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聽泉鳴,滴滴皆成雨?!笔б饷悦V畷r,聽泉,不失為洗心的好選擇。
我喜歡一個人在煩躁的時候洗心。一天忙碌的工作之后,或是一時理不清頭緒的雜思之夜,坐下來,喝一泡茶,聽煮水的聲音,聽懸壺高沖的聲音。宛如聽泉,聽高山流水,聽水入溪澗。也許,你會從單一的水聲中找到清靜,找到情緒的出口。
一個哲人說過,我靜故我思。在靜之時,一縷茶香彌漫開來,整個房間充溢著茶之奇香,巖石之韻。
我便如沐春風了。仿佛晨霧上升,整個湖面充滿了虛無。又仿佛夜幕垂臨,夕陽下最后一抹霞光慘淡…
在疫情之中逃生的人,必有切膚之痛。而在疫情中掙扎過的生意人,必會慶幸之余生。
古有語:大難不死,必有后福。也許,正是經(jīng)歷了一場劫難,才會慢下來思考,靜下來回顧和重溫苦難。喝茶,正是選擇苦,苦中品味,苦中回味。當你看見滾燙之水澆注下來,會有灌頂之烈。當你看見茶蕾在烈水中復蘇,又會有鳳凰涅槃之慨!
還是那一縷若有若無的虛無,讓人久思不解,還是那一泡久久不散的奇香,讓人過鼻不忘!
這就是慧苑坑的寐力!所有的清幽此時被強大的熱情溫暖,冰釋后容顏,有如春色溢滿乾坤。
繼續(xù)聽泉,聽一次單調(diào),聽一種純凈,聽一曲純粹。而提杯啜飲的那一瞬間,香韻又會在鼻舌間往返,纏繞!
對,纏繞!蘭花與桅子花的轉換,桅子花與山茶花的轉換,正如一種復雜的情緒,如悲如喜,似嗔非嗔,“況中滋味,誰能說得清?”
聽一曲山高水長,品一味地老天荒……
可以癡癡地聽,可以傻傻地喝,讓自己沉入一泡好茶中,“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世人太癡狂!”
不嗔不怒,不喜不悲,置身事外,物我兩忘。
此時,你不要說話,一句也不要說!不必問茶香哪里來,不必問我從哪里來。
也許,我們是人世間的一次擦肩而過,也許,我們又是五百年后的一次重逢!
面目已不識,似曾又相識。且罷,且罷。你只需道一聲:客官,茶來了。人情便化在慢慢的茶香之中……
記得有一高人說過:少年愛喝飲料,青年愛喝酒,老年愛喝茶。大致是說,少年愛甜,青年愛醉,老年愛苦。只有細品苦中滋味,才識人生滋味!
也許我未老先衰,提前步入老年。想想也是,五十知天命,當俯下身,嘗一嘗人間滋味。于是動念約茶,而武強兄正是一個合適的茶友。電話中,武兄說去辦公室喝,我說不可,辦公室太嚴肅,缺點生氣。還是獨僻蹊徑,另尋一處清幽。武兄提議,紅燦的朋友有一茶館十分相宜,我欣然接受。
微雨,步行街行人漸少,此景正是入茶之機。于是,我們撇開了許多處屋檐,終尋到了山鬼謠。
山鬼謠是一茶樓,看似不大,卻也雅致。平板寬闊,可以容清平小湖和三色月光。背景小格里羅列著十來個杯子,有如坐禪。杯側有綠蘿、多肉等植物襯托其間,透出雅意。右側擺著茶架,架上有茶壺,亦顯匠心。崖柏傾身,顯飄逸之致。加之古琴之悠揚,若隱若現(xiàn),更添了茶樓的雅致。如再添懸壺高沖,泉入澗心,霧生叢林,實乃喝茶之佳處!
