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 程
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
《絕密工程》講述的是一段被塵封的歷史——從朝鮮戰(zhàn)場歸來,征塵未洗的十萬工程兵扎根戈壁,為建設(shè)“兩彈一星”基地無悔奉獻、奮斗甚至犧牲。這項工程是中國技術(shù)從弱到強一步步提升的一種見證,更是共產(chǎn)黨人不懼艱險、奮力拼搏的革命精神的有力彰顯!
與以往的主旋律電影不同,《絕密工程》摒除了宏大敘事和獨受崇拜的“大英雄”人物,它將視角對準生活化的小人物,采用一種細膩的手法,把歷史進程壓縮于片段場景、把思想意識嵌入行為細節(jié)、把精神情懷融入言語行動,群像式地向我們展示了奮斗在戈壁灘上那批有靈有肉的戰(zhàn)士們,讓我們從中感受到一直奔走在路上的共產(chǎn)黨人忠誠體國,以為天下的崇高精神!
影片開頭壯闊的俯拍鏡頭便向我們交代了中國抗美援朝士兵回國的故事背景,接著,這輛載滿士兵的火車一路向西,未曾停歇。它掠過鴨綠江大橋、穿越山海關(guān)、跨過黃河大橋最后到達荒涼偏僻的西北戈壁——這批士兵從艱險中來,又將要到艱險中去。
疲憊的身軀、困頓的面容和那瘦弱的體格是他們在艱苦的朝鮮戰(zhàn)爭中留下的痕跡,那段歲月也終將是他們永遠不會磨滅掉的記憶。營長魏鐵北為什么會再次堅定地選擇來戈壁繼續(xù)戰(zhàn)斗?影片通過閃回的夢境片段告訴了我們答案——炮火紛飛的朝鮮戰(zhàn)場上,那句聲嘶力竭的“隱蔽”是他內(nèi)心深處的寫照、是一直縈繞在他心頭那份對和平生活強烈憧憬的映射。他是有著歷史厚重感的人物,因為經(jīng)歷過磨難和困苦,所以更渴望美好的日子;也正因為渴望美好的日子,所以他必將攜著自己的堅韌繼續(xù)上路拼搏、再闖難關(guān)!這既是朝鮮戰(zhàn)爭給的教訓也是朝鮮戰(zhàn)爭中鍛煉出的更為堅固的精神品質(zhì)。他,是十萬工程兵的縮影,更是一代人精神的代表!
狂暴風沙肆意地襲擊著剛剛駐扎好的帳篷,一夜之間帳篷便被摧毀殆盡,但在狼藉一片的殘局中工程兵在營長魏鐵北的指揮下井然有序地重建著駐扎營??梢徊ㄎ雌?,一波又起,軍營糧食短缺的問題已迫在眉睫,但幾次向上級反映都無果而終。遮天蔽日的風沙依舊呼嘯地吹著,在低角度仰拍的夸張作用下士兵瘦骨嶙峋的身材將當時物資嚴重匱乏的狀況放大般地展示在觀眾面前。老班長每天爬上高坡等待著運輸隊的到來,在大遠景和俯拍的鏡頭下,只看得到漫漫黃沙,他的身影顯得無比渺小,這種大小景的對比也象征性地傳達出那時人物的無力之感。當老班長看到年輕士兵因體力不支而接連倒下后,不惜違反紀律毅然決定去搶糧,第二天一早,當所有士兵轟然涌向灶臺大口啃著白饃時,他飽經(jīng)風霜的臉上終于露出了欣慰的微笑。漫漫長空、無盡戈壁,他孱弱的身影因給軍營尋食而顯得無比高大,搖晃鏡頭下那棵虛幻的綠油油的樹更是他心底對糧食、對生、對希望強烈渴望的具象化體現(xiàn)。在老班長犧牲之際,特寫鏡頭下那只在沙漠中倔強地掙扎著的手掌似乎在告訴我們他雖然倒下了,但一定會有戰(zhàn)士替他繼續(xù)在這片戈壁灘堅韌地戰(zhàn)斗下去!
當技術(shù)員劉小溪發(fā)現(xiàn)鋪路的混凝土是用鹽堿水調(diào)和時,即使面對著二連長咄咄逼人的話語,劉小溪依然堅定地要求拆毀返工。在當時生存資源緊缺的環(huán)境下做出這樣的決定無疑是需要勇氣的,而支撐她的正是對工程項目的絕對重視和負責。當沙塵暴時突然來襲時,她不顧自己安危死死地抱著測繪資料,渾濁的空氣、肆虐的風聲讓她顯得那般渺小。慢鏡頭下,她在余暉中慌亂地追著被吹得漫天飄飛的圖紙。那只抓空的手掌在多角度的特寫鏡頭下晃動、定格,傳達著她心中萬般的擔心。
劉小溪純真善良,從朝鮮戰(zhàn)爭到戈壁灘誤打誤撞地與魏鐵北結(jié)下深厚情誼,他們兩個之間曖昧的情愫也為本片帶來了為數(shù)不多的笑料。小溪性格開朗,對于情感更愛表達,半塊窩窩頭、純白的兔子擺臺和親手織成的紅色坎肩都是她送給魏鐵北的“定情物”。但他們?yōu)榱吮葌€人情感更重要的國家建設(shè)自始至終都沒有捅破那層窗戶紙。小溪犧牲后,魏鐵北在戈壁灘奮力挖沙的情景極具張力,一次次俯背挖沙的身影彰顯著對摯愛的不舍、一抔抔漫天飛揚的黃沙象征著逝者化土扎根的倔強。在那個特殊的年代,這樣天人永隔的結(jié)果不是必然但卻是一種選擇,一種對黨、對國傾心奉獻的堅定而不悔的選擇!
這項“上不告父母,下不傳妻兒”的絕密工程讓軍醫(yī)蘭婷與最親密的丈夫李工斷絕了聯(lián)系。一次機器檢修的偶然他們相遇,兩人沒有一句話,只有眼神的交流,可也正是這飽含深情的含淚對視讓我們看到了他們身上為黨獻身、為國奉獻的高貴精神。“李工”,更像是一個象征性的符號,它代表著一類人,一類為祖國建設(shè)事業(yè)滿腔熱血、揮灑汗水卻默默無聞的人。他們的名字或許不會被刻在光榮碑上,但攻堅克難、砥礪前行的崇高精神卻會永遠被人們銘記!
在一期工程臨近尾聲時,魏鐵北和肖大海靜靜地坐在戈壁灘凝望著遠方,不禁吟詩道“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的確,一路走來,暖心的老班長、機靈的石頭、純真的小溪都被埋葬在這片茫茫戈壁。或許軍人就是這樣,“獻了青春獻終身,獻完終身獻子孫”,他們這樣做是為了讓更多的人過上他們“羨慕卻不曾擁有的日子”、讓更多人“不再擔驚受怕”。盡管犧牲這么多,代價這么大,但他們?nèi)耘f直言“想通了,值!”他們明白祖國要發(fā)展,“總要有人去做那些別人不愿做的事”,而他們就是這批勇士!
關(guān)關(guān)難過關(guān)關(guān)過,前路慢慢亦燦燦。一路奮戰(zhàn),第一工程結(jié)束告一段落,但魏鐵北的奮戰(zhàn)還在繼續(xù)。一面紅旗、一個敬禮便是一生的承諾,他接受命令又將奔赴下一個戰(zhàn)場。而片尾那朵綻開的巨大的蘑菇云像是對以魏鐵北為代表的十萬工程兵的致敬與回報!
以先輩為榜樣,繼使命與擔當。做祖國奮斗的前行者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