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編輯邀我寫創(chuàng)作談我都有一種特別的感受。我周圍的人很少聽到這三個字。創(chuàng)作談,這三個字對于日常來說,就像一個久居熱帶的人感覺到初雪的清新一樣,讓你知道你在碌碌的生活里的那一段時間是在創(chuàng)作,你還可以談一談。
小說最初的構(gòu)想產(chǎn)生于跑步的路上,我一邊跑一邊思考著我的作家身份。作家對我來說,與其說是一個職業(yè),不如說是一個隱藏的身份。我的身份是一個庸庸碌碌的普通人,寫作的時候可以抽身出來一點點,貼近了看著自己和他人。這個身份讓我與現(xiàn)實有了距離,但是這個距離又很小,小到讓你能感覺到庸碌的溫暖和愉悅。
《中篇小說》里的男主人公是一個頂著作家身份的人,我不了解其他的作家,于是我把自己的感受放進去虛構(gòu)出來了這么一個人物。而女主人公則太普遍了,如果按照這個模子去套,每個城市里都可以套出不少這樣的女人。她們想要的不過是“簡單,盡是些瑣碎的小事就好”,但大部分到最后是在蒸騰的熱氣中漸漸蒙上了一層油膩。這又何嘗不也是一種“妥帖”呢?
這篇小說我刻意模糊掉城市的特點,現(xiàn)在很多大城市都漸漸類似,這樣的故事和人物,你可以把它放在任何一個你熟悉的城市里。我一直想寫一個科幻故事,即使到了兩百年后,小說講的還是關(guān)于我們的故事。
《中篇小說》對我來說是很特別的一篇,在這篇小說里,我體驗到了置身事外的冷靜,對小說進行了大刀闊斧的修改,毫不猶豫地選取和刪除。我想這種冷靜可能會延續(xù)下去,帶給我風(fēng)格上的轉(zhuǎn)變和進步。
郭楠,女。作品散見于《收獲》《上海文學(xué)》《小說界》《山花》《芙蓉》等,曾被《小說選刊》《中篇小說選刊》《北京文學(xué)·中篇小說月報》《長江文藝·好小說》轉(zhuǎn)載。作品曾獲第十二屆《上海文學(xué)》獎,榮登第一屆“城市文學(xué)排行榜”,出版長篇小說《花團錦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