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媛芳 孫令翠
重慶工程學院
隨著科技的進步、時代的發(fā)展,現(xiàn)如今信息技術已大步跨越技術概念階段,近幾年火遍全球的MOOC在線學習平臺以開放共享教育資源為宗旨,“MOOC”的本身涵義是大規(guī)模開放在線課程,國內學者習慣稱其為“慕課”?!按笠?guī)?!笔菍W習者規(guī)模的描述,得益于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開放”是指訪問者不受任何條件的限制均可進行注冊,并且不收取學費;“在線”指課程放置于公共服務平臺,學習者只要準備一臺聯(lián)網的電腦即可資源共享;“課程”指包括一系列學習資源、提供完整學習環(huán)境的結構化系統(tǒng)。
MOOC迅速席卷全球后,許多教育者發(fā)現(xiàn)MOOC并沒有顯著地影響到大學實體校園,然而這卻是MOOC最初的目的。SPOC源自于MOOC,采用混合式教學,它的出現(xiàn)彌補了MOOC在運行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例如MOOC的注冊者雖多,但學習任務的完成率較低,又因其課程制作成本高、師生互動較少,引發(fā)了可持續(xù)性等問題,SPOC出現(xiàn)后,以設置限制性準入條件、控制學習者數量、增加教學互動來解決此類問題。因此,SPOC是由MOOC演變起來的一種課程分支。同時,SPOC與MOOC互利共生。在被開放訪問之前,MOOC嘗試通過SPOC面向特定人群進行局部實驗,規(guī)避課程運行的風險,與此同時,SPOC正式邁開了利用MOOC優(yōu)質資源輔助課堂教學的第一步。于是,SPOC教學模式開始被麻省理工學院、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哈佛大學等世界一流名校進行探索和應用,它對學生進行了限制、縮小了規(guī)模、增加了收費要求并提供更優(yōu)質的教學服務。[1]基于應用型本科的混合教學模式是將SPOC定義為MOOC支持下的小規(guī)模私有在線課程,目前國內高校多倡導以混合學習的形式針對在校生開展教學。
在最初的概念界定中,通常將混合學習單純定義為線上和線下學習的結合。但隨著混合學習方式在世界范圍內的不斷發(fā)展和大規(guī)模應用,這種學習模式在實踐中逐漸演化成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是單純地將傳統(tǒng)課堂面授與在線學習相混合,這種方式相對簡單,只做到了形式上的混合;第二層是將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相混合,在師生互動中不斷改進教的方法和學的方法,使“教”與“學”相互融合;第三層是將“學”與“習”相混合,“學”與“習”的混合才是混合式學習的真正內涵,“習”將“學”的內容應用于實踐,完成知識的遷移。
本文介紹的SPOC教學模式,依據內容劃分,應位于混合學習模式的第三層——“學”與“習”的混合,促使學生具備知識內化能力,通過深度學習完成知識體系的建構,在知識經驗和認知結構基礎上進行知識遷徙和應用。
SPOC教學模式是高校應對互聯(lián)網教育時代的一種較低成本的教學模式,SPOC能夠有效解決大學師資問題,尤其是對于普通大學而言,聘請優(yōu)秀教師來校講座的成本要遠遠高于SPOC通過互聯(lián)網從全國乃至全世界挑選名師。在《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中,鼓勵各高校依據人才培養(yǎng)定位和市場需求,通過混合學習方式積極利用公共服務平臺開設在線開放課程,使課程應用與教學服務相融通,同時要推進學分管理及學分認定的制度創(chuàng)新??偟膩碚f,SPOC混合教學有下列三點優(yōu)勢。
MOOC體現(xiàn)的是開放教育思想,即知識應該被自由的分享,學習的渴望應該不受人口、經濟、地域的限制。相對比之下,SPOC追求的是在傳統(tǒng)校園中利用MOOC的資源及應用更好的輔助課堂教學,是一種小規(guī)模的、面向特定人群的導師制教學。SPOC在校園內充分發(fā)揮了MOOC優(yōu)勢,實施成本較低、可持續(xù)性較高,逐漸成為了后MOOC時代教學變革新模式,甚至哈佛大學的Robert Lue教授指出“SPOC正在邁向更加靈活、更加精致的課程”。[2]
