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生輝 甘 青 何 偉
在互聯網時代,人人都是“麥克風”。怎樣精準傳遞黨的聲音,如何講好百姓故事,是主流媒體面臨的普遍課題。咸寧日報??庉嬛行膱猿钟霉适轮v新聞,通過講好故事,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
莫言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頒獎式上的演講題目——我是一個講故事的人。他說:“我該干的事情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用自己的方式,講自己的故事。我的方式,就是我所熟知的集市說書人的方式,就是我的爺爺奶奶、村里的老人們講故事的方式?!?/p>
在莫言的觀點里,小說就是講故事。那么,新聞可以講故事嗎?答案是肯定的。筆者認為,用故事講新聞,就是用故事化手法描寫新聞、表現新聞,采用對話、敘事、場景設置、矛盾沖突等手段,細致入微地表現情節(jié)和細節(jié),展現新聞事件中蘊含的思想和內涵,讓受眾產生閱讀興趣、富有真實感和現場感。
用講故事講新聞,不是為了講而講,而是要擰出新聞眼,講出好故事,以期實現一個終極目標——把新聞傳遞給受眾并使其受到影響和感染。
黨報作為黨和政府的喉舌,就要講弘揚主旋律和傳遞正能量的好故事。咸寧日報??庉嬛行模岳习傩兆铌P切、關注、關心的事為衡量標準,對各個版面進行精準定位——
《香城故事》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講好百姓故事,《文化咸寧》圍繞中華文明地方文化講好人文故事,《創(chuàng)富咸寧》圍繞高質量發(fā)展講好致富故事,《綠色咸寧》圍繞綠色發(fā)展講好生態(tài)故事,《咸寧網事》 圍繞高效能治理講好和諧故事,《全域旅游》圍繞高品質生活講好休閑故事。
精準的定位,實現了版版有亮點,能量更飽滿。
《香城故事》聚焦百姓生活,今年連續(xù)推出了三組系列報道。全國最美家庭系列報道,如《陳和安家庭:三十余載的愛心堅守》等;省三八紅旗手系列報道,如《范紅梅:攜手十年,同腎夫妻》等;全市最美志愿者系列,如《曾紅梅:“愛心紅梅”分外香》 等。20 多篇新聞報道,從家庭到個人,展示的全部是飽含正能量的故事。
《創(chuàng)富咸寧》聚焦致富故事,如《8 年如何實現產值8 個億?》;《綠色咸寧》聚焦綠色故事,如《奔走逐花香 幸福有“蜜”方》;《咸寧網事》聚焦和諧故事,如《校門接送大軍,何時不再添堵》等等?;蚯兄腥嫘】?、綠色發(fā)展主題,或從小民生著筆,揭示教育、醫(yī)療、社保等民生大主題,引起讀者關注,多篇報道被“學習強國”“人民日報客戶端”轉載。
如果說版面精準定位是講好故事的方向,那么“四化”則是講好故事的方法。
咸寧日報專刊編輯中心的探索和實踐證明,一篇群眾喜聞樂見的新聞,都具有“四化”特征,即主題事實化,事實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細節(jié)化。
主題事實化,就是記者在新聞故事的寫作中,與讀者有一種契約:故事都是真實的,事實都是存在的,不能有半點虛構,讀者看到的是記者用故事化手法再現出來的事實。
《全智能!一個人養(yǎng)雞7 萬只》,講述了一只雞如何帶動當地綠色生態(tài)養(yǎng)殖產業(yè)的發(fā)展,報道了當地發(fā)展綠色產業(yè)的成績與效果、經驗與做法。記者深入采訪養(yǎng)殖場,采寫智能化設備一鍵完成清糞、喂料、喂水、控溫、加料、通風、調溫等,完全用新聞事實呈現主題。