入坐,禪定,一曲古琴引領,漸入佳境。初始,以一泡馬肉打底,拋磚引玉。再則,以一泡老樅筑了清靜。不知不覺茶過三巡,漸已夜深人靜。主人忽開言說道,要不要喝店里的茶。本有未盡之意,正中下懷。于是,主人拿出了主打茶:山鬼。
初以為山鬼是鬼洞肉桂,沒想到是牛肉。
武兄說,像金交椅的茶,細品,茶湯凈,茶香幽,細柔綿長,果然像是。茶女彈出蘭花指,說這是蘭花香,回味之下,像!第二泡,茶女又彈出蘭花指說,這是梔子花香,細思之,像!再泡,茶女彈指再說,這是桂花香,想想之,還是像!曾經(jīng)喝空谷幽蘭時,細看茶女泡,細品茶滋味,細聽茶女說,于是就有了從豆香到花香,從花香再到箬葉香的七種香味。今日之體驗,始信言下無虛!
今夜喝山鬼,就品出了幽幽的香,嫩嫩的香,純凈的香,遠遠的香,似飄在山腰,又似沉在谷底。
我問,為啥叫山鬼?茶女說,屈原楚辭里的女神。我說,屈原我知道,楚辭也知道,但山鬼應是女妖。茶女說,是仙。仙就仙吧,茶之魅,魅力的魅,當是鬼吧。仙,飄飄然,鬼亦飄飄然也!
鬼也許是拽你下去,而仙可能則是提你上來。如果這樣想就對了,喝山鬼,確實引發(fā)仙之欲,飄飄何所似!
聞其杯香,啜其甘露,點點滴滴皆是精華?;鸷蛞睬〉胶锰帲粦C不火,既保留了炭香,亦保留了花香,還有沉入水里的杯底香。我說茶女泡得好,她卻說是茶好!
茶確實好。過去喝馬肉偏多,圖的是霸氣,香氣逼人,一步到位。韻也夠,直接撥汗,直至搜腸刮肚,收緊兩腮。今天剛好時間足,所以靜心喝三泡茶,有了馬肉和吳三地老樅打底,這泡山鬼則愈發(fā)清矍,兀自從前兩泡茶中跳出來,愈顯高深。
細觀,湯色也恰到好處,琥珀色,且明亮清澈,典型的正巖特征。燈光穿透過來,湯水晃動,閃著幾分晶瑩。
今晚算是喝到一泡好茶了,鼻香苔滑,還有勁道。今兮何兮,茶香兮兮!真是不失此行。怪不得武夷山人常言,寧可三餐無肉,不可一日無茶!
回家路上,燈光搖曳,似乎遠山的竹子也在搖曳,一如山鬼的腰肢。
看月,雙世遺的武夷山得天獨厚。空氣質量和水質量全國領先,又有奇峰峻嶺,奇花異草。而且最好在秋冬。中秋月圓,冬季月亮,皆是看月好去處。
而天心巖處正巖核心區(qū),天心禪寺看月,又是上選。1984年我上大學,暑期王志勇、陳鐵士兩同學來武夷山。學子貧窮,他倆帶了30元就來到武夷山。當時,為了省錢,我們?nèi)司妥×鑿S的小禮堂,每人3 元一晚,領一張草席、一個枕頭、一片蚊香就住下了。是夜,悶熱,蚊子侵擾,我們就出去走走,竟意外看見了天心明月。天空晴朗,月好圓!
天心明月就一直植入我記憶中,照耀多年。直至有一天,時任延平工行行長史衛(wèi)東送我一盒天心明月,我才第一次接觸到正巖茶。
我泡了一泡,放茶杯里沖,香氣滿滿,那奇特的蘭花香便充溢房間,倍感溫馨。那時不會喝茶,不懂韻味,一泡太濃,我就放半泡,泡在茶杯里喝。那時還不會用蓋碗泡茶,不懂珍惜好茶,但懂得節(jié)省。那年冬天,每晚半泡,我便漾在濃濃的茶香里,度過了從光澤調(diào)來南平的首個冬天。
寒夜客來茶當酒嘛!
