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愛華
河南省商丘市第五中學
泰戈爾說:“教育的目的是應當向人類傳遞生命的氣息。”在一定意義上,教育是為了提高了人的生命質量,而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更是體現(xiàn)了對學生個體生命的尊重,體現(xiàn)出來教育的人性化。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為了促進學生生命意識的覺醒,教師一方面可以選擇與生命相關的習作題材,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在語文寫作中加強對生命的感受,使每一篇文章都能夠展現(xiàn)出生命的魅力。
為了在習作中滲透生命教育,除了具體的課上寫作教學外,我還非常關注學生日常對大千世界諸多生命狀態(tài)的觀察和感悟。所以,在一次隨筆寫作任務的安排中,我出示了以下要求:
1.觀察身邊的生物,了解它們的生命狀態(tài)。
2.隨筆寫作,關注它們的生命價值。
這一隨筆任務的安排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了對自然社會生命狀態(tài)的觀察中,并主動展開了隨筆寫作。相較于書本所得到的知識而言,這種深入觀察和隨筆寫作的形式,不僅帶學生打開了寫作的視野,更感受到了一個個小生命的蓬勃生機以及世界的豐富多彩,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生物的興趣,并有效積累寫作素材都起到了積極影響。在持續(xù)一段時間后,我在一次寫作教學中開展了一場關于“生命”的討論會,鼓勵學生展示自己的隨筆,并分享自己對“生命”的認識。這一期間,大家從生活常見的寵物談到昆蟲,談到不同的魚,談到動物園的猛獸,也談到了人。不同的物種生命狀態(tài)也有一定的區(qū)別,但都在堅強的生存。借助這一隨筆任務,學生不僅了解到了不同的生命狀態(tài),也提高了自身的寫作水平。
要想在寫作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教師就不能忽視具體問題的提出。只有將學生引入到對生命問題的思考中,才能使學生將思考的結果以寫作的形式傾吐出來,從而表現(xiàn)自己對生命的獨特認知。所以,教師可以以生命問題為題材開展寫作活動,在引發(fā)學生思考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生命意識。同時,教師還應該為學生提供討論的機會,使學生在思維碰撞與融合中對生命問題有更加深刻的感悟,并在寫作中體現(xiàn)出來。
在一次寫作教學中,我先展示了以下材料:
法國人阿爾貝特·史懷澤,被愛因斯坦稱為“20 世紀最偉大的人物之一”,他創(chuàng)立了“敬畏生命”的倫理學。他認為,敬畏生命,生命的休戚與共,是世界上的大事?!吧剖潜4婧痛龠M生命,惡是阻礙和毀滅生命?!比绻覀兡軌驍[脫自己的偏見,拋棄我們對其他生命的疏遠性,與我們周圍的生命休戚與共,那么我們就是道德的。只有這樣,我們才是真正的人。
在展示材料的過程中,我還讓學生提出了幾個問題,如:世界上最寶貴的是不是生命,為什么?材料中表達了哪些有關“生命”的認知,你的看法是什么?你是如何看待生命的?這些生命問題的提出不僅與作文材料相呼應,更最大程度上引發(fā)了學生對生命問題的思考。在這一基礎上,我開展了寫作活動,先邀請幾位學生對生命問題進行了回答和闡述,同時鼓勵其他學生進行補充。這一期間,有的學生指出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每個人都應該珍愛生命;有的學生指出地球上的生命都值得尊重,敬畏生命就是保護人類自己;有的學生指出人活著應該讓自己的生命更加有意義、有價值。在這一基礎上,我讓學生按照“審題——立意——擬定提綱”的順序進行寫作,從而使學生結合作文材料和生命問題逐步明確了自己想寫的內容。借助這一寫作活動的開展,學生通過對生命問題的思考與闡述,進一步將其落實到寫作中,這對于增強學生的作文深度,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生命觀念都具有重要作用。
為了在寫作教學中有效培養(yǎng)學生生命意識,我非常重視對寫作實踐的落實。所以,在一次寫作教學中,為了重新調動學生對“生命”的認知差異,我沒有限定具體的內容,而是以“生命”為主題讓學生進行拓展和延伸,自己尋找與其相關的話題,進行寫作訓練。實際上,通過以往生命教育的滲透,學生已經(jīng)對生命有了一定程度的認識。所以,該寫作任務的安排對于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觀點提供了機會。在引導學生對寫作實踐成果進行展示的階段,大家提到了對生命的尊重、對生命的敬畏、生命的價值,從不同的方面展示了自己對生命的不同認知。借助寫作實踐的落實以及成果的分享,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正確的生命價值觀念,也提高寫作質量。
生命教育需要在潛移默化中滲透,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配合和努力。為了達成生命教育目標,教師要借助有效教學策略引導學生進行生命寫作,帶學生感受到生命的豐富多彩以及生命的可貴,學會珍愛生命,同時尊重他人的生命,這對于促進初中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也將產生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