教師意識到教學改革的重要性,不斷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教學方式,為小學生提供更加專業(yè)化的指導。小學語文是小學生接受教育的重要部分,漢字學習是語文教學的基礎,小學生識字教學受到越來越多教師和家長的關注,成為小學語文教師教學的重難點。正確認識漢字以及掌握漢字的歷史對于小學生打好基礎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如何引導小學生快樂學習漢字以及提高學生識字效率,已經(jīng)成為語文教師需要解決的關鍵性問題。文章就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方面為主對識字教學的策略進行分析,希望進一步提升小學生漢字學習的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策略
引言
近年來,小學教育事業(yè)不斷發(fā)展,語文作為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在小學整體教學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低年級小學生的識字教學非常重要,也是學習語文知識的基礎和重點,已經(jīng)引起學校和大量語文教師的關注。從小學語文教育發(fā)展狀況來看,識字教學是語文閱讀和寫作等方面的基礎,語文識字教學質(zhì)量好壞決定著小學生語文學習的水平和效果。其中一二年級是小學生識字學習的黃金階段,學生識字的數(shù)量也會直接影響后期語文閱讀和寫作教學。因此,小學語文識字教學已經(jīng)成為教學改革的重點,根據(jù)低年級小學生學習特點和發(fā)展規(guī)律,在新課程改革允許的情況下,教師采取科學化教學實踐更好地為學生提供語文服務。
一、新課程理念下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策略
(一)兒歌識字
兒歌識字是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的特點,符合低年級小學生識字教學的規(guī)律和特點,兒歌的特點生動有趣,可以快速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兒歌節(jié)奏和韻律都比較強烈,給小學生聽覺刺激,在兒歌識字的過程中讀起來朗朗上口,也方便學生記憶。小學生已經(jīng)接觸過大量的兒歌,以兒歌的形式打開小學生識字教學的大門,從而提升語文課堂活躍度,激發(fā)學生識字的興趣。例如,在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小青蛙》的兒歌,河水清清天氣晴......在學習兒歌的同時,教師也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兒歌的特點,比如:這首兒歌里面藏著很多“青”的好朋友,大家通過學習兒歌,能找出來“青”的朋友嗎?學生通過思考發(fā)現(xiàn),很多漢字都是在“青”字的情況下加上不同的偏旁。比如:清、晴、情、請,學生在說出答案以后,教師將這些字展現(xiàn)在多媒體屏幕上,并且提問學生,通過觀察這些,有什么特點呢?每個字里面都帶“青”,教師引導學生分辨不同的“青”字族,比如:清字是代表河里的水很清,與水有關,所以是三點水;晴是晴天的意思,代表白天,所以偏旁是“日”。教師通過兒歌教學,激發(fā)學生識字興趣,引導幼兒分辨不同偏旁“青”字族的含義,學生可以根據(jù)漢字的意思快速記憶,提升小學生語文識字效率。
(二)形象識字
低年級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階段,思維能力不足,教師在識字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將生字與具體的事物或者形象相結合開展教學活動,借助畫畫、圖片或者動作的方式來強化學生理解。例如,在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扇”字教學中,教師先分析“扇”字的結構,“戶”字頭。為什么扇是“戶”字頭呢?學生思考,因為扇子可以一開一合,就像能夠打開的窗戶一樣?!皯簟弊窒旅婕觽€“羽”就組成了扇,古代時候的扇子就是用羽毛做成的。通過分析“扇”字,教師提問學生在生活中還見過哪些扇子,比如:木扇、紙扇等等,利用多媒體播放更多扇子的圖片,讓學生認識更多扇子。另外,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述關于扇子的故事,最早的扇子是用羽毛做的,教師提問學生:誰的扇子是羽扇呢?學生回答:諸葛亮。通過播放圖片以及師生互動的方式,讓學生對“扇”字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再例如,教師在教學《日月水火》時,教師引導學生簡筆畫“太陽、月亮、河水、火苗”,學生在畫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畫出來的簡筆畫是不是跟漢字的形狀很相似呢?比如:彎彎的月牙,“月”就像學生畫的月亮一樣,也是彎彎的,畫出來的小火苗也跟“火”字很相似,這就是象形字。另外,教師為學生展示“日、月、水、火”四個漢字的甲骨文圖片,讓學生觀察,看看是否能根據(jù)甲骨文圖片立馬認出對應的漢字,可以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識字教學效率。
(三)字謎識字
猜字謎適合低年級小學生識字教學,可以激發(fā)小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師要改善以往機械化識字教學的方式,采取多元化教學方式來豐富識字教學內(nèi)容,還能提升學生識字熱情。教師可以根據(jù)小學低年級語文統(tǒng)編版教材的內(nèi)容開展猜謎語識字小活動,比如,《小青蛙》教學,教師說出謎語:綠衣小英雄,田時捉害蟲,冬天它休息,夏天勤勞動。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和分析謎語,通過字眼來猜測謎底,小學生通過思考猜出謎底是“青蛙”。學生猜對以后,教師鼓勵和表揚學生,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并且詢問學生猜謎語的過程,為什么猜出來是青蛙呢?因為小青蛙捉害蟲,還穿了綠衣服。謎語中提示:捉害蟲、冬眠、綠衣小英雄,然后教師問學生,通謎語的哪個字可以看出青蛙是綠色的?學生回答:青。教師可以進行漢字拓展,“青”原本的意思就是指草木綠油油,為學生拓展知識,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漢字。另外,教師引導學生說出更多“青”字表示綠色的詞,比如:青菜、青草等等,教師在識字教學中為學生拓展眼神,可以增長小學生見識,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結束語
綜上所述,語文是小學教學的基礎,也是需要小學生掌握的基礎技能,語文識字是小學低年級學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小學生只有不斷識字和積累,才能為后期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基礎,對于未來語文閱讀和寫作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學語文教師要根據(jù)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和發(fā)展規(guī)律制定科學的識字教學方式,從兒歌教學、謎語教學以及形象識字三個方面入手,活躍課堂氛圍的同時,提升小學生語文識字效率。
參考文獻:
[1]高樂媛.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方法探討[J].南北橋,2021(5):185.1672-0407.2021.05.182.
[2]陸紅霞.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策略思考[J].考試周刊,2021(30):29-30.
[3]歐陽小華.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有效途徑[J].課外語文(上),2021(6):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