天心明月,便是啟蒙我喝茶的第一味正巖茶。
有一年外出,乘坐飛機回南平,經(jīng)武夷山,又逢旅游旺季,找不到地方住。電話朋友,經(jīng)他介紹,到了天心賓館住了一宿。是夜,雨過天晴,皓月當空,我在接我的小車上一晃一晃入景區(qū),印象特別深。當晚,朋友請我喝了一泡天心明月,于天心巖區(qū)喝此茶,意境大不一樣,山靜屋靜人靜,只有沖泡的水聲,反復濯洗旅程的疲憊,直至神清氣爽,疲勞頓消,心胸也漸漸開闊了。
哎,天心明月,天心月明!
如今,我已學會了泡巖茶,并接觸了各式各樣的肉桂,比天心明月更好的茶多的是,卻少了天心明月的意境和情懷。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也許當年王維也煮過一壺茶,邀明月于山水間吧。
微風起,水起漣漪,明月也在歲月中虛幻了……
水澹澹兮生煙…
水簾掛天,清泉直瀉。泉下有潭,譚生氤氳。試想,這樣環(huán)境下生長出來的茶,會差嗎?
這就是水簾洞,我手中的茶,就是水簾洞肉桂。
客官,您請坐下。讓我泡一壺水簾,請君聽我說。
1.通過激勵,可以充分發(fā)揮職工自身的工作積極性。如果職工都在一種激勵的工作環(huán)境中,那么就可以發(fā)揮出職工飽滿的工作熱情和對工作的投入,這是國有林場開展人力資源管理最佳狀態(tài)。
曾經(jīng),水簾洞肉桂被排斥在正巖之外,就因為它在巖骨花香道的入口側。入口是鷹嘴巖,鷹肉自然是正巖第一肉。但,因為它的品質,香韻皆與鷹肉接近,于是乎有人為它打抱不平,為它爭鳴,為它正名,終入正史,贏得正巖聲名。
好茶出坑澗,也出在“三帶”。
武夷山人講“三帶”,即頭頂綠帶,中間茶帶,山下水帶。山頂綠帶自然是茂盛植被,能涵養(yǎng)水源。中間茶帶,是指山腰的茶垅,茶生其間。山下水帶,是指環(huán)山的溪流。有了山下兩帶,就會形成小氣候,早晨山頂云霧繚繞,山下水氣生煙,即使是盛夏,水生風,風撩茶樹,亦帶水氣。這樣受的山水涵養(yǎng)的茶山,必定出好茶。
而水簾洞則是出自三帶,且有比這更優(yōu)厚的條件,山上是水,山下是澗,山腰是茶山。水暖生風,風生水起,真乃洞天福地所在。
但,水簾洞也有它的缺陷,就是粒壤少,土薄,養(yǎng)不出茶的厚重。所以,水簾洞肉桂有正巖的香,正巖的韻,只是韻不足,勁道不夠。好比輕巧的小家碧玉,不如皇室大家閨秀之厚重。
這正是水簾洞肉桂的不足,也是水簾洞茶價格上不去的原因之一。
但,水簾洞的價格卻適合工薪階層消費。正巖茶產(chǎn)于方圓四公里,主產(chǎn)區(qū)三坑兩澗,總產(chǎn)量就那么多,而喝茶人越來越多,慕好茶者也越來越多,于是乎正巖價格大戰(zhàn),好茶價格不斷攀升。而好師傅是做好茶的必備條件,產(chǎn)茶之時,一師難求!武夷山制茶師除十大傳承人之外,能制好茶的師傅也就二三十人,特別是制作精良坑洞好茶,價格皆在萬元乃至十萬,有時真是好茶一泡難求,好師傅自然養(yǎng)尊處優(yōu)!在正巖茶價格不斷攀升之時,水簾洞肉桂是您機智的選擇。
