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榆非
上海大學外國語學院
《小倉百人一首》由鐮倉時代(1185-1333年)的藤原定家于1235年匯編而成,由于這100首和歌最初被藤原定家手寫在京都小倉山山莊隔扇的色紙上,因此和歌集名中有“小倉”兩字。100首和歌中包含的題材包括四季歌、戀歌、羈旅歌、雜歌和離別歌,種類豐富,唯美華麗,對日本民族的審美觀形成具有重大的影響。
夜晚會喚起詩人們的各種情感,寧靜的夜晚使人平靜,冷清的夜晚讓人寂寞。古往今來,漢詩中就有不少帶“夜”字的詩句。唐代詩人韋應物在《夕次盱眙縣》中寫道:“獨夜憶秦關,聽鐘未眠客?!笔惆l(fā)了因鄉(xiāng)愁而輾轉反側、夜不能眠的寂寥。杜甫在《夢李白·其二》中寫道:“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表達了對至交好友李白的思念與關心之情。通過分析與夜晚有關的詩歌,能夠了解到當時的時代背景和歌人的思考與體會??v觀《小倉百人一首》,其中包含“夜”字的和歌共有15首,從內容上分類包括6首戀歌、5首四季歌和4首雜歌,分布比較廣泛。本文試以《小倉百人一首》中帶有“夜”字的和歌為研究對象,進而挖掘和歌中蘊含的歌人情感和當時的社會與時代背景。
包含“夜”字的《小倉百人一首》中的戀歌共有6首,分別是第3首、第18首、第49首、第53首、第59首和第85首。這幾首和歌都抒發(fā)了對戀人的相思之情,但其中又有些區(qū)別,按照內容可以細分為女子哀怨和男子思念這兩類。
包含“夜”字的和歌中有4首描寫了女子對男子的哀怨之情,說明哀怨這一感情基調占大多數。以下選取其中的第53首為例進行詳細分析。
例1:太息無止息,寂寞到天明。候君無眠夜,問君知不知。(53,右大將道綱母)在描寫男子對女子薄情和女子對男子哀怨的4首“夜”字和歌中,第3首和第85首的作者為男性,第53首和第59首的作者為女性,即男女作者性別對半分。從這一題材作者性別比為一比一的情況可以看出,當時男子辜負女子是一種社會常態(tài),男子的薄情和女子的弱勢已經成為了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而男歌人們對此也心知肚明,更是能以女子的口吻將這種女子的哀怨生動地寫入和歌之中。
這首和歌的作者右大將道綱母與丈夫成婚后曾一度十分恩愛,然而丈夫有了新歡后就幾乎不來見她了,留她一人寂寞地等待丈夫的來訪。由于古代日本一夫多妻,且與古代中國的夫妻同住不同,采用的婚姻制度為“訪妻婚”,即夫妻別居,丈夫輪流去妻子們的家中過夜,因此丈夫許久未登門的情況在當時并不少見。等待了一個又一個漫漫長夜,所愛之人卻始終不見蹤影,讓人不禁心生怨恨。作者寫到“候君無眠夜,問君知不知。”反問丈夫他又怎能體會自己一個人度過無數夜晚的心酸,表達了她對丈夫許久未來,讓自己獨守空閨的哀怨與憤懣之情。整首和歌充滿了相思與哀怨的氛圍。
描寫男子對女子思念的“夜”字和歌有2首,分別為第18首和第49首。與女子對男子的哀怨不同,從男子視角出發(fā)時的感情基調相比之下比較積極,抒發(fā)了男子對所愛女子的相思與癡情。以下就其中的第18首進行詳細分析。
例2:浪往住江岸,夜深人靜時。相會夢中路,唯恐被人知。(18,藤原敏行朝臣)
這首和歌抒發(fā)了男子對女子的思念之情,在夜深人靜之時,浪濤悄悄地涌向岸邊,男子希望自己能夠如同這波浪一般,立刻奔到所眷戀的女子身邊。此和歌中的“夢中路”是指夢中想要去與戀人相會的通路,表達了由于過于思念,連夢中都想與戀人相見,可見男子相思之深。此外,在漢詩中也有以“夢”這一意象來抒發(fā)相思之情的詞句,如李商隱在《春雨》中寫道:“遠路應悲春晼晚,殘宵猶得夢依稀。”明明是如此思念遠方的戀人,想著她如今也在為春之將暮而感傷吧,卻因為路途的遙遠而無法相見,只能在夢中依稀看到她的身影。整首詩顯得哀感纏綿、真摯動人,引得人們?yōu)樵娭酗柡乃寄疃@惋惜。
男子視角的“夜”字和歌的作者都為男性歌人,而且其中的感情基調只有相思而沒有哀怨,其實也間接表明了古代日本男女之間情感地位上的差距,由于一夫多妻和“訪妻婚”,與妻子別居的丈夫擁有選擇去哪一位妻子家過夜的自由,而妻子們只能在家中苦苦等候,為男子的來訪而歡欣,或是為獨處的夜晚而哀愁??偠灾敃r的這種社會背景在這首和歌中顯露無疑。
日本四季分明,春夏秋冬各有特點,因此《小倉百人一首》中感嘆四季之美的和歌為數不少。四季歌中的“夜”字和歌共有5首,分別是第6首、第36首、第78首、第91首和第94首。包括2首秋歌,2首冬歌和1首夏歌。按照內容,可以分為表達寂寞和感嘆夜晚這兩類。
