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蓮
關鍵詞:電影《小孩不笨2》;后進生;教育思考
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2684(2021)31-0078-03
從小學開始,每個班總會有幾個學習不好、紀律不好的“后進生”。他們有的作業(yè)無法按時完成,作業(yè)錯誤率很高,課堂上經(jīng)常走神發(fā)呆甚至各種搞怪,有的頂嘴打架,破壞班紀校規(guī)等。新加坡電影《小孩不笨2》將“后進生”比喻為“爛蘋果”。影片中的主人公楊學謙被學校處以公開鞭刑之后,在博客中留下一句“楊學謙已經(jīng)死了!”從此開始自暴自棄,跟著一幫混社會的“壞”孩子偷竊、搶劫……真的從內心認定了自己就是一個“爛蘋果”。如果這些“后進生”真的是爛蘋果,我們有沒有想過,是誰讓他們爛的?
一、 追根溯源:“爛”蘋果的長成
(一)先天有“缺”:上帝的錯?
每一個帶著父母的愛與期待降生的孩子都是可愛的小天使,然而,這些小天使的小翅膀并不是一模一樣的完美無缺。他們出生的那一刻,就攜帶著自己特有的基因特點,這些基因特點會影響大腦的生長發(fā)育,有的可能會損害個體的學業(yè)、交往功能。
單單就學校和家長最關心的學習成績問題,以下幾種影響學業(yè)成績的神經(jīng)發(fā)育障礙,在兒童進入小學之前就已經(jīng)開始損害他們的大腦發(fā)育。
首先,每個孩子的智力發(fā)育水平是不一樣的。人群之中,約有1%的兒童患有中重度的智力障礙,他們的智力功能和適應功能受損,在學習、交往等方面存在困難。另外,部分兒童還存在特定學習障礙,在閱讀、寫作、算術等方面遠低于年級平均水平。
其次,與學業(yè)成績相關度很高的另一大因素是注意力。約5%的兒童患有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他們在課堂上容易分神,難以持續(xù)關注課堂內容,更易在學業(yè)和生活中犯下粗心大意的錯誤。除此之外,他們還可能在課堂上坐立不安,就像上了發(fā)條,需要“一刻不停地動”,急不可待地插話或插隊,這些行為可能因為打擾或侵犯到他人,而使他們在學校交友困難。
除了因為功能明顯受損而被診斷為神經(jīng)發(fā)育障礙的兒童之外,人群之中更普遍的是大腦發(fā)育水平不一致的兒童,他們被家長和老師們熱切期待,被同樣地要求都能“成龍成鳳,成為學霸”。
(二)家長拔“苗”:養(yǎng)不教,父之過?
“天底下沒有教不會的小孩,只有不會教的父母?!比藗兤毡檎J為,孩子沒有教好,一定是父母沒有好好地管教,問題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一個問題家庭。影片中的故事似乎也在證明這個道理。
1.忙于工作,忽視孩子
影片中學謙的父母都是高知白領,事業(yè)忙碌,經(jīng)常加班,下班回家時,孩子已經(jīng)入睡,親子之間溝通只能靠貼在冰箱門上的留言條。小兒子為了請父母到校觀看自己演出,只能想辦法攢錢購買父親的時間。
2.不懂孩子,溝通無門
影片中用了大量鏡頭表現(xiàn)了親子間所謂的溝通,溝通常常是父母一方重復講自己認為“正確”的道理。對此,影片用畫外音反饋了來自孩子的反應:“大人經(jīng)常以為,和我們說很多話就是溝通了,其實他們都是自己講,自己爽。而我們通常都是假裝在聽,咻咻咻,從另一邊出,我們到底有沒有聽進去,他們不管,只要他們有講,就算了。唉,大人說了那么多話,為什么就不明白,多了就很難消化的道理呢?!?/p>
3.嘮叨責罵,方法錯誤
面對孩子的各種缺點和錯誤,父母認為“只要有講他,有罵他,有打他,就是管教他”,而孩子卻覺得委屈“我在你們眼里就是一無是處,不管我做什么,你們都覺得我不好,不管我做得多好,你們都覺得不夠”。最后,孩子接受了自己就是一個爛蘋果“反正我就是爛蘋果,一無是處的爛蘋果,當我死了算了”。
看起來,孩子變成“爛蘋果”,最應該反思的是父母,最應該改錯的是父母,然而,已經(jīng)竭盡心力的父母只感到無助,“這個兒子我已經(jīng)管到不知道怎么管了”。
(三)教育推“波”:教不嚴,師之惰?
如果家長不懂如何教育孩子,那么學校似乎應該更懂如何教出好學生。嚴師出高徒,影片中的符老師就是這樣一個“嚴師”。符老師所教的班級里都是后進生,學生們常常不交作業(yè),有的只能考到10分。
符老師非常認真負責,為了讓學生們成績進步,自費買了字典送給每一個學生,學生卻不領情,因為“里面全都是中文字,看不懂,不會查”。對不交作業(yè)的學生絕不姑息,趕到走廊罰站;對作業(yè)錯誤很多的學生,批評“做得亂七八糟的,跟沒有交有什么兩樣”;對不努力學習的學生,非常痛心:“人家都笑你們是爛蘋果!你們一個個可不可以爭氣一點?!?/p>
嚴厲的符老師沒有教出努力學習的好學生,反而使學生們更加認定“我們后進生,做什么好事都是壞事,他們好生,做什么壞事都是好事”。
我們真的會教孩子嗎?爛蘋果是不是就只能扔掉了?
二、見證奇跡:“爛蘋果”的救贖
(一)家長:影片中的救贖之光
爛蘋果是不是只能扔掉?影片故事告訴我們:即使是爛了的蘋果,我們也不能把他丟掉,那樣我們就什么都沒有了,把他修一修,一樣是個好蘋果!
學謙因為爸爸真心反思,并跪下懇求老太太替自己頂下?lián)尳俚淖锩?,感受到父母的愛,原諒了父母?/p>
成才被學校開除后,爸爸跑遍所有的新加坡中學,懇求校長收留他的兒子。連ABC都不認識的他,一字一畫認真抄了163份英文信,發(fā)給新加坡所有中學的校長。看到兒子被流氓圍毆,一瘸一拐地沖過去保護他,最終倒在血泊中,臨終前最后一句話,是對兒子說“I love you”。成才也被爸爸的愛感動了,喚醒了,打掉了爛蘋果的形象,變成了一個好孩子。
父母都是愛孩子的,只是他們太不會愛了。所以,只要父母重新找回愛的鑰匙“少看他們的缺點,多看他們的優(yōu)點”,就能喚醒孩子心中的好孩子,爛蘋果就能得到救贖,成為最好的孩子。然而,現(xiàn)實中的父母們做起來卻沒有這么容易。多鼓勵,多稱贊,多看孩子的優(yōu)點,真的有那么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