我乃上班族,就選擇了水簾洞。不只是價格合適。鄙人以為,人生多缺惐,而喝水簾洞,正合此意。
道家言,滿則損。留點缺憾又有何不可,它讓你在追茶的路上,能夠自省、自勵、自逐。
屈原道,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人生之路如此,追茶之路亦是如此也。
蘭花能熬湯嗎?主治什么?初看蘭湯二字,以為是一味中藥,可治病。治什么呢?我想,秋天失意者多,主治離愁。如此,喝蘭湯者一定會多,憑欄薄暮處,不見遠歸人,心靈受傷,取蘭湯二錢,熬湯,喝一個療程,便可痊愈。想著想著,便笑了起來。
中藥也好,茶也好,不必太計較。茶,荼也,本身就來自藥。當年神農(nóng)氏嘗百草,發(fā)現(xiàn)了荼的藥用,采下植入園中,才有今天的茶。茶經(jīng)歷千年,才有了從藥用到飲用的華麗轉身。
查問蘭湯,才知蘭湯是地名,不覺莞爾一笑。笑自己太文藝,愛幻想。蘭湯只是天心村的一個自然村而已。1998年因武夷山申請雙世遺,天心村搬遷出來到機場附近。此村人皆搬遷戶,百分之九十的村民做茶賣茶,手尚功夫,九鶴,孝文家茶,石上英等有名的茶企都在天心村,于是有了巖茶村光榮稱號。因為原天心村地處正巖核心區(qū),所產(chǎn)茶皆為正巖,品質好,價格看好,天心新村的茶農(nóng)便富裕起來了。村里停的車皆豪車,寶馬奔馳隨處可見。
蘭湯處于原天心村,自然產(chǎn)好茶。蘭湯之茶,自然成為愛茶者的關注。蘭湯肉桂,具有典型的蘭花香,又有正巖的桂皮味,頗受茶人喜歡。而蘭湯茶,在正巖價格中不高,屬于正巖低端,正是入茶者的好選擇。
有道是識武夷山茶者,必選正巖。因為,只有喝了還巖茶之后,才能分辨出正巖與外山之分。還有,初入茶者,須以一款正巖茶為坐標,聞真香,識其韻,固定下來之后,再喝其他茶,才能形成對比。曾經(jīng)喝一款茶,有人問我此茶怎樣?我說正巖。一斤可值多少錢?我說千元以上。那人詫異,覺得我蠻厲害,喝得出正巖,還能識得價位??凸伲慌履υ?,我是通過茶湯對比,來識別的。比蘭湯好的,自然千元以上,比蘭湯差的,自然是千元以下。非正巖的肉桂,自然是幾百。
我以為,蘭湯最適合工薪階層消費。既能保證您喝到正巖,品正宗巖茶,又能不寡您口味,丟您面子。
蘭湯,心靈之湯,茶苦澀之心可以應合您的苦心,它的清香,正好可以抵過您的秋愁。
愁者,心上秋也。何處合愁處,離人心上愁。而何處解愁處,茶療飲蘭湯。
《本草綱目》上說,味苦,清肝明目。苦澀之物多是用來清肝明目的,比如蛇膽、熊膽,就是清肝明目的好藥。茶之苦,功效當亦是如此。
據(jù)說,日本人長壽的秘訣是喝茶,日本人百分之七十的人都有喝茶的習慣,所以,日本人平均壽命89 歲,世界排名第二。最近還聽說,喝茶可以防治心冠肺炎,可不可治不好說,防起碼是可以的,喝茶區(qū)病發(fā)率低是一事實。當然,從喝茶能治感冒流鼻涕的功效來看,喝茶至少有預防感冒的作用。
一句話:還是多喝茶好!
