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勇
1
我老家在仁懷市,離遵義市一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十八歲離開故鄉(xiāng)去西藏當(dāng)兵,期間,路過遵義城幾十次,但都沒有時間去瞻仰過遵義會議會址。這在我心里留下些許的遺憾,如果不去一次,就真的填補不了這個遺憾。這絕非夸張的書面修辭。
地球人都知道,“遵義”二字有著特定的歷史烙印和記憶:它不僅是黔北的一座咽喉重鎮(zhèn),更是中國革命歷史上的一個偉大轉(zhuǎn)折之城;它是子彈穿過傷口的天空后,落在大地上響起掌聲的一座紅色之城;它同時也是一座永載史冊的會議之都,一塊令人敬仰的革命圣地。
我從西藏部隊轉(zhuǎn)業(yè)隨愛人在昆明安家后,去瞻仰遵義會議會址的愿望一天天強烈起來,它對我有一種夢幻般的強力控制。雖然工作和家庭纏繞著我,要想去一趟哪里還過于奢華。不過認真地回一趟遵義肯定是沒問題的。于是,2021年的春天,我和愛人自駕游,沿杭瑞高速公路,途經(jīng)水城、畢節(jié)、金沙,開啟了期待許久的紅色之旅。
2
現(xiàn)代交通的發(fā)達,縮短了昆明與遵義的距離。當(dāng)然,昆明直達遵義可供選擇的交通工具還有高鐵和飛往新舟的航班。我們之所以選擇開車,是因為想感受一下沿途風(fēng)光,在輕松之中放飛心情,增進對遵義這座紅色之城的更多了解。五百多公里的路程,被一條條穿山隧道和高架橋貫通連接。尤其是北盤江大橋和抵母河大橋,那是世界第一的橋梁。它像一條橘紅的巨龍,在云貴高原東西兩端闊步起飛;它穿越五千年滄桑,八萬里風(fēng)月。
車子奔馳在山谷間,僅僅用七個小時,于黃昏時便抵達遵義市。我雖是進出遵義幾十次,但沒有一次真正靜下心來觀賞過它的尊容。對于遵義這些年的變化,還是讓我始料未及。我開啟了導(dǎo)航儀進入市區(qū),展現(xiàn)在眼前的是一條條寬敞、整潔、干凈的馬路。窗外的景色在我的余光里輕輕劃過。那迎風(fēng)盛開的杜鵑花,似一張張綻放的笑臉;那拔地而起的高樓,像一個個威武的紅軍將士;那穿梭不息的人流,如奔騰不息的湘江河、赤水河、烏江河。望著三月黔北大地的春景,我的眼神似乎不夠用。
在一個個新時代的十字路口等待紅燈時,只見交通志愿者站在街道一側(cè),噓的一聲,舉起小旗子,而行人也沒有嘈雜和喧鬧??梢娺@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有多高了。
再往前,又是一個十字路口,導(dǎo)航提示:前面就是民主路上的逸居酒店。我心頭一熱,一下子有了方向、目標(biāo)和終點。當(dāng)紅燈合上警惕的眼睛,把世界變成親切的綠、喜悅的綠、碧波蕩漾的綠。我踩下油門,車輪下的斑馬線便隱沒了,一不留神,車子就來到了酒店門前。
這是愛人在網(wǎng)上預(yù)定的酒店。價錢還算適中。進入酒店的四角空間,擺放好行李,簡單洗漱后,我和愛人出門去到撈沙巷。
撈沙巷就在民主路步行街上,這是一個充滿市井煙火氣、歷史悠久的美食聚集地。此時華燈初上,夜晚暖暖融融的。一輪半月當(dāng)空,沐浴著這條繁華的街道。我們邊走邊欣賞街道兩邊的商鋪。這條196米長的巷道幾乎是豆花面、羊肉粉、蛋包洋芋、糍粑等,紅色遵義美食全部齊聚這個特色的街區(qū)。我們先品嘗了糍粑,但見愛人嚼著,那黏人的糍粑仿佛就在她口腔里不動了,像勾住魂魄一樣。這是經(jīng)過千錘萬打才成型的美食。我們又吃了羊肉粉。它肥而不膩,香而爽口。
我仿佛看見一夜之間成熟的莊稼,在收獲時節(jié),洋溢出所有的成色。而這成色于唇齒間,找到了味蕾對鄉(xiāng)愁的記憶。它傳播著遵義獨樹一幟的美食文化。
吃完特色美食,我們緊跟時代的步伐,走在民主路的街頭和巷尾。
3