含有“夜”字的四季歌中,有3首抒發(fā)了寂寞哀愁的情緒,分別為第78首、第91首和第94首。以下選取第94首進行詳細論述。
例3:秋風吹瑟瑟,吉野夜幽清。萬戶搗衣起,增我故園情。(94,參議雅經)
日本奈良縣的吉野山上曾經有天皇的離宮,熱鬧一時。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天皇們不再來此處建離宮,而這里也成為了一個寧靜的山村,時至今日更是變成了日本的賞櫻勝地。這首和歌的作者投宿于此,當聽到秋風瑟瑟,傳來在此居住婦女們的搗衣聲,不禁懷念起了過去的時代,曾經的離宮如今竟也變成了現在的小村落。生起了物是人非、時過境遷的寂寥之感。
“搗衣”這一詞最早來源于漢詩,直接以“搗衣”為題的詩歌也并不少見,如杜甫的《搗衣》和劉禹錫的《搗衣曲》。又如以《子夜吳歌·秋歌》為例,李白在詩中寫道:“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痹谶@首詩中,李白以千家萬戶婦女的搗衣聲表達了她們希望戰(zhàn)爭快點結束,出征丈夫能夠歸來的渴望之情,帶有哀傷愁苦之感。這首和歌模仿了漢詩的題材,雖然有著同樣的秋風,同樣的搗衣聲,卻與漢詩中的征人離婦、遠別故鄉(xiāng)的惆悵情緒不同,表達了對過去王朝的懷念與寂寞之情。
四季歌中感嘆夜晚之美的“夜”字和歌共有2首,分別為第6首和第36首。以下就第6首進行詳細分析。
例4:霜天架鵲橋,皎皎放寒光。唯見滿橋霜,方知夜已深。(6,大伴家持)
此和歌引用了牛郎織女的傳說,牛郎與織女相愛卻被迫分離,一年只有一次可在鵲橋上相會的傳說浪漫又感人,總會勾起人們的惆悵與哀嘆。這動人的傳說最早來源于中國,在古代傳入日本之后也打動了日本的人們,讓他們?yōu)榕@珊涂椗谋瘎矍槎@惋惜。這首和歌的作者大伴家持就從中獲取靈感并創(chuàng)作出了這首和歌,大伴家持曾是守衛(wèi)皇宮南門的衛(wèi)隊長,在一個冬日的夜晚,他仰望著璀璨的星空,不禁想起了牛郎織女的傳說,感嘆道:“想必現在鵲橋上也已經鋪滿了白霜吧”。與秋夜的寂寥與哀愁不同,這首感嘆冬夜的“夜”之和歌充滿著浪漫與童真,顯得優(yōu)美而細膩。
《小倉百人一首》中包含“夜”字的雜歌共有4首,分別為第57首、第62首、第67首和第68首。按照內容可以分類為拒絕男子和抒發(fā)哀愁這兩類。
包含“夜”字的雜歌中拒絕男子的為第62首和第67首共2首,以下選取第62首進行論述。
例5:夜半天未明,雞鳴終難信。逢坂關緊閉,不似函谷關。(62,清少納言)
這首和歌是清少納言對藤原行成來信的回復,有一次藤原行成和清少納言談興正濃時,行成因還要去拜見天皇就告辭離開了,第二天他給清少納言寫了一封信:“昨夜心中尚有千言萬語,無奈雞鳴催促,萬分遺憾?!边@封信中的“雞鳴”引用了中國“雞鳴狗盜”這一典故,戰(zhàn)國時期,秦昭王要殺孟嘗君,孟嘗君得到消息后只好連夜逃跑,當他逃到函谷關時正是半夜時分,但函谷關的大門要到雞鳴時才會開啟,孟嘗君就讓擅長口技的部下模仿雞鳴聲,成功騙守衛(wèi)開門得以逃脫。此和歌的作者清少納言便寫道縱使你夜半學雞鳴,這里也不是函谷關,我這邊逢坂關的大門不會向你敞開,機智生動地表達了拒絕之意。當然,像藤原行成和清少納言這樣和歌的一來一回更多帶有一種朋友之間玩笑的性質。
抒發(fā)哀愁之情的“夜”字雜歌為第57首和第68首,共2首。以下就第68首進行詳細的分析與說明。
例6:紅塵滾滾誤,不愿茍延世。如今何所戀,唯有夜半月。(68,三條天皇)
這首和歌的作者三條天皇在36歲時即位,但又在短短5年后因眼疾而退位。視力每況愈下的三條天皇在寫這首和歌時幾乎已經不能視物。在此和歌中,他抒發(fā)了自己的哀愁與痛苦,明明不愿意再在這世上茍活,然而卻仍未失去生命,能勾起自己對世間留戀的朦朧月色,卻也馬上就要看不見了。這首和歌中充滿了三條天皇對自己悲慘命運的哀嘆和對夜空中月亮的眷戀,顯得凄婉動人。
本文從《小倉百人一首》中選取了所有帶“夜”字的和歌,根據題材不同,按戀歌、四季歌和雜歌對這些和歌進行了分析和論述,試著挖掘了歌人們在和歌中抒發(fā)的情感和背后暗藏的時代背景。同樣描寫了夜晚,背后蘊含的情感和背景卻截然不同,富有獨特的韻味。本文只分析論述了《小倉百人一首》中包含“夜”字的和歌,但在這一百首和歌中還有不包含“夜”字卻也描寫了夜晚的作品。分析論述這些相關的和歌是筆者今后的研究課題。
注釋:
1.藤原定家:1162-1241。鐮倉時代初期的歌人,藤原俊成之子,參與編撰《新古今和歌集》。
2.函谷關:在今河南省三門峽市靈寶市函谷關鎮(zhèn)王垛村,古代秦國東南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