若將MOOC理解為一個規(guī)模龐大的、具有寬泛學習板塊構成的線上教學集,那么SPOC則是限定規(guī)模的、有著明確范圍的學習小組。SPOC相當于是MOOC教學資源在特定人群中使用的私有在線形式,在對MOOC資源進行歸納整理后,運用于高校課堂教學,將線上輔導與線下教學相結合,通過高質量的導師式教學促進學生深度學習,使MOOC真正影響到大學實體校園,其優(yōu)勢在于發(fā)揮混合學習和MOOC的雙重優(yōu)勢,核心理念在于通過私有的、小規(guī)模的、高價值的教學服務,來促進學生的知識內化和遷移應用。可以把SPOC解釋為“私播客”,是一種小型、私有、在線課程,其對于入讀人數和入讀條件都有限制,并且它仍然是免費和開放的。[3]
相比于MOOC的教學對象,SPOC首先在規(guī)模上進行了縮減,并且通過線下教學,相應增加教師的輔導時間和輔導力度,增加了授予學生學分的功能,值得注意的是,SPOC混合教學模式將教學設計由靜態(tài)轉變?yōu)閯討B(tài),例如將MOOC資源中的微課視頻、教參資料、課后自測、系統(tǒng)評分、學習論壇等實施于高校教學,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設計下一步教學資源,最終使得SPOC成為更加精致、更加個性化的學習形式。
目前我國很多高校已經在自己的校園課程中應用SPOC開展混合學習。通過梳理案例文獻,可以發(fā)現(xiàn),這些案例大多采用了翻轉課堂的教學方式,將課堂教學內容和MOOC優(yōu)質資源相整合,通過調動學習興趣的方式進而提高學生內驅力,其中有依托其他院校MOOC資源的高校,有些學者甚至將自己創(chuàng)建的MOOC課程作為開設SPOC課程的資源。
應用型本科高校,以應用技術型人才為培養(yǎng)目標,所開設課程適合采用SPOC混合教學模式,例如《三維建模技術》課程是以省級網絡平臺為依托,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進行SPOC混合教學,獲得了顯著成效。在教育教學數字化、網絡化的背景下,課前學生需要登陸網絡教學平臺,在“課程通知”模塊獲得學習任務,觀看慕課相關課程內容,主要以基礎性知識為主。課中,教師先對大作業(yè)進行講評,針對出現(xiàn)的問題,再著重講解課程中對應的內容,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向學生指出需要掌握的重、難點。課后,需要學生自行設計相關知識的大作業(yè),實踐證明,SPOC混合教學效果顯著。
客觀上,SPOC混合教學有效利用MOOC資源對傳統(tǒng)《三維建模技術》課程體系進行優(yōu)化,整合了MOOC與課堂教授,進而發(fā)揮了MOOC與混合學習的雙重優(yōu)勢,平臺中包含了高質量的教學視頻、面向學生開展針對性的問題自測、項目化的大作業(yè)、靈活的學習安排、高密度的師生互動和階段性的學習分析等等。因此,根據應用型本科高校課程教學現(xiàn)狀構建出與其適應的教學模式,并結合具體的課程在教學活動中開展SPOC混合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促進深度學習的產生和高校教學質量的提高。
SPOC教學模式是“互聯(lián)網+教育”時代以及“后MOOC”時代高校教學模式變革的必然選擇。深度學習理論、關聯(lián)主義學習理論以及混合學習理論是SPOC教學模式生存的理論依據,“主導-主體”教學設計思想是SPOC教學模式賴以發(fā)展的支撐架構。[4]SPOC教學模式的功能目標是促進MOOC優(yōu)質教學資源的校園應用、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度、促進深度學習以及追求私人定制的個性化教學。
本研究以混合學習理論和深度學習理論為基礎,嘗試在MOOC模式與高校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形成適用于應用型本科院校的SPOC混合教學模式,并以此為依據進行科學的課程內容設計以及合理的實踐教學設置,推動MOOC能夠扎根校園,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促進課堂教學的發(fā)展,對傳統(tǒng)教學起到顯著效果,為變革高校教學模式創(chuàng)造新的機遇,力爭能夠為提高大學課程的教學效率、教學效果、教學效益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