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欣雨
《圍城》是錢鐘書先生的長篇代表作,是近代文學中必讀的經典書目,被譽為中國近代史上最有趣和最用心經營的小說,因其鞭辟入里的諷刺而被稱為“新儒林外史”。然而在幽默的面具之下,《圍城》揭露了幾乎所有人都會面臨的人生難題:“圍在城里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yè)也罷,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p>
“圍城”象征著一個個無法逃脫的人生困境。方鴻漸聽從家中安排,漠不關心地與周小姐訂婚,他們的婚姻因周小姐的早亡畫上句號。鴻漸自以為逃過一劫,可在回國的船上又被鮑小姐哄騙。逃脫了殷勤的蘇文紈,與唐曉芙的戀愛又被毀滅在萌芽之中,最后不得不與沒有感情的孫柔嘉結婚。遭遇失敗的婚姻后,方鴻漸又一次打算“出逃”……圍城當前,方鴻漸的人生法則永遠是“逃”??伤疤印背龀呛笤鯓??不過是陷入另一個泥潭,便又開始期望城內的生活,然后便又是逃,他的人生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
欲望是產生這一切的重要原因,“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方鴻漸時刻為自己的利益著想,甚至不惜偽造博士學位騙人,隨后產生蝴蝶效應,使他接二連三地面臨困境。小到一個電話,大到一份職業(yè),方鴻漸優(yōu)柔寡斷,總是錯失重要機會。他就像那只“落伍的老鐘”,對人生的一切選擇總是慢半拍,方鴻漸的性格悲劇是造成他人生悲劇的重要原因。
從《圍城》中不難看出西方存在主義的影子。錢鐘書先生曾前往法國留學,對法國文化有極深的認識與理解,所以他很有可能對曾在法國流行的存在主義哲學有極為深入的見解。此外,《圍城》創(chuàng)作于1944年的上海,日本的侵略嚴重導致了上海經濟的衰退,一時間物價飛漲,社會凋敝。在此期間,揭露真實生活的苦難會為作家們帶來麻煩。藝術源于現(xiàn)實而高于現(xiàn)實,這樣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能為錢鐘書先生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營造氛圍,喚起特定的心理感受。因此,他很有可能借鑒“以人為中心”的存在主義哲學進行創(chuàng)作。
“世界是荒誕的,人生是痛苦的”,這是存在主義哲學的重要觀點,也是《圍城》人物的悲劇宿命。方鴻漸本人便充滿荒誕色彩:明知是場騙局,卻仍要造假學位證書;明明不愛蘇文紈,卻又莫名其妙在月色下吻了她……從社會學系轉向哲學系,再從哲學系轉向中文系,去歐洲后既不鈔敦煌卷子,又不訪《永樂大典》。方鴻漸從不明確自己的價值與目標,因此他的人生、愛情、理想仿佛都是一場虛無。薩特講:“人生而自由?!钡囟〞r代與性格悲劇卻造成了方鴻漸的“自由選擇悖論”。要么是不得自由選擇,比如那場被父母包辦的婚姻;要么是自由選擇之后沒有結果的蒼白無力,比如對唐曉芙的愛而不得。自始至終,方鴻漸一直在努力尋求一種存在感,他渴望被委以重任,受到關注,可連最親密的朋友都評價他“你不討厭,可毫無用處”。
《圍城》在揭示荒誕痛苦的同時也提出希望。如果《圍城》描寫方鴻漸與一直鐘情的唐曉芙結婚,最后落得分手的結局,那便與“圍城”的含義更為相符,因為他原本期待的婚姻卻落得一地雞毛??墒聦嵣?,方鴻漸的婚姻悲劇是因為他選擇了沒有感情的孫柔嘉,這本就不屬于他的期待。這提供出一種想象的空間:如果方鴻漸如愿迎娶唐曉芙,書中的悲劇是否不再發(fā)生?《圍城》使人看到了虛無,但同時也看到了希望的可能。這體現(xiàn)出一種更深層次的人道主義情懷:希望是人生存的必需品,《圍城》并未將人存在與選擇的價值視作虛無,生活仍然值得熱愛。
正如錢鐘書先生在序言中所說:“《圍城》寫的是現(xiàn)代中國的某一部分社會、某一類人物?!笨梢姺进櫇u代表了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群體的處境?!秶恰匪衣兜氖悄莻€虛無荒誕的社會,其實從書中虛構的“三閭大學”便能對當時的學術環(huán)境管窺一二。昆蟲學出身的校長重利輕義、言而無信;教授之間派別林立,互不來往。前有李梅亭倒賣西藥猥瑣的發(fā)財夢,后有韓學愈謊話連篇丑惡的離間計,人人都在角逐自己的利益。一個個利己主義者相遇,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也變得虛偽渙散。錢鐘書先生對這些人毫不吝惜自己辛辣的諷刺,讀罷令人拍案叫絕,但這是笑中帶淚。同樣是造假學歷,尚存一份善心與誠實的方鴻漸四處不受人待見,撒謊成精的韓學愈卻是混得風生水起。其中不難看出錢鐘書先生對人性的思考。正如魯迅刻畫阿Q,塞萬提斯刻畫堂·吉訶德,犀利的諷刺之下都蘊含著作者人情練達、洞察世事的熱心腸。他們關注作為人的人,使文學發(fā)揮了本真的作用——審視人性與審視人。作為文學作品,《圍城》體現(xiàn)了一種對社會生活的干預,它的意義絕不是讓人們一笑了之,而是使人自省。盡管社會背景不同,但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成為方鴻漸:因欲望而不斷迷失?!秶恰窂呢撁娴慕嵌葹槲覀兘沂菊胬恚杭热粐谴A?,那不如適時收起欲望,立足當下生活。在消費主義盛行的今天,重溫《圍城》能讓我們避免方鴻漸式的悲劇?!秶恰返囊饬x充分體現(xiàn)了文學作為人學的人道主義情懷。因此,《圍城》在文學史上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經典之所以歷久彌新,是因為它不僅適用于一個時代,還能令后世的讀者生發(fā)共鳴?!皣恰崩Ь橙匀淮嬖谟诿恳粋€人的人生體驗,但我們能從方鴻漸的人生經歷中審視自己,時刻不忘“知足常樂”,同時也要積極尋求自己的人生價值。既然“圍城”矗立,拼命“逃”出城后又能怎樣?不過是城外城里,無盡的循環(huán)。不如城內人欣賞車水馬龍,城外人醉心山水花鳥,如此方能安然吟出一句“此身安處是吾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