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廣州商學院為例,在校園景觀照明系統(tǒng)的提升改造方面做出研究論述。希望改善校園環(huán)境燈光舒適度,以此盤活校園綠地的使用頻率,滿足學生多種多樣的活動;希望加強校園景觀空間的個性設計,能夠尋找出適合本校特色并且又符合地域文化的核心設計理念。引入燈光交互的形式將校園景觀照明的維度擴大,并不只僅僅局限于燈光照度、舒適度的提升,既能夠改善以往園區(qū)內特定位置照明不足、照度不均等安全性問題,同時節(jié)能性和美觀性也得到提升,還能夠給學生和教職工提供一個現代化科技感的未來化校園人居環(huán)境。
關鍵詞:燈光交互藝術、校園景觀、景觀照明、提升和影響
1.什么是“燈光交互藝術”
燈光交互藝術不同于普通照明,一般照明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空間夜晚明以及營造光線氛圍感,燈光藝術是在利用聲、光、電的美學創(chuàng)作基礎之上,將具有強度、色彩、氛圍等主要性質的光通過各種形式的人為控制,使燈光交互藝術相對于其他藝術形式具有與眾不同的藝術特性。簡單來說,這個過程是由一個輸出和一個輸入的部分組成,在燈光所營造出來的
這個場景當中,輸入端可以是屋里開關、聲音、或者是移動的物體,輸出端可以是等的開關狀態(tài)、燈光亮度的高低、色溫的冷暖、色彩的飽和度,這樣我們就可以得到無數個不同的組合,就比如最簡單的我們可以通過開關或者聲音來決定一個燈具的開關,或者也可以通過開關或者聲音的控制來調節(jié)照明的亮度、顏色等等。
LED技術的發(fā)展和互聯(lián)網的結合為燈光藝術作品的交互體驗提供了多樣的可能性。智能化燈具的發(fā)展為交互體驗設計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將交互設計從顯性轉為隱性。國家政策對城市照明的支持,使燈光藝術作品受到廣泛的關注和應用。例如燈光節(jié)的舉辦,城市道路智能照明系統(tǒng)的搭建,景觀照明的盛行等等?!盁艄馑囆g”是多種學科、多種文化與藝術門類的綜合體,是學科類的交叉融合,是城市發(fā)展需求的必然趨勢。
2.燈光交互藝術在校園景觀中運用
首先通過分析燈光交互體驗設計的特征及意義,以高校公共空間的燈光藝術為主,通過分析不同高校公共空間的特征需求,研究交互體驗感對燈光藝術產品的作用。燈光藝術作品的交互不只是一種,感官的交互,運動系統(tǒng)的交互,情感系統(tǒng)的交互等等,而且交互方式不僅僅是單方面的信息傳遞,是互相的,而且由于環(huán)境的不同,適用人群的不同,會導致不同的不可預知性。每個人的情緒差異在交互中即使相同交互也會有不同的心里體驗。同一種信息交互因為受眾用戶的文化水平,生活閱歷不同也會有不同的情感體驗。燈光藝術產品設計的交互體驗是一種以用戶需求為導向,服務于用戶,使用戶應用、體驗和欣賞為一體的設計概念。
其次通過對當前高校公共空間的燈光藝術產品設計的交互體驗感研究分析,分析交互體驗的概念及類型,指出交互體驗感作為燈光藝術產品設計中的一種重要形式,通過研究高校公共空間的特征需求,提升高校公共空間燈光藝術產品的交互體驗感,從而提升高校公共空間燈光藝術作品的使用價值、情感價值、文化價值和社會價值。目的在于通過對燈光藝術產品設計的交互體驗研究,從而提升高校公共空間使用價值、情感價值、文化價值和社會價值。難點就是各個高校因為地理位置和文化的不同,在燈光設計方面都有各自的特色,在研究燈光藝術的時候要根據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綜合分析。
3.照明系統(tǒng)