事實故事化,就是用小說的思維來敘述故事,尋找故事中潛在的喜劇、悲劇、諷刺或沖突因素。因為傳遞信息的新聞報道僅僅是完成了記者的一半工作,另一半工作是在這篇報道里講一個能滲入記者情感、滲入讀者或聽者靈魂深處的好故事。如《闖王梨如何闖出新天地》,圍繞通山如何打造“闖王梨”這一綠色產業(yè)故事展開。記者去采訪時,并不是梨子采摘旺季,也沒有見到梨子豐產、居民采摘等盛景。如何體現這一產業(yè)背后的發(fā)展故事,記者想了多個版本,最后決定從一個梨的出山之旅、一個梨的品種改良、一個梨的產業(yè)融合等三個方面入手,拎出實物,切入主題、講好故事。
故事人物化,人物高于主題。如 《一株灌木的歲月靜好》,以“灌木王國”里的紅葉石楠為主角,以擬人的方式講述我市城區(qū)景觀帶建設工作。新聞線索來源于園林局提供的一份年終總結。為了體現主題內容,記者選擇從一顆灌木的生活環(huán)境、養(yǎng)護情況切入,呈現我市園林人推進“草坪、花境+花灌木”的綠化模式。
人物細節(jié)化,就是運用記者目擊現場、情景,去抓取細小的、具體的細節(jié),進行入木三分的描述,讓受眾能看到、聽到、聞到、甚至能觸摸到新聞。如《一份建議換來一片綠色》由老支書陳傳龍一聲嘆氣息中展開,他的所思所想所盼代表著通山縣洪港鎮(zhèn)郭源村民眾的呼聲,作為一名人大代表他寫下一份復綠建議,從“嘆息聲”、“復綠的熱鬧聲”、“復綠后的村民的歡笑聲”等人物細節(jié)、事件細節(jié),將新聞事實呈現出來。
再好的故事得靠人挖掘,故事再精彩也得靠人去講。這便回到記者本職工作的原點——用腳走路、用眼觀察、用心思考、用筆記錄,不斷增強自己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來錘煉和提升講好故事的能力。
如何增強“四力”?咸寧日報??庉嬛行脑陂L期采編過程中總結出兩句話:“用責任心做事,用感恩心做人”,這兩句話寫在??庉嬛行牡奈幕瘔ι?,更映在所有記者心里,用來激勵、警醒著記者編輯們用心用情踐行和提高“四力”。
我們常說,腳底下出新聞。新聞工作者不是每日伏案的寫作機器,腳下沒有泥土,筆下如何寫出有價值的好新聞?只有真正走出去,走近生活走近群眾,走得勤走得遠,才能掌握第一手材料,深切感受到報道對象的日常及喜怒哀樂、真情實感,寫起稿件來就得心應手,不至于抓耳撓腮、閉門造車。
新聞工作者僅僅腳下勤快是不夠的,還必須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的眼睛,培養(yǎng)較強的發(fā)現力、辨別力、判斷力與預見力。
首先,在走出去的過程中,要從基層百態(tài)中準確發(fā)現有價值的現象和線索。其次,在采訪過程中要準確判斷新聞線索和事件表象的真?zhèn)?,確保所報道的新聞能夠真實反映事件原貌。最后,要能夠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挖掘潛藏在新聞線索背后的深層價值,站在更高的角度,從全省、全國層面看問題,并以發(fā)展的視角看待新聞事件,找準新聞的著力點,采寫有價值的新聞作品。
僅僅腳力強、眼力好還不夠,也無法采寫出有內涵、有深度、有價值的好新聞,必須提升記者的腦力和筆力。這就要求新聞工作者克服“思想惰性”,培養(yǎng)愛思考、會思考、勤思考、多練筆的習慣。
讓記者在面對新聞素材以及進行新聞稿件寫作編輯時,能夠深入思考新聞價值內涵和社會導向作用,并樹立受眾主導的新聞內容生產意識,思考和分析新時代新聞媒體主要受眾群體的特點,明確受眾在大量新聞信息中的選擇傾向,以此為依據,使新聞故事符合受眾口味,提高新聞對受眾的吸引力。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思考新聞創(chuàng)新的多樣化途徑與方法,以思考促創(chuàng)新,以思考提深度,在思考和創(chuàng)新中提高新聞的質量,強化新聞的影響力,這也是講好新聞故事的必然選擇。