古有云,茶能解百病。當年神農(nóng)氏嘗百草,得荼而解之。道士下山,除了煉丹治病之外,據(jù)說也帶有茶團。丹藥中多是消食化瘀發(fā)汗去燒之能,也有補氣補血補陽補陰之功效,比如丹藥中含人參當歸伏苓枸杞子之類,但消食通便通氣之功,茶餅茶團就有。所以說,喝茶還是好的,不一定非治百病。
秋天易犯愁,正是喝茶好時節(jié)。秋水瘦,秋草枯,秋風蕭殺,宜憑欄高晀。如遇雨,秋雨瀟瀟,正宜小樓一曲聽秋聲。徐再思:“一聲梧桐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崩钋逭眨骸凹t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衫,獨上蘭舟”。吳文英:“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笨梢姡瑧{欄瀟瀟處,最易添新愁。
何以解憂,唯有好茶。
周末清閑之時,可邀三兩好友小聚,長亭短亭,樓閣也可,圍四方桌,坐長條櫈,沏一壺好茶,可長敘短敘,也可不言。默默飲啜,可解清愁。
那就喝一泡竹窠肉桂吧,竹窠正點。牛肉馬肉貴,而竹窠正適中工薪階層。一者,娶妻娶正室,喝茶喝正巖嘛。二者,也消費得起。三兩千的銀子買一斤,一斤六十泡,如果一天一泡的話,正好可支撐兩個月。一個月一千的茶錢,還是應付得了的。三者,不喝正巖茶,何以分得清正山外山、正巖半巖呢?竹窠正好,進階之茶,不偏不倚,正中下懷!
茶已備,水煮好,英雄已入定。再點上一支沉香,讓心安靜。燙杯,烏龍入宮,搖醒,懸壺高沖,去茶沫,將頭道茶置茶海。再沖,快手出茶,分茶,勻茶,送茶,再品。品者三口,三人品最佳,四人品亦好,五人品,一沖茶不夠勻,只好省著點喝,甘露均分嘛。喝茶講平均主義,講公平,須均分。關公巡城也好,鳳凰三點頭也好,皆為勻茶。
茶已勻好,客官喝罷!
此前,茶香在第一沖時,已然飄過一陣風,風雖輕,但香卻蘊,不說撲鼻,正巖氣息了然,好似回到了家鄉(xiāng)。端起杯,輕嗅,必有花香溢出,潤心潤肺。再啜上一口,吸一口氣,讓茶在舌尖上翻滾,香溢鼻腔,讓茶入喉下咽。這樣,口腔鼻腔皆含香,而熱湯穿腸,又能暖胃暖周身。一口,兩口,三口,喝完一小杯后,再聞杯沿,花香尚在,余香裊裊,好讓人贊嘆一味好茶。
接下去再二,再三。三杯過后,可對比三泡之差異,從湯色、香味、韻味,對比三泡茶的變化,也許是蘭花香轉梔子花,梔子花香轉乳香,之間夾雜著青苔味。但這三泡是精華,有道是一泡渣,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華嘛。接下去喝五泡、六泡、七泡,茶湯將越來越淡,韻味將越來越寡,客官,且堅持住,等九泡喝完,你細品第十道茶湯,是不是有典型的箬葉香?對了,這就是竹窠肉桂,這就是正巖的尾韻!
收官的時候到了。當你看見杯子里的葉片軟軟地趴在那里,抱成一團,有氣無力的樣子,說明,這是一泡好茶!正巖的內(nèi)質,做茶的功夫,盡顯其中。茶已傾盡所有,奉獻了一切,此刻你是不是有點感動?是不是有所感悟?
客官且慢,還有一口還魂茶。將第一泡茶再勻給諸位,你再品,則桂皮香顯,蘭花重開,是不是有點初戀的感覺?
茶罷,客官慢行。一句且愛且珍惜,一泡茶的記憶便在你若輕若重的三兩步中飄搖了。
哎,雨過天晴,月色真好!風吹竹林響,一片瑟瑟。好似竹窠山場那片躁動的苦竹林,此時又有了律動的音階,心亦徘徊,盼兮顧兮。
今年疫情,茶不好賣。我又想起大雨中茶農(nóng)從高山上挑茶下山的情景,想起茶廠做茶師傅焙茶時守茶三天貪睡不敢睡的情景。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似民間疾苦聲“。今年茶農(nóng)苦也!
