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揚斌
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金江實驗學校
在新課標改革背景的影響下,對于初中文言文教學也有了新的要求,倡導學生在學習較為晦澀難懂的文言文時,能夠使用輔助教材或者課文注釋做到理解文章內(nèi)容,做到在閱讀古詩詞時,能夠感悟作者意思,并在這個過程中有意識地進行積累,不斷提高自己的古詩鑒賞能力和審美水平。在此要求下,教師如何利用文言文教學的優(yōu)勢條件,改善語文課堂教學質(zhì)量,打破學生對文言文枯燥難懂的印象,讓學生做到熱愛學習文言文,同時這也是每位語文教師急需探討的事。
在課堂中,課堂導入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曾有一位著名的教育理論家認為,挖掘?qū)W生學習的第一動力就在于課堂導入,教師只要把教學開始前這個“頭”起好了,就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對后續(xù)的教學有探索求知的欲望,從而在學習過程中保持高度的專注力。因此,教師需要精心設計課堂導入,運用各種手段,在課文正式教學前創(chuàng)設出與教學內(nèi)容相符合的學習氛圍和情景,引導學生在這個環(huán)境中去發(fā)現(xiàn)和探索問題的存在,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在情境和氛圍中漸入佳境,引導他們逐漸走到新課程的學習上去。課堂導入可以通過情境的創(chuàng)設來實現(xiàn),比如播放與文章相關(guān)聯(lián)的圖片,聲音,視頻等資源,讓學生提前感知新課程內(nèi)容的學習氛圍。在學習故事類文章時,教師可以通過語言講述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引導學生進入新課程的學習氛圍,也是課堂導入的一種方式。比如在學習七年級上《世說新語》二則課文前,教師應當對文章背景詳細的了解,《世說新語》寫作背景是在東漢魏晉時期,主要收集了一些逸聞軼事。教師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查詢,了解那個時期一些比較出名的故事,找到相關(guān)的視頻、聲音、圖片等資料,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為學生播放,再通過這些媒體資源引導學生進入新的課程學習。此外,教師也可以選擇通過口述的方式為學生講述收集來的故事,讓學生能夠更快地融入到新課程的情景中去,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在通過口頭講述故事時,教師要注意語言的使用,用語應當生動有趣,淺顯易懂,還要加強與學生的互動,通過提問題、解答等方式讓學生時刻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最后,教師還可以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為學生展示文章的寫作背景、作者的資料、事跡等,比如在學習《論語》、《西游記》課文時,老師可以講述孔子和吳承恩的生平事跡、藝術(shù)成就等,讓學生對作者有基本的了解。又或者教師在課前對課文進行有感情的朗誦,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情感的感染,進入學習情境,以此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欲望。
古話說的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當對一篇文章閱讀到一定次數(shù)的時候,再深奧的意思也會變得容易理解,因此,教師可以加強對學生的文章朗讀指導,讓學生在熟讀的過程中逐漸理解文言文的意思,還可以增強學生的語感。文言文與現(xiàn)代白話語最大的不同就是文字的意思,前者更加復雜深奧,很多時候文言文的字與現(xiàn)代文是同一個字,意思卻不相同,或者一個字詞卻有著多個不同的意思。因此,對于很多學生來說,學習文言文很困難,所以老師在引導學生朗讀文言文時,除了要做到最基本的字音發(fā)音標準句子朗讀正確的要求之外,還應該讓學生在充分理解每個字詞的意思上進行朗讀,對文章的大意有了解,學生才不至于有讀天書的感覺。除此之外,老師還要加強對學生的文言文情味的朗讀指導,只有讀出文言文的情味,學生才能在這個過程中體會到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和想法,感悟作者語言運用的意思。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能夠通過獨立思考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所在,通過詢問老師,同學及時的解決問題。文章朗讀也有多種形式,比如課前預習時可以進行默讀;在學習生字生詞時可以進行小聲的朗讀;當老師在有情感地朗讀文章時,學生可以進行跟讀;在把握和理解文章意思時,老師可以讓學生進行齊讀;學習有故事的文言文文章時,老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當要背誦或者復習文章時,學生可以通過反復閱讀加深理解記憶。
在語文文言文學習中,品讀是非常重要的學習手段,能夠讓學生從課文的特色出發(fā),把握住文章的主要結(jié)構(gòu)、中心思想以及作者的寫作特色等,學生通過學習文章把這些知識點轉(zhuǎn)化為自己的積累,從而運用到語文作文的寫作中。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通過揣摩、品味文章,能夠提高自身的審美和對文章的鑒賞能力,學習作者語言技巧的同時也增強了語感。但值得注意的是,品讀并不是要求學生面面俱到,而是要有側(cè)重點,老師在指導學生品讀時應當有重點,通過一步步的引導,讓學生對文章有進一步的思考。學生的自主思考是獲取知識的重要來源,學生要掌握通過自主學習來獲取知識、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方法。