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秀偉
當成教育形態(tài)下,針對教育心理學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tǒng)的一些教學模式無法滿足如今的教學現(xiàn)狀和相關的教學體系,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在應用的過程中具有良好的優(yōu)勢,可以滲透在教學學科中,把握教學的主要方向。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的合理性應用有利于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狀態(tài),基于教學的目標來完成教學任務的分配,以便于開展后續(xù)的教學工作,跟進教學的成果。這就需要綜合了解學生的心理變化特點,對教育心理學中采取的主要方法進行適當?shù)恼{整,改進教學的成果。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為教育心理學方面的教學工作開展提供良好的參考基礎。
將現(xiàn)代教育心理學中的知識結構通過科學的方式進行劃分,使其變成不同的任務,在此之后將這些任務作為教學的不同目標,通過教學知識滲透在教學的任務中,吸引學生去主動地探索問題、了解問題、研究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的解決方式,也就是任務驅動型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模式的應用,體現(xiàn)出了學生本身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引導角色,通過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開展教育心理學教學工作,能夠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加主動地發(fā)現(xiàn)問題,幫助培養(yǎng)學生,使學生積極探索問題的有效解決方式,使學生快速理解要學習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這種教學模式的主要特點是要求學生參與,教師起引導作用,幫助啟發(fā)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快速地融入到課堂中,對問題產(chǎn)生興趣,順利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這也是和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存在差異性的具體表現(xiàn)。
現(xiàn)代教育心理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來引導學生,使學生完成和所學知識存在關聯(lián)性的學習任務,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教師合理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對學生產(chǎn)生相應的影響,從而更好地引導學生,提高整體的教學質量和效率。因此,教師需要結合教育心理學方面的基本知識內容,設置和學生的特點相匹配的教學目標,從而提高整體教學任務的完成率。另外是科學設定教學目標,也可以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高。除此之外,教師還要綜合學生的能力以及心理狀態(tài)來合理地組織一些班級活動,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以及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形成積極的心理,讓學生從事到學習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感受。
開展任務驅動型教學的過程中,教學目標的設定要充分符合當前教學的需求,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特點。另外,教師還要結合整體的教學內容,使教學模式多樣化,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學生興趣,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活潑。[1]但是如果在學習時,學生由于自身的能力差異而出現(xiàn)了其他的特殊情況,面對問題時不知道才該采取怎樣的措施解決問題,而教師又無法及時地發(fā)現(xiàn)學生面臨的問題,這就會導致產(chǎn)生其他更多的問題。因此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的融入,能夠顯著減少其他問題的產(chǎn)生,幫助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水平。
當前的教學模式下對于師生關系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需要教師以及學生之間的關系更加穩(wěn)定,使教學質量得到相應的保障,通過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的應用,不但可以幫助教師更加深入地走進學生的心中,同時還有利于更有效地傳授教育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基于教師本身的言行舉止來感化學生,幫助學生理解知識,使學生建立良好專業(yè)的學習態(tài)度,讓學生對教師產(chǎn)生信任感,形成更加積極、自主的學習習慣。除此之外,由于學生成長環(huán)境的差異性,需要根據(jù)教育心理特點來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闹笇?,使學生的身心健康得到保障,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快樂。
根據(jù)教育心理學執(zhí)行狀況的分析,能夠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心理認知比較薄弱,是一項比較重要的問題。這也就是說,在教學的過程中針對教學的任務以及方法還有教學重難點的認識是十分局限的,更加無法理解教育心理學課程的開展對于自身的心理健康產(chǎn)生的重要影響,在此基礎上,應用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來開展教育心理學教學工作時,需要重視階段性任務的合理性設置,結合學生的特點,規(guī)劃不同階段的任務,并且?guī)椭鷮W生選擇學習的任務,從而能夠顯著提高整體的教學效率,使學生的心理認知水平進一步提高。[2]比如說,在教育心理學科中《教學態(tài)度以及品格的形成》課程內容時,可以在了解學生特點的基礎上,將學生進行適當?shù)姆纸M,將不同的學習任務分配給學生,讓學生之間共同探討和交流,分析和態(tài)度以及品德存在一定關聯(lián)性的人物故事,在此基礎上來了解態(tài)度以及品德對于人的發(fā)展產(chǎn)生的主要影響。學生在接到任務之后,會全面地投入到教師安排的教學任務中,對其進行細致的研究以及分析,使學生的心理認知水平更高,確保整體課堂教學的質量也相應提高。
