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 琦
長葛市第一小學
在小學統編版語文教材三至六年級語文教科書中,部分課文后面編排了一個不太引人注目的特別板塊——“資料袋”,這些資料鏈接了一些與課文相關的知識??墒?,因為教材中“資料袋”編排的次數并不多,只有13 次,占據的篇幅也不多,并且還被編排在課文后面,故縱觀在我們實際的教學中,因此常被忽略,大多數教師只是讓學生草草地讀一讀,甚至是將之遺忘,使之成為可有可無的擺設。
如果我們教師帶著一雙“語文的眼睛”,結合文本深入解讀、充分挖掘,我們會驚喜的發(fā)現統編版教材“資料袋”這一教材資源的潛在價值與輔助功能。有的資料是作者簡介及其主要作品介紹;有的是與課文內容相關的介紹,包括時代背景、文本知識的補充與延伸;還有的是與單元語文要素相關的知識點。這一個個小方框的內容圖文并茂,形式多樣,它應該被作為語文課文閱讀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那么我們應該如何賦“資料袋”于生命,使資料袋之“物盡其用”,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全面發(fā)展?
課后“資料袋”不少內容是與課文內容密切相關的補充和延伸,并配有精美的圖片,為學生的思維提供廣闊的空間。例如三年級上冊《大青樹下的小學》,針對學生對于少數民族相關知識了解并不多這一學情,課堂上,教師便可創(chuàng)造情景,讓學生結合課后“資料袋”中所呈現的個別少數民族的人物服飾、佩戴、節(jié)日活動的圖片進行觀察和討論,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帶著積極、探究的心態(tài)進行課文的學習,不僅讓學生很快地感受到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并且可以幫助學生對課文中“景頗族、阿昌族、德昂族、傣族、鮮艷、絢麗多彩”等重、難點詞語的識記和理解。因此,教師巧妙地運用“資料袋”,無痕地將其穿插、滲透于課文的學習中,可以極大地滿足學生好奇心,活躍學生的思維,對學生突破課文的重難點也有很好的幫助。
部分課后“資料袋”中還有一類種是對課文作者的生卒年及著作進行的簡介。其實,在語文課堂上,學生們往往比較喜歡聽老師介紹作者,因為作者的生平經歷會把他們帶入到一個全新的、未知的世界。語文教師要抓住學生好奇心,對其進行適當補充,把作家與課文聯系起來,可以讓學生貼近作者的生活,以此全面把握人物形象和思想主旨。例如,三年級下冊《蜜蜂》課后的資料袋,不僅介紹了法布爾是個聞名世界的昆蟲學家這一了不起的地位,同時,還另筆著重出示了法布爾曾親口說過的一句話,“在對某個事物說‘是’以前,我要觀察、觸摸,而且不是一次,是兩三次,甚至沒完沒了,直到我的疑心在如山的鐵證下歸順聽從為止”。帶領學生認真品讀“資料袋”里的這句話,可以切實幫助學生從內心感悟到對科學執(zhí)著求實、嚴謹求真的品質和作風。因此,通過“資料袋”來幫助學生認識人物,了解人物的生平,能使學生的學習邁入新的高度。
《課標》中指出:“由于受時空等眾多因素的制約,很多時候學生不能形成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這種時候,適時地使用背景資料,能很好地幫助學生領悟文本的精髓所在?!绷昙壣蟽浴恫澜^弦》課后的“資料袋”,就介紹了伯牙、錘子期二人成為知音,《列子》《呂氏春秋》等古書均有記載,也流傳于民間。為讓學生感悟這個知音故事的源遠流長,情感主旨得以升華,教師可出示課后“資料袋”里二人知音故事在不同時期、不同出處里的文字記載,并相機創(chuàng)造情景、聲情并茂地引讀:“300 多年后的戰(zhàn)國《列子》記載”,“500 多年后,秦朝的《呂氏春秋》呈現知音相遇”,“1000 多年后的唐詩”,如此巧妙地將“資料袋”里的內容梳理成一條知音文化主線,把課文內容還原為一幅幅故事畫面和場景,將知音文化演繹得蕩氣回腸、扣人心弦。因此,背景資料是語文教學中值得運用的資源,教師要有強烈的使用意識,去努力開發(fā),積極利用。
“資料袋”中還有尤為重要的一類是“原著作品推薦”,介紹的是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整本書”。四年級下冊《母雞》之后介紹課了老舍的《駱駝祥子》,六年級上冊《窮人》之后介紹了托爾斯泰的《戰(zhàn)爭與和平》、《復活》等。在教學中語文教師就可以借助“資料袋”幫助學生實現由課內閱讀向課外閱讀的過渡,提高學生的閱讀量和閱讀水平。例如,五年級下冊課文《景陽岡》課后的“資料袋”就對課文所選的名著《水滸傳》進行了簡要介紹,還配有書中五個人物的圖片,并標注了其綽號,分別有:及時雨宋江、豹子頭林沖、智多星吳用、黑旋風李逵和浪里白條張順。眾所周知,《水滸傳》中遠遠不止這五位好漢,共有一百零八將,并且每一位都有自己的綽號,每個綽號都有特定的來歷。因此,教師要充分把握契機,從“資料袋”中這些有趣的綽號開始,再到關注精彩的故事情節(jié),從認識人物,再到感受語言特色,引導學生開展對此名著的后續(xù)閱讀。無論讀完哪本書,教師都可組織學生開展閱讀交流會,撰寫讀后感,話劇表演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不斷豐富學生的語文積累,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百Y料袋”像是一盞閱讀的燈塔,潛移默化地為學生提供了閱讀資源,語文教師如果能引領學生不斷邁進,便可以為學生打開更為廣闊的新天地。
資料袋雖小,卻是語文學習不可或缺的教學資源,其作用不可小覷。在教學中我們應充分發(fā)揮課后“資料袋”的功能,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活動,精準剖析、定位“資料袋”與課文文本與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切入點,靈活運用,發(fā)揮它應有的作用,使語文教學更加高效和豐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