然而課堂學習的時間比較短,學生真正掌握到的知識點并不多,要讓學生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nèi)提高學習效率,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步驟來實現(xiàn)。第一,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對文章有獨立的見解。比如在學習文言文《孫權(quán)勸學》時,鼓勵學生多使用輔助教材,把握文章注釋來進行自主閱讀,讓學生憑借自己的興趣找到生字生的注釋,獲取主要信息,對文章故事有大概的了解,在這一步只要求他們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說出故事的大致意思,而不要求詳細到每個字的意思。第二,對于學生的大意陳述,老師要適當?shù)奶岢鲆蓡?,幫助他們找到解決答案。學生對文章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討論,提出質(zhì)疑,讓他們發(fā)現(xiàn)他人或自己存在的問題,能夠及時進行解決。對于文章的重難點,比如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古今異義詞,一詞多義詞等,老師要重點講解。老師可以在學生學習過程中進行適當?shù)狞c撥,而不是全程給予指導,點撥后明確具體意思,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第三,讓學生能夠舉一反三,靈活運用,鞏固理解。主要通過小組的方式來進行,比如四人一組,每人一段或者一句進行翻譯,再讓其他小組的同學進行評價或者補充,這樣的學習方式能夠讓每個學生平等享有課堂發(fā)言的機會,學生在交流討論中也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學習別人的長處。最后老師應當對學生翻譯加以總結(jié),對不完整的地方進行補充,鼓勵翻譯較好的學生,幫助學習較困難的學生,給予學生信心和支持,讓學生提高對于文言文閱讀學習的興趣。
在學習文言文過程中,歸納和積累是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在歸納積累的過程中,應當有詳細的計劃,比如采取字詞分類的歸納方式,或者按照課文目錄順序來進行歸納,通過歸納能將知識點轉(zhuǎn)化為自己的積累,使得學生的古言文語言材料和知識得到豐富和發(fā)展,當學生擁有一個比較系統(tǒng)的文言文知識系統(tǒng)后,自身的文言文閱讀量和學習水平也會隨之提高。由于文言文涉及到的知識量多而廣,學生在學習時如果不及時進行歸納,很容易將知識點記混,比如一個文言文字或者詞有多重意思,將它的不同意思進行比較和歸類,有助于知識的累積。比如“開”字,在不同的語句有不同的意思,既有“打開”又有“散開”的意思,學生通過它在不同語句的意思分析,能夠進一步加強認知與理解。通過比較歸納的學習方法,可提高學生的詞語辨析能力,從而提高文言文閱讀水平。除此之外,將意思相似的字詞歸納起來,也是對復習非常有幫助的。學生平時應當準備一個的筆記本,專門用來記錄文言文知識,對語文教材上的文言文的知識進行有計劃、有側(cè)重點地梳理。針對字詞,學生可以建立專門的詞庫,將課文上、作業(yè)上、試卷上、或者自己的課外閱讀中遇到的實詞、虛詞、通假字、古今異義詞等字詞進行分類別的歸納,在歸納的過程中,不僅對知識點進行了回顧,同時還加深了對它們的理解和掌握,當需要查找或者復習字詞的時候,直接通過筆記本,能夠很快的找到對應的地方,從而提高查找或者復習的效率,讓文言文的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在歸納積累的過程中,不僅要做到縱向積累,也要做到橫向積累。即是除了對每篇課文的字詞和知識點進行整理,還應當回顧前面學過的語法和字詞的用法,將以前所學的和現(xiàn)在老師教的進行對比分析,找到共同之處,探索出文言文遣詞造句、字詞運用的規(guī)律,從而轉(zhuǎn)化為自己的學習方法,使之能夠應用到后面新課程的學習中。
我們的民族有五千年的豐富文化底蘊,而傳承下來的主要方式就是依靠文言文,因此,教師應當讓學生明確學習文言文的重要性,讓興趣成為其學習文言文的動力。老師可以選擇經(jīng)典優(yōu)美、寓意深遠的文章為學生進行朗讀,講解文章主要內(nèi)容或者背景,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或者通過講述一些古代文學家的故事,引起學生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好奇心。除此之外,教師還應當豐富學生的課外閱讀和活動,對有興趣和能力進行寫作的學生進行引導。其實語文教材上的文言文課文對于真正想要學好文言文的學生來說是不夠的,老師應當考慮這部分學生的需求,增加學生的課外閱讀量。老師可以為學生推薦經(jīng)典優(yōu)秀的古言書籍,方便學生去圖書館借閱,或者老師可以在網(wǎng)絡上找到書籍地址和電子書版本,上傳到班級群里,方便有興趣的學生自行下載閱讀。學生在閱讀課外書籍時,應當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其中,這樣不僅可以鞏固知識點,還能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當學生課外閱讀到達一定量時,老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創(chuàng)作指導,對優(yōu)秀作品進行鼓勵和展示,以此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自信心。除此之外,老師也可以多組織與文言文相關(guān)的知識競賽或者演講等活動,讓學生在競技中獲得學習的動力,感受到活動帶來的輕松氛圍,在課外活動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語文文言文教學需要把握學生的主體地位,創(chuàng)設課前導入環(huán)節(jié),指導學生對文章進行科學地朗讀,在引導學生進行品讀時把握文章重點,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老師在考察和評價學生古詩、文言文學習能力時,重點關(guān)注學生是否做到理解記憶和積累、是否能正確運用工具書和注釋,從而幫助學生理解全文意思,以此使得學生做到有效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