通過長期的教學目標的制定,能夠更好地指導教育心理學科的發(fā)展,對其產(chǎn)生相對應的影響。通過了解學生的正確的心理健康認知范圍,掌握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幫助學生建立對于心理疾病的預防和認知,使學生改善不良心理,這都是教育心理學方面主要的教學任務,長期的目標構建在教育心理學課中的滲透以及融入,可以形成穩(wěn)定的、循環(huán)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目標,與此同時也可以幫助明確教育心理學科的主要發(fā)展方向,使教學中應用的教學方法體現(xiàn)出更好的效果。[3]比如說,教育心理學科中在講解預防心理學的課時內容時,可以分配給學生的學習任務就要求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狀態(tài)來分析,在心理疾病產(chǎn)生的過程中,怎樣對其進行預防,在產(chǎn)生心理疾病之后,又應當怎樣對其進行解決和治療。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將相關方面的一些重點知識講解給學生,同時要和學生的家長進行及時、合理的溝通,使學生的家長對心理健康方面的內容高度關注,幫助學生在學習以及生活的過程中更加樂觀和積極,有效地防止心理疾病問題的產(chǎn)生,對學生的長遠發(fā)展產(chǎn)生影響。
教育心理學中,教師首先要保證教學任務的實際效果,確保教學過程的時間得到控制,除此之外,教師還要保證教學難度設置的合理性。也就是說,原本在教學的過程中是存在一定的教學壓力的,對于學生心理方面的要求也會比較高。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要形成健康的心理,整個過程的難度比較大。教學工作的開展本身就需要體現(xiàn)出層次性的效果,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對于教學時間進行嚴格的控制以及關注,確保教學任務可以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體現(xiàn)出教學過程的時間性要求。[4]而綜合評價教學的過程以及教學的效果時,需要結合教育心理學方面的基本特征,展現(xiàn)出教師的教學成果,從而能夠對原本的內容進行更合理的評估,檢測最終的任務完成狀態(tài),判斷任務的開展是否可以充分符合原本的教學目標。實際上,針對檢驗教育心理學方面的成果來說,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證教學的效果,為教育心理學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基礎支撐,同時也可以更快速地達到教育心理學的教學目標。
在此基礎上,需要明確教育心理學科開展的任務比較多樣化。首先是針對一些原本就存在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對其進行有效的治療,其次是針對一些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引導其合理調整心理,保持積極性。另外是針對一些原本沒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制定針對心理問題的有效預防策略,并且對該部分學生提供指導。[5]在此基礎上,教育心理學的教師要對學生的整體心理狀況進行充分的了解,仔細地觀察這部分學生的行為以及課堂表現(xiàn),還有日常中的生活,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類,達到因材施教的目標。比如說,針對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和這部分學生進行密切的溝通以及交流,使這部分學生在學習時具有更加正確以及完整的思想觀念,排除這部分學生的心理障礙。除此之外,應用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的過程中,還需要了解不同的學生狀態(tài),尤其是要關注存在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對其生活以及學習的狀態(tài)進行細致的把控。
比如說,在教育心理學中教學一些問題時,可以提問那些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讓他們對其答案進行合理的評價,防止學生在學習或者是生活的過程中,接觸對其學習以及生活可能產(chǎn)生不利影響的因素,導致學生產(chǎn)生困擾,最終幫助學生消除心理方面的障礙和限制性因素,使學生的心理問題得到良好的解決和控制。[6]
教育心理學的教學過程中,需要重視情感目標的構建以及培養(yǎng),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進行了解。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需要根據(jù)那個當前教學難度的復雜性情況,提高學生的情感價值觀念,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形成正確、合理、科學的思想認知,并且更有效地利用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的要求,通過教學工作的開展來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情感心理,實現(xiàn)學生情感心理的持續(xù)升華,產(chǎn)生更加正確的情感價值觀念,使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可以真正應用在教育心理學的過程中,最終使其體現(xiàn)出最大化價值。
在當前的教育體系中教育心理學本身是重要的一門學科,這門學科的掌握程度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產(chǎn)生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這就使越來越多的人重視起教育心理學科。通過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在教育心理學科中的應用,能夠使整體教學效果得到提高,幫助教師明確教學的任務以及教學的要求,將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應用在教育心理學的階段性任務,目標性任務以及整體性任務等多個環(huán)節(jié),都可以產(chǎn)生良好的效果,這要求教師了解學生的特點,合理地規(guī)劃不同階段的教學任務,最終達到教學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