次日吃過早餐,我和愛人沿著民主路步行去遵義會議會址。差不多兩百米的距離,彎彎拐拐,不一會就來到了會址門前。眼前赫然出現(xiàn)一座造型別致、獨具匠心的黔北建筑,尤其是那黏土青磚砌筑的清水墻面,仿佛就是兒時從課本中看到的那個熟悉的遵義會議會址的畫面,一下子拉近了我和這座城市的距離——不,是拉近了我和故鄉(xiāng)的親切感和親近感。
那天正好是周六,進入會址的門前排起了長隊。有四名小學(xué)生站在門前作為志愿導(dǎo)游,正向一些散客講解。我和愛人也湊過去跟隨志愿小導(dǎo)游一起走進會址紀(jì)念館。
小志愿者們?nèi)绱藛渭兊穆曇簦梢猿蔀榛鹁?,成為花朵的火焰。我們在享受她們溫馨服?wù)的同時,也感受到了故鄉(xiāng)這座紅色之城的溫暖。
我趁小志愿者空閑時表揚她:“你們學(xué)習(xí)本就繁重,還抽時間來志愿講解,真了不起。”她面帶笑容地仰著頭說:“我們要‘傳承紅色基因、講好遵義故事’,讓遵義會議精神以及每一個紅色故事,成為鼓舞和激勵遵義兒女不斷攻堅克難、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動力?!甭犓f完,我眼里飽含著熱淚。多么讓人感動的精神。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毛澤東同志于1964年題寫的“遵義會議會址”的牌匾,六個黑漆金字高懸于會址主樓大門正中,雖歷經(jīng)歲月風(fēng)霜洗禮,依然蒼勁有力,金光奪目。而那道紅色的大門,已經(jīng)普遍地成為盛大舞會上面華貴的道具。
這棟修葺一新的會議遺址建筑于上世紀(jì)30年代初,原來是國民黨軍25軍第二師師長柏輝章的私人宅邸。整棟建筑物由主樓和跨院兩大部分組成。主樓屬磚木結(jié)構(gòu),由黏土青磚砌筑的清水墻面,中西合壁,高墻垂門,巍巍峨峨,是當(dāng)時遵義城最為豪華的建筑??邕^大樓的門檻和石階,有一座青磚牌坊,牌坊上方用碎藍瓷鑲嵌著“慰廬”二字,牌坊的另一面有“慎篤”。1935年紅軍攻占遵義時柏輝章倉皇出逃,這里成了紅軍司令部,著名的遵義會議便在這里召開。
曾幾何時,這座鐫刻著我兒時紅色記憶的革命圣地,是那樣的神圣,那樣的神秘。今天,當(dāng)我穿過五十年時光隧道,來到扭轉(zhuǎn)中國革命的“轉(zhuǎn)折之城”朝圣時,心中充滿著敬畏之情和虔誠之心。
說它是“轉(zhuǎn)折之城”,是因為中央紅軍離開瑞金開始長征時是八萬多人,由于王明“左”的路線的錯誤,到攻下遵義城時,紅軍剩下不到三萬人。損失慘重。于是王家祥問張聞天:“我們紅軍的最后目標(biāo)中央究竟定在什么地方?”張聞天憂心忡忡地回答說:“這個仗看起來這樣打下去不行。”接著又說:“毛澤東打仗有辦法,比我們有辦法,我們是領(lǐng)導(dǎo)不了啦,還是要毛澤東出來?!焙髞泶蠹叶假澇砷_個會,讓毛澤東出來指揮。正是在這個攸關(guān)中華民族前途命運的關(guān)鍵時刻,遵義會議確定了毛澤東在黨和軍隊中的領(lǐng)導(dǎo)地位。
蔣介石聞訊毛澤東在遵義重新獲得指揮權(quán)后,驚嘆說:“這三萬人在他毛澤東手上,就遠遠不止三萬人?!?/p>
他老人家說得沒錯。遵義會議后,在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指揮下,中央紅軍采取高度機動的運動戰(zhàn)方針,歷時三個月,完成了四渡赤水戰(zhàn)役,并取得了戰(zhàn)略轉(zhuǎn)移中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勝利。
時光已逝,斯人已去,其物依存,其景依在。今天我們作為一個游客目睹這座建于20世紀(jì)三十年代的民國建筑,眼前呈現(xiàn)的不僅僅是冰冷的土木物件,仿佛還原的是發(fā)生在中國大地上那場腥風(fēng)血雨的革命的火熱場面。而那枚瑞金純金長成的紅星的樹葉,把光芒撒在了柏輝章新宅用顏色燒制成的青瓦上面。