鬼洞,聽起來毛骨悚然。當年看《射雕英雄傳》,曾被梅超風的一串冷笑豎起了汗毛。鬼洞,陰森之境也。
大凡產(chǎn)自坑澗的茶,多為巖壁林立,巖下泉水滋生?!兑捉?jīng)》第64 卦渙卦:風生水起。渙,流散也。有風行水上普渡眾生之意。從科學角度講,冷空氣遇陽光膨脹,產(chǎn)生氣流,就形成了風。風吹水面起波瀾,喻生意做得好。這樣風生水起、水起風生的風水寶地產(chǎn)出的茶,自然上乘。有道是風景出在險峰,好茶出在險境。
鬼洞是武夷山丹霞地貌長期風蝕的結果,水為弱酸性,滴水慢慢腐蝕巖石,以致風化,碎石積巖下,爛石是也?!恫杞?jīng)》:其地,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壞,下者生黃土。說的是好茶長在爛石中,爛石透氣,又含多種礦物質,造就了高品質肉桂。而生于山腳下或水邊土壤上生長的茶,多黃土,品質差,與菜茶差不多。
邵武天成巖峽谷,就有典型的水蝕而成的蜂窩洞。這些深一些的洞穴,遇峽谷深處吹來的風,會發(fā)出嗚嗚之聲,在夜里,便疑是鬼唳,煞是嚇人。正是這種風水相依的冷環(huán)境,造就了鬼洞的小氣候,所以,鬼洞肉桂要比其他肉桂更幽。
幽者,詭異也。這種幽,讓鬼洞肉桂比馬肉口感更細膩,香味更細密,韻味更綿長。
這也許正是鬼洞獨特的寐力!
于是,習茶者帶著一份怯弱、兩份恭敬,悄悄地靠近鬼洞,想一睹鬼洞丑臉,想一品鬼洞滋味。
當你近距離接近鬼洞時,你想不到的是內(nèi)斂和張揚集于一體。你無法想象一種似曾相識而又似是而非的體驗,讓你無法準確表達鬼洞的口感與滋味。
看似無時真亦有,說是無時有亦真。
正如一個沉默寡言的人,忽然說起話,一語驚人,你會詫異他的突兀。
這就是內(nèi)斂的力量!
也許正是這種面丑而內(nèi)質美的反差,形成鬼洞肉桂的獨特氣質,讓愛茶者趨之若鶩。
奇茗須生嶦巖下,鬼洞洞里藏風聲。
客官,夜里吹塤,它會讓你的半個月亮,布滿疑云…
哈薩克族有訓鷹的傳統(tǒng),他們必須攀巖到懸崖上,乘母鷹外出覓食之時,將鷹眼罩住,將維鷹抱回家里養(yǎng),然后訓練它,一直到它能夠打獵為止。
這使我想起了辛勤的制茶師,為制一泡好茶必須經(jīng)歷的繁瑣與耐心。從采青開始,然后晾青殺青。當然,采青不須制茶師親歷親為,茶農(nóng)到懸崖下采摘即可。然后殺青去水,叫走水茶。然后揉青,烘焙,烘焙到足火。然后放星三個月后退火,復焙后才能上市銷售。而烘焙是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幾乎是不能睡的,只能打盹。鬧鈴一響,驚魂又起,趕緊翻茶。王順明說,牛欄坑肉桂茶青一斤850 元,十斤青茶做一斤熟茶,就要8500 元的成本,加上師傅的工錢和場地設備,牛肉萬元以上很正常。這么貴的茶青要是做壞了,一堆茶就是幾十萬、上百萬,做壞了茶師又如何擔當?shù)闷穑?/p>
制武夷巖茶是苛刻的。采摘就十分講究,有露水不采,有雨水不采,烈日不采,一般在上午九點到下午兩點為最佳采摘時間。制茶更是苛刻,做青是形成巖茶醇厚、花香果香、綠葉鑲紅邊的過程,是通過搖青與晾青交替互換,厚攤靜放,動靜結合,利用“走水”使青葉退青到返青。在“走水”的過程中,從葉梗脈絡中的物質向葉面擴散,葉面的兒茶素和氨基酸組成發(fā)生變化,葉面的內(nèi)質也發(fā)生變化。整個做青的過程,就是使鮮葉由彈性變?nèi)彳?,由軟青變硬青的技術。
