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蘭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9-128
2012年我初入幼教行業(yè),那時正青春,對過往迷戀,對未來期待,一晃至今,已匆匆九年!
2012年,我是幼教小白,開始跟崗實習,不知道環(huán)創(chuàng)應該怎么做,總是以“看起來很美”為宗旨。在以美觀為主的理念趨勢下,大量運用五顏六色的卡紙、塑料成品作裝飾,似乎要把班級裝扮成自己的童話城堡一般,而孩子們只負責欣賞、感受。我也習慣于單一的教學模式和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總是按部就班。
家長們不會多問,我也不知道怎么回復,家長們接送孩子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照顧好孩子,麻煩了?!蔽覍议L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她/他很乖,很棒!”
遇到指責時,只會躲著悄悄哭、逃避,不敢跟任何人說,因為擔心別人嘲笑自己,但是我一想到孩子們,就會努力變得堅強一些,哭完我會給自己加油:“不要怕,你要改變,你一定可以做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
2013年作為外聘教師,我正式入職了,在資深老師的帶領和指導下,我逐漸開始承擔一般日?;顒咏M織,開始嘗試設計原創(chuàng)教學活動,和老師們一起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閱讀相關教育書刊、學習積累教育知識,以指導班級的日常工作開展。
我開始在環(huán)創(chuàng)中注重教育性,而不只是單一的美觀性,會運用廢舊生活用品、自然材料等環(huán)保素材。我能夠用簡單的專業(yè)知識和家長們探討孩子日常問題,家長們也愿意主動向我咨詢一些關于孩子的日常問題的產生原因和解決辦法,常常還會和我進行科學育兒的探討。
這時,我算是開始入行了。我告訴自己:“繼續(xù)加油,努力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幼兒園教師?!?/p>
2014年,我成為在編教師,來到了現在工作的城市,揮淚告別生活過的城市、帶過的孩子們,我們抱著哭,很不舍。家長們也很不舍,但也紛紛送來美好的祝福。那時,我第一次感受到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的驕傲和幸福,感受到幼兒教育工作帶給我的這種職業(yè)幸福感,這成為了繼續(xù)奔跑的動力。
2015年至今,是我快速成熟的幾年。通過經驗積累、聆聽專家講座、參觀學習、持續(xù)性地有效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以及各類學前教育書籍,我形成了以兒童視角為先、以兒童發(fā)展為本、以創(chuàng)設適宜的互動教育環(huán)境為方向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原則,我們在環(huán)境展示中做到“降高度、展想法、展個性、全參與”,通過“留白、留痕、解讀、跟進”的方法,把環(huán)境浸潤作為幼兒教育的重要一部分。
同時,在專業(yè)成長的道路上秉著“活到老,學到老”的理念,加強學習先進的理論知識,通過“班級特色的主題活動”“戶外特色游戲活動”“功能室主題活動”“特色游戲活動”等豐富多彩的課程的開展以及積極參與到課題研究開發(fā)與實施中,和園所同成長,期間也獲得了不少的榮譽和肯定。在“鑄就高地”的同時,我也正在以專業(yè)的眼光,快速發(fā)展、快速成熟,引領著家長們一同科學育兒,靜待花開。
2020年我開始了為期一年的農村園支教生涯,在支教過程中,我利用休息時間和老師們開展教研活動,帶領從未開展過教研活動的幾位老師成為了一個有小小凝聚力的團隊。
這里硬件設施跟不上,我們就因地制宜,以當地的自然環(huán)境資源作為“生活課程”,從“當地特色”這個關鍵詞入手,先后開展了“葉子變變變”“洪雅缽缽雞”“東坡‘柚’惑”“春種”等一系列教育主題活動,舉行前所未有的迎新年活動、六一幼小慶祝大型系列活動。老師們在幼兒園活動組織上積累了經驗,找到了方向。
當家長不理解、不支持工作,一味地要求幼兒園脫離實際、教授小學知識時,我們就利用休息時間頂著日曬、走山路,挨家挨戶地去走訪,和家長交流,宣傳科學育兒的重要性和有效途徑,以爭取家長們的理解和支持;我們?yōu)橛變航€人成長檔案,且有針對性、耐心地解決家長的育兒疑問。通過努力,家長們看到了孩子和幼兒園的一些變化,部分家長也從“不聞不問”變成了主動向老師咨詢育兒問題的積極狀態(tài)。在今后農村教師的發(fā)展、幼兒園的發(fā)展上,相信會得到更大的發(fā)展,也相信孩子們會受到更好的教育。
回望自己走過的教學之路,歡樂與辛酸同行,收獲與遺憾同在。但我從未放棄,始終堅守著初心。它如同一首歌,它的內涵就是讓你用如火的精力唱出它的生命;它更是我們的一種資本,需要我們用成功來證實它的瀟灑,用勝利證實它的生機勃勃。今后我將在幼教之路上繼續(xù)逐夢前行,永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