會議室設(shè)在主樓二樓原房主的小客廳,樓下就是作戰(zhàn)室。為保護文物不受破壞,二樓從2008年開始就沒有向游客開放了。我只能在一樓以文字和圖片的方式想象二樓的場景:一間長方形的房間,面積約有27平方米;屋內(nèi)是普通的灰泥墻,紅木色的地板和板栗色的門窗,天花板上吊掛著一盞帶荷葉邊的煤油燈。對,就是那盞馬燈照亮了長征的路程。而所需的煤油,則在中國大地上形成了燎原星火。墻上掛有鐘和兩個壁柜,壁柜上有一面穿衣鏡。它是歷史的正衣鏡。此時,我耳畔隱隱傳來“我們可不能夜郎自大呀”的聲音!屋子正中央是長方桌,他們光芒的手仿佛還放在這張方桌上。
我仰望那些木質(zhì)欄桿,仿佛看到那雙偉大的會寫詩的手,正拍打著油漆上斑駁的思緒。而那棵槐樹,卻搖曳著寒冷欲滴的綠色的詩句,以及小院里面剔透的井水。
這里的每一張圖片、每一件文物都為時代樹立了一座可歌可泣的豐碑,它們共同見證了86年前那場重要的會議。如果說長征是一部偉大的史詩,遵義會議無疑是這部史詩中最扣人心弦的樂章。如今站在樓前仿佛都可以聆聽到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對中國革命現(xiàn)狀、中央紅軍的現(xiàn)狀心急如焚的迫切心情。而其中一些曲折故事,將注定成為歷史迷、革命迷、長征迷們永遠津津樂道的話題。
走出小廣場,就是氣勢恢宏的遵義會議紀(jì)念館。當(dāng)我們移步走進館中,小志愿者便開始講解:“各位叔叔阿姨,你們現(xiàn)在是站在歷史的大廳里。人民戰(zhàn)爭的英雄們,正在墻上用眼睛默默地看著我們……”一字一頓,鏗鏘有力。
館里陳列的是自南昌起義到長征結(jié)束這一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的完整圖片、文字及多媒體展示,也有紅軍領(lǐng)導(dǎo)人和戰(zhàn)士使用過的生活、辦公、作戰(zhàn)等用品,更有黨和國家領(lǐng)導(dǎo)人參觀時所留下的墨寶,其中的展示品有些是很具有代表性的??粗环滟F的照片和一片片翔實的資料,我們的思緒也隨之飄向了那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這兒不僅記錄著老一輩革命家的光輝歷史,更是銘刻了中國共產(chǎn)黨日漸成熟從而走向勝利的歷史腳印。
劉伯承同志曾說:“這次會議勝利地結(jié)束了‘左’傾路線在黨中央的統(tǒng)治,開啟了以毛澤東同志為首的中央新的領(lǐng)導(dǎo),在最危急的關(guān)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泵绹骷宜鳡柶澆镆苍谒臅袑ψ窳x會議作了評價:“遵義會議結(jié)束了,長征繼續(xù)進行,毛澤東在掌舵,中國的道路——至少今后半個世紀(jì)的路——就這樣確定了。”
豈止是半個世紀(jì)。黨的一代代領(lǐng)導(dǎo)人,正沿用中國革命的傳統(tǒng)姿勢,割開七月的紅艷,在金屬撞擊的脆響中,以磅礴的筆意,書寫嶄新的華章。
4
深藏于黔北大山中的遵義城,對于愛人來說,是完全陌生的。她平生第一次踏上這塊灑滿無數(shù)紅軍烈士鮮血的土地時,頻頻在我面前發(fā)出贊嘆:“貴州這些年的發(fā)展真是太快了!云南省委、省政府曾兩次組織人員前來參觀學(xué)習(xí)??上乙蛴惺?,兩次都沒能成行。”我不無驕傲地應(yīng)和著說:“這次終于隨我成行了?!?/p>
而我,本身就生長在紅軍四渡赤水的紅色土地上,從小就接受革命傳統(tǒng)教育播下的紅色基因種子。那種子始終在我心中燃燒。
遵義一名出自《尚書》:“無偏無陂,遵王之義”。遵義市作為行政區(qū)劃建暑的時間也較早,唐貞觀十六年改名為遵義縣,縣名從此開始。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遵義是貴州省的第二大城市,地處中國西南腹地,位于貴州省北部,北依大婁山,南臨烏江,古為梁州之城,是由黔入川的咽喉,黔北重鎮(zhèn)。遵義還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著名的酒文化名城。遵義市仁懷市茅臺鎮(zhèn)生產(chǎn)的茅臺酒是馳名中外的名酒。湄潭綠茶走向了世界。還有世界自然遺產(chǎn)丹霞地貌……