雙揉雙捻工序又是把握茶的花果香純凈的關鍵,而烘培和復焙又是把握香和韻皆存的關鍵之關鍵。高溫下完成團炒、吊炒、翻炒,穩(wěn)定住茶的香,起鍋時還要趁熱揉捻。這些全靠經(jīng)驗和手工,不小心就會燙傷。
所以,制茶師是辛苦的,從什么時間采茶到什么時間完成,每一道工序都體現(xiàn)經(jīng)驗,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成功決定了茶的高位品質,決定了茶的身價是一萬還是十萬的華麗轉身。也許你只看見制茶師閑時品茶的高雅,卻忽略了犯困時睜不開眼的煎熬,三天三夜啊,客官!
制作好茶,猶如訓鷹的過程,需要足夠的專注和經(jīng)驗。
正巖的茶青皆貴,鷹嘴巖肉桂也不便宜。當你慢品一泡鷹肉,一陣陣奇香鼻前飄過時,是否也隱現(xiàn)碳火的紅光和制茶師翻茶的手影?
這也是一種茶藝的舞蹈,純手工工藝。這就是巖茶價格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在喝鷹肉的過程中,除了想起茶農(nóng)挑茶過拱橋、巖下四處青青的好環(huán)境,還會讓人感到巖鷹腑瞰深谷的空曠與遼闊。
一泡好茶能洗凈纖塵,去掉繁華,回歸自然的本質,讓你返樸歸真。一泡好茶,也可以讓你神清氣爽,蕩滌心靈,喚起你重振鷹翅的壯志。這就是鷹肉,這就是鷹肉帶給你的高遠與清香。
八千里路云和月…
當印第安人口中的排簫再次響起,巖鷹又一次展開了寬大的翅膀…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天寒地凍,午睡后的我還是喜歡泡一泡好茶。一來可以醒醒,解困乏。二來可以滿足愛好,解茶蟲之睏。于是,起身,不開燈,獨坐一隅發(fā)呆。
喜歡一個人發(fā)呆。靜靜地坐在黑暗一角,泡茶,聞香,細啜,靜品。似乎只有這樣,才能把自己從夢境里拉回來,才能重新審視現(xiàn)實。
靜俟在黑暗一角,像一束枯萎的玫瑰。
泡茶,聞香,細啜,靜品。只有這樣,才能把自己從夢境里拉回來,才能重新審視現(xiàn)實。
于是,一個靜靜地坐在角落里,不開燈,借助昏暗的光線添水煮水,然后尋找一泡好茶。然后,照例燙杯,剪封口,倒茶,泡茶。
還是喜歡聽煮水的聲音。宛若在山間,聽鳴泉,聽鳴泉歇息,又轉入溪澗。仿佛有風吹過,細葉晃動。
下午時光好入茶。茶入壺,烏龍入宮,自己的內(nèi)心也需要一壺沸水蕩漾。是的,平時忙忙碌碌,東奔西跑,難得靜心下來,換一種心情,品一泡好茶,做一回神仙。
茶入壺,水煮好,英雄已入定。懸壺高沖,高山流水,刮沫去沫,快倒出,入茶海,再勻出三杯,對影成三人嘛。一杯茶分三小杯,為品。一小杯分三口喝,亦為品。唱一杯,聞掛杯香,細膩的香直入鼻息,好茶!再喝一杯,留一杯。那杯當作佳人好了。沖第二泡,再勻三杯,聞香,細啜,桂氣香顯,蘭花香馥,乃漸入佳境也。
