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泉
“綠滿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弊x宋代詩人翁卷的這首絕句,不由想起故鄉(xiāng)三十年前仲春四月的農(nóng)忙景象。
“陽和起蟄,品物萌生。”農(nóng)人認(rèn)為,春季為蒼天賜食之機,不可錯過。二月選谷種,三月整秧底,四月始插秧。谷種選好,放在水缸里浸泡,使之出芽。再趕牛扶犁走向田野,深翻土地,灌水滲透,耙耘數(shù)遍,讓泥土像黏稠的豆?jié){一樣稀軟,秧底便整好了??锤桌锏墓确N冒出嫩黃的芽尖,撈起,均勻地撒入秧底,讓它長成一株株的秧苗。這期間要打理好秧田。秧苗長到一拃長時,拔起來用稻草扎成一捆捆,碼在箢子里挑到整好的秧田中,開始插秧。此時男女老少齊上陣,平時享清福的老人現(xiàn)在要做飯,小孩子提籃送飯到田頭,順便幫大人傳遞秧把子,或?qū)W著大人樣在田角歪歪扭扭地插上幾棵秧苗。
四月的小麥已經(jīng)抽穗,是田間管理的關(guān)鍵期,要做好四件事。第一澆水:小麥拔節(jié)時耗水量大,要澆足“潤穗水”。第二追肥:補足麥稈拔節(jié)時所需的養(yǎng)分,以保穗粒肥碩。第三排漬:疏通壟溝,排水降濕,做到雨過田間無積水。第四防治病蟲害:此時是白粉病、葉枯病、蚜蟲病的高發(fā)期,需對癥下藥加以防治。這些工作也需把握節(jié)奏,怠慢不得。
故鄉(xiāng)有句農(nóng)諺:四月天里兩頭忙,忙了麥?zhǔn)掠植逖怼?/p>
養(yǎng)雞是每家每戶的小副業(yè)。四月是孵化雞雛的黃金時段,早了太冷,晚了太熱。這是精細(xì)活兒,多由女人來做。先是選擇的雞,在雞窩里放上空蛋殼,若有母雞臥在上面打盹兒,逗一下它,會大叫且啄人,這就是合格的雞母。然后挑選蛋種,大小適中、顏色粉白略泛紅暈為佳。必須是新生蛋,自家的不夠,就用舊雞蛋到鄰家交換,那時常見到女人們提著雞蛋籃子匆匆走村串戶的身影,有時后面還會跟著一個或哭鬧或歡笑的小孩子。布置孵化雞窩多用二號陶盆,里面墊上適量的麥秸,把備好的種蛋放進(jìn)去,母雞會主動地趴臥在上面,盡“孕婦”之責(zé)。再就是翻蛋,調(diào)整種蛋的方位角度,使其受溫均衡。二十一天后雞雛破殼而出,母雞下窩,帶著一群小雞崽在院前覓食。再大一些,就走到院外的青草地上捕蟲吃。為避免與別家的雞崽混淆,主家常把雞崽涂上顏色, 最好看的是粉紅色, 走動起來像是一片流淌的花朵。
四月還是放養(yǎng)魚苗的好時機,承包魚塘的人,穿著上下一體的黑皮衣,一會兒下到池塘里,清理枯草臟物,把木桶里的魚苗小心翼翼地倒入水中;一會兒又爬上岸來,把備好的飼料向水面拋撒。這時只見水塘里魚影歡躍,蕩漾出一道道花紋似的漣漪。
農(nóng)村人不懂植樹節(jié),只知三四月里栽樹易成活。大人扛著鐵鍬提著桶,小孩子抱著綠樹苗,來到房前屋后或河岸塘埂,挖坑、埋土、澆水。栽種完,大人們雙手撐著鍬把,注視一會兒栽好的樹苗,似在想象它枝繁葉茂、碩果累累的未來。
四月的鄉(xiāng)村,人們像陀螺一樣忙碌著,似與春光賽跑,辛勞而快樂。到處充滿了熱情,充滿了活力,充滿了生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