“筆力”,是收尾工程。新聞寫得好不好,故事講得精彩與否,筆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強化記者的筆力,必須要具備專業(yè)基本功,要通過長期堅持不懈的訓練,以及大量經驗積累,筆耕不輟,不斷磨煉記者的寫作能力、新聞駕馭能力。將走基層過程中發(fā)現的、挖掘的寶貴資源,以及通過思考獲得的深刻思想內涵,融匯于筆下,精準組織語言,合理安排新聞架構,寫出高質量的新聞稿件。此外,還要注重培養(yǎng)新聞工作者的創(chuàng)新能力,在運用好新聞寫作技巧的基礎上,大膽嘗試突破創(chuàng)新,以深厚的筆力和強大的創(chuàng)新能力,創(chuàng)作更多有價值的新聞作品,更好地滿足受眾的新聞閱讀需求。
好故事還需要傳播好?!靶侣務锌?,??艨汀笔侨綍r代紙媒流傳的一句話,現在,多元媒介形態(tài)、多路傳播渠道、多種信息入口將受眾無限分散,任何媒體都不能再寄希望于讓受眾找到自己,媒體應主動尋找和定位受眾。
不難發(fā)現咸寧日報專刊編輯中心立足的是“小而美”“精而?!薄吧疃瘛保非缶贰⒆非笊疃?、追求本土。這些精細打造的內容怎樣傳播出去?
借助全媒體矩陣擴大傳播的廣度。近年來,咸寧日報傳媒集團按照“黨性立報、新聞強報、??顖蟆⑷诿脚d報、開門辦報”的工作方針,堅持以“中央廚房”為龍頭,以報紙端、移動端為兩翼,促進紙媒、網媒和掌媒互動聯動,努力通過圖文直播、視頻直播、電子海報、H5 制作、短視頻、專題片拍攝等跨界業(yè)務,不斷拓展多種形態(tài)的傳播內容。通過整合咸寧日報社、香城都市報社、咸寧日報網絡傳媒中心的新聞資源、人力資源,打通媒體和部門壁壘,發(fā)揮全集團現有“報網端微刊欄屏”7 大平臺、26 個發(fā)布端口的媒體資源優(yōu)勢,構建策采編審發(fā)管一體化體系,實現信息內容、技術應用、平臺終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形成了重大主題、重大活動、重大事件、熱點新聞、突發(fā)事件等統(tǒng)籌策劃報道,全集團動員、全媒體采訪、全天候傳播的“先端微后報紙”差異化疊加傳播特色,著力打造“我就是你,你就是我”的一體化全媒體傳播矩陣。
以《全智能!一個人養(yǎng)雞七萬只》一稿為例,該稿件不僅在紙媒刊發(fā),還通過中央廚房分發(fā)到掌上咸寧、咸寧發(fā)布等26 個發(fā)布端口進行推送。
借助媒體朋友圈擴大傳播的深度。近年來,咸寧日報傳媒集團主動與“學習強國”學習平臺、新華社客戶端、人民日報客戶端、央視新聞移動網、央視頻等央媒新媒體平臺對接融入,與騰訊、百度、今日頭條、抖音等互聯網公司簽約合作,借助國家級大平臺擴大傳播的影響力和輻射范圍,實現“好內容+好平臺”的疊加效應。
以《一份建議換來一片綠色》一稿為例,該稿件不僅通過集團26 個端口發(fā)布,還對接“學習強國”平臺、新華社客戶端、人民日報客戶端進行推送。
矩陣傳播,讓精彩的故事有了更開放的空間,打破了“誰寫誰看”“寫誰誰看”傳播桎梏,讓好酒走出了深巷子;朋友圈傳播,讓有價值的故事有了更廣闊的舞臺,突破了區(qū)位、空間限制,讓好新聞更有含金量。
好故事的廣傳播也吸引了大量的受眾。截至目前,僅咸寧日報“掌上咸寧”客戶端下載量20 萬+,“雙微”粉絲總量達到110 萬,其中“咸寧微訊”粉絲量22 萬,成為全市粉絲量最大、影響力最強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