單人品,不宜快,也不會快。那么慢,就是漸入佳境之徑了。慢好,慢才能看見時光之慢,那瓦爾登湖畔的情侶坐在夕光里,從黑發(fā)變成了白發(fā)。慢好,可以回見從前的老照片,它會從你夢境里走過,然后回到下午茶的輕攏慢捻。慢好啊,只有慢,你可以品出細致的桂皮香、蘭花香、梔子花香、桂花香、果香、蔗皮香、竹葉香。正如你品到那種刻在記憶里的鄉(xiāng)味,喚醒你對故鄉(xiāng)的一味情思。
繼續(xù)煮水,聽泉,聽一曲地老天荒。我喜歡單調(diào),過去喜歡聽單曲回環(huán),以為這樣可以地老天荒。如今仍喜歡從單調(diào)中找永恒,比如今天下午,雨聲反復洗濯了世界,世界才如此安靜。是啊,如此安靜,草木含珠,塵埃落定,還原了一個干凈的世界。是啊,如此安靜,我一個人靜靜地煮水,泡茶,品茶,品一份清靜與安祥。
就這樣靜靜地坐,不改坐姿。靜靜地喝,不問世事。窗外煙雨迷朦,窗內(nèi)沸水氤氳。
也許是曾經(jīng)弱小,喜歡躲在陰暗的角落,安全。上大學時喜歡靜思,喜歡躲在昏暗的角落看書。如今已養(yǎng)成習慣,喜歡囿于角落,泡茶,獨醒,想窗外的事情。雨簾最好,它能將一曲《半山聽雨》詮釋怠盡。
聞著幽幽的香,品著靜靜的時光,多么愜意。當時光收縮到一個熟悉的身影,一個熟悉的味道,一種熟悉的情懷,人間就歸一了。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氐揭慌莺貌?,周身徜徉在花香樅香之中,香兮漫兮,便能極樂了。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當年王維寫下此句之時,應是云入壑底,澗月澄明。
一份好心情,需配一泡好茶。此時,煮一壺水,泡一泡月澗云壑,該是別有一番清趣。
時值冬日武夷,寒月當空,云淡星稀,空明朗凈。室外寒風凜冽,而室內(nèi)氣蒸水暖。茶入茶碗,懸壺高沖,茶香彌漫,嫩是網(wǎng)住了一片天,好愜意。然后聞一聞蓋碗香,辯認一下忙碌而擱置一旁的熟香熟韻,便茫然于塵世,物我兩忘。
此境迷茫千壑在,回頭已是百年身。
一只孤燈照在案幾上,恰似一輪明月,案幾上的漆光和水漬,又恰似星河點點鱗光,恍惚其間。
月照下的山澗,云霧繚繞的坑谷中產(chǎn)出的老樅水仙,自然生態(tài)之息,樅香暗流,如淙淙溪水,明澈剔透。而茶湯猶如夕陽下的琥珀,美得澄凈?!疤m香樅韻”,幽幽泛出,木質味顯,滋味甘醇。待茶湯弱去竹葉香出,絲絲浸透樸素的自然清韻……
木質香顯,正是洗盡鉛華,只留下山林之韻。湯水清洌,正是回歸自然,只回甘巖泉之甜。也許,走累之后需要棲息一處。也許,老了之后需要返樸歸真。老樅,正是你的佳選,千尋萬尋,原來最初的一抹樅韻,便是你的故鄉(xiāng)。
月是故鄉(xiāng)明??!尋舌苔清涼,尋樅轉乾坤。
客官,您喝的天之甘露、月華之英,春風十里不如你,只欠一夜芳華。
六泡之后,木質香仍在。十泡之后,湯水清甜。回望塵世,溝壑填實了氤氳,氣息滿滿,不禁感慨:此韻應是天上有啊!
回家路上,也是滿滿的清輝,那一壑月光仍照著來時的路。
風兮清兮,溪樹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