從遵義會議會址所在的楊柳街向右拐,第一眼看見的是一座高大的牌樓,上有張愛萍將軍題寫的“紅軍街”三個蒼勁灑脫的大字。跨過牌樓,放眼望去,兩旁是錯落有致的仿古小樓,木欄青瓦,雕花門窗,古色古香,體現(xiàn)出黔北民居特有的建筑風(fēng)格。街心一律青石板鋪地,更顯滄桑古樸,幽清整潔。沿街燈箱上的畫面,均是紅軍長征途經(jīng)地方的照片。無數(shù)串精致的紅燈籠,從家家戶戶的屋檐垂掛下來,匯成了一條紅色的河流。
我們徜徉在“紅軍街”上,那一塊塊用青石板鋪墊的街道,一間間商鋪,透著古老遵義城的香火氣。特別是那沁人心脾的醇香的茅臺酒味,氤氳在小鎮(zhèn)的每一個毛細孔里,讓每一個游人仿佛進入“酒不醉人人自醉”的仙境之中。隨著紅色旅游熱的興起,勤勞、樸實、聰慧的遵義人也在旅游上動盡了腦筋,做足了文章。
但他們都顯得安靜,而且也更自覺,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對行人,也更專注。一種特有的彬彬有禮,或者說一種溫文爾雅,一種一點都不張揚且十分含蓄的彬彬有禮和溫文爾雅。
在街頭一個不起眼的店鋪前,我們發(fā)現(xiàn)許多人在排隊,走近一看,原來是人們爭先品嘗“紅軍糧”。所謂的“紅軍糧”即是玉米蒸糕。正因為打上了紅色標(biāo)簽,吸引了無數(shù)游客,生意做的紅火火。漫步整條紅軍街,像“紅軍糧”這樣品牌的紅色商品,不勝枚舉,各顯神通。它折射出遵義紅色旅游欣欣向榮,并再次煥發(fā)出新的生機。
下午,我和愛人去到遵義紅軍烈士陵園。遵義紅軍烈士陵園被遵義人稱為紅軍山,于鳳凰山麓、湘江河畔,占地103畝,陵園與“遵義會議會址”和“紅軍總政治部舊址”等紀(jì)念體系隔河相對。沿著數(shù)百級石階而上,一座氣勢雄偉、造型別致的紅軍烈士紀(jì)念碑映入眼簾,震撼人心。紀(jì)念碑正面是鄧小平同志手書的豎寫“紅軍烈士永垂不朽”八個金色大字。碑后是長征期間紅三軍團參謀長鄧萍墓,鄧萍是紅軍長征途中犧牲的最高級軍事將領(lǐng)。
我和愛人站在紀(jì)念碑前默哀:他們是一群尋找理想家園的人,在冬天的河水中,緩慢整理漸漸清晰的掌紋;他們在群山的懷抱中睡覺、洗澡,打點僅存的行裝,打磨他們自己的目光;他們在冬天低垂的眼瞼下,制造自己的胚胎,在冰雪中發(fā)芽、開花、結(jié)果。
所有的勇士只需要一頂嵌有紅星的八角帽,所有的勇士只需要一雙母親的手一樣溫暖愛撫著雙腳的草鞋……
而后,我們向紀(jì)念碑廣場走去。廣場里歡聲笑語,孩子們穿梭其間,樂享美好的時代。喧鬧與綠林的幽靜是一種沉淀,越發(fā)顯得處處埋忠骨的青山巍峨。如今的紅軍山早已和遵義人民生活密不可分。他們每天來這里,就是帶著一份寄托和懷念。懷念墻上那些陌生名字背后的感人故事。
時間關(guān)系,我們只能作短暫瞻仰。還有許多值得我緬懷的革命遺跡沒有去看。還有機會,因為我本身就是遵義市仁懷市人,每年都會來遵義一兩次。
對于這段歷史,我之前在書本上就讀得較多了,這是最好的教科書。但我想通過文字與實物相連接,從而在靈魂上得到一次洗禮。說是一次走心之旅也不為過。在當(dāng)前的黨史學(xué)習(xí)和教育中,認真了解中國共產(chǎn)黨這一百年是怎么樣一步一步走過來的,顯然有助于堅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信念,從而更好地踏上新時代的新征程。
我在這里不僅僅感知到了過去那段歷史,更看到了紅色遵義的美好生活正在接續(xù)上演……遵義人民在黨的照耀下、五星紅旗的照耀下,自強不息,勵精圖治,譜寫一曲曲壯麗的新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