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樹仁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边@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一句詩,其中的“阿姨”,是歌妓對其所居坊曲之主的稱呼,即把“坊曲之主”看成了“自己母親的姐妹”。把“阿姨”翻譯為“姐姐”或“姊妹”是不妥的,因為古文中的“阿姨”是沒有這兩個義項的?!掇o?!穼Α鞍⒁獭钡淖⑨屖牵海?)稱母親的姐妹,即“姨母”。如金代元好問《姨母隴西君諱日作三首》:“竹馬青衫小小郎,阿姨懷袖阿娘香?!保?)稱妻子的姊妹。如唐代樂史《楊太真外傳》卷上:“(秦國夫人)曰:‘豈有大唐天子阿姨無錢用耶?’遂出三百萬為一局焉?!保?)謂庶母(舊時嫡出的子女稱父親的妾。鄭玄,“庶母,父之妾也?!保?。如《南史·齊史·晉安王子懋傳》:“若使阿姨因此和勝,愿諸佛令華竟齊不萎?!保ò矗哼@里是南齊晉安王蕭子懋稱其庶母阮淑媛。)
現(xiàn)在通用的“阿姨”有以下兩個義項:一是稱呼跟母親輩分相同,年紀差不多的無親屬關(guān)系的婦女為“阿姨”。如“張阿姨”“售票員阿姨”。二是稱呼保育員或保姆為“阿姨”。是沒有“母親的姐妹”“妻子的姊妹”“庶母”的義項的。綜上所述,古代的“阿姨”和現(xiàn)代的“阿姨”所指的是截然不同的婦女。因此,如在古文中見到“阿姨”一詞,是絕對不能將其同現(xiàn)在的“阿姨”畫等號的,而是要結(jié)合上下文認真比較,最后確定是指“姨母”“妻子的姊妹”“庶母”三種義項的哪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