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相“掩護”的老兩口
阿紫
不同年代的人感情上的體現各有不同。父母那輩人的感情,往往跟年輕人的感情很不一樣。如果只是看一些片面的表現,恐怕很難完全領會到他們感情的深度和相伴多年的緣分……
父親和母親常常聊不到一塊兒,通常說不了幾句就會互懟,繼而一同保持沉默。我妻子曾說,他倆如果是在如今這個年代結婚,過不了兩年就會離。
幾年前,有一次母親大便失禁,我們去探望時,家里臭氣熏天。已經兩天了,父親都沒幫她擦拭,更沒有換衣褲。我妻子硬著頭皮、忍著惡心,幫母親擦干凈身子,換好衣褲、床單、被套……回家路上,妻子說母親這輩子真可憐,嫁了這么個不負責任的丈夫。
之后沒多久,父親確診結腸癌,手術切除了所有腸道以及膽囊,靠人造“造口”排便。糞水幾乎天天溢出,母親每天都在幫他清洗,從無怨言。我妻子由此更覺得母親冤,完全是單方面付出。
我勸妻子再觀察觀察,不要草率下結論。老戲骨們拍戲,為了揣摩角色特點,都會寫“人物小傳”,我私下也給父母寫過“小傳”。
母親16歲離開老家農村到上海打工,當過保姆、做過紗廠擋車工……她一生吃苦耐勞;父親在長輩們看來從小“好吃懶做”,都是爺爺慣的。爺爺是一家大型印染廠頭號技術骨干,解放前和解放后,工資都很高,父親在20歲之前,沒吃過什么苦。后來一直端著鐵飯碗,因而一生都怕臟怕累,這并不代表他對母親沒感情。
果然,我妻子后來漸漸給父親平了反。有一回父親臥床不起,母親給他喂藥。父親數了數藥片,說不對啊,怎么這么多?母親說傍晚還要吃一次,太麻煩,她合并成一次,讓父親吃了可以安心睡覺。
父親當然沒有一次都吞下,那種藥副作用很大,加量吃容易引起腎衰竭。“你媽這人,做事毛毛糙糙,喜歡胡來。唉……”父親嘆了口氣,并沒有怪罪母親。
前些天,母親左眼視網膜出了點問題,視力降到了0.02,幾乎失明。去醫(yī)院打激光后,效果很好,當即恢復到了0.5。出了醫(yī)院,母親感覺太陽光格外刺眼。這時父親不慌不忙掏出早已準備好的墨鏡……我們都沒有想到這個細節(jié),父親卻做了充分準備。
“我現在一身的病,活著很累,但又死不得。不然你爸誰來照顧?你們還沒有退休……”母親近來常對我說。
“你媽傻乎乎的。在她眼里,‘瘌痢頭兒子——自家的好’,家里個個都是好孩子。我活著能鎮(zhèn)得住,尚能風平浪靜。我如果死了,你二哥和大侄子怕是會鬧翻天,你媽恐怕房產證都保不住。這么大年紀,假如居無定所,她能承受得???怎么我都得挺住,等把她送‘走’了,我才能安心上路?!鼻靶┨欤赣H推心置腹地對我說。
回家后我告訴妻子,她很受感動。這老兩口,兩個重癥病人,都想著“掩護”對方先走,之后自己才能死得瞑目。想想我們自己,未必有這么深的交情。
父母親今年都已經過了85歲,希望他們都能為對方撐著,一起活過90歲,努力爭取撐到10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