照明,能夠提供一定亮度為夜晚活動;景觀照明最本質的意義也在于為夜間活動提供安全保證的基礎上能夠將景觀的原本模樣在夜晚重現。那么在我們校園文化中,景觀照明設計當仁不讓的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分類上主要包括兩大類:自然照明、人工照明。本文在如何提升景觀環(huán)境中的交互藝術在照明系統(tǒng)中的運用又通過道路——路、景觀——園、氛圍——感三點進行研究。
3.1燈光交互在道路景觀中的運用
3.1.1路
本校目前的現狀校園內道路呈現條帶狀結構,主要由一條較為寬敞的園內道路聯(lián)通校園南北,形成天然的道路等級分化結構,大部分路段主路旁的行道樹有較高大的喬灌木,日間陽光透過樹葉在地面形成斑駁的光影,大大增加了道路的趣味性且在廣東炎熱的天氣里能夠為校園里的師生遮擋毒辣的陽光,這就提高了活動場地的舒適程度;但是另外一部分道路,比如第一教學樓和第四教學樓路段,基本上沒有可以遮蔭的樹木,因此過往的師生往往會有刺眼、暴曬、煩躁等不舒適的感覺。對于主路而言,次路的兩側同樣也是半半對開的結果,要么樹蔭茂密,要么‘空無一物’。針對這樣的兩級化反差,在景觀上的策略是在次路兩側或一側種植高度適中,樹冠茂盛,具有一定遮陽作用的樹木以進行優(yōu)化。
針對目前道路層面的現狀,且考慮到樹木生長時間致使大部分路燈都隱匿于樹葉間,才導致夜晚道路照度不一致,一段明亮一段昏暗,在普通照明手法上或可現將路燈的位置進行調節(jié),將路燈高度統(tǒng)一降低并改變燈具傾斜角度,既可以將燈具置于茂密的樹葉之下,傾斜的燈具角度又可以將路燈的照射區(qū)域范圍加大至可以覆蓋整個道路的寬度,以達到強調道路邊界和空間范圍的目的。在燈光交互的方面可以進行一些行進間的互動裝置,比如在適當位置安裝一些交互地燈裝置,可以在行走過程中進行照度的補給,該路段無人時不會亮起,這樣在補充了照度不足的同時又能夠使學生在走夜路中多幾分樂趣少幾分安全隱患,同時還能做到節(jié)能減排。
3.1.2園
目前校園雖然用地緊張,但是大部分景觀區(qū)域利用率不高,有的甚至全天位于陽光曝曬之下,讓人無法在日間進入,然而當涼爽的夜晚來臨時又沒有足夠的照明照度吸引師生駐足談憩,可謂是利用率極低。針對目前的狀況我們在景觀植物層面將該景觀區(qū)域增加高大茂盛的樹木,搭配低矮灌木花草的方式進行空間提升,預留出部分區(qū)域的私密性景觀部分,使日間自然照明能夠達到人群舒適程度。針對夜晚景觀環(huán)境處于無照明或燈光環(huán)境差的現狀,在普通照明層面我們可以根據景觀空間中物體的主次關系、植物種類以及不同景觀要素分別,采用功能照明與藝術照明的方式。功能照明主要用于保證景觀整體的照度,滿足夜間活動需求,例如:小徑、游路、主要景觀的照明等。藝術照明則負責豐富景觀空間、烘托環(huán)境氛圍,滿足夜間人對于景觀環(huán)境的審美需求,例如:草坪、花卉等。二、負責兩種照明模式的燈具分線控制,以便在不同節(jié)日或不同情況下,開啟不同功能的照明。分線控制不僅有利于完成景觀空間場景的轉換還能夠更好地節(jié)約資源。三、需有警示或有提示作用的重點區(qū)域,例如:水池邊、路口、指示牌等。照明應著重進行設計,例如采用提高照明強度或用帶狀燈帶勾勒邊緣的方式,加強警示作用,增強景觀環(huán)境的安全性。
3.1.3感
目前校園景觀空間環(huán)境的照明方式仍然比較單一,還為上升到將主體人群的多種需求考慮入內。將校園空間照明進行統(tǒng)一的規(guī)劃和設計,營造良好的夜間景觀環(huán)境,不僅能在一定程度上優(yōu)化校園人居環(huán)境,還可以減少校園內部現有的無利用率場所,增強校園活力。通過對燈光交互藝術的使用,使的校園環(huán)境景觀不止在白天得到展現,夜晚亦能夠展現出另外一番景象,豐富校園景觀空間的夜晚,在滿足經濟適用且保證安全的基礎上增加環(huán)境的藝術性,更加符合環(huán)境心理和生理需求,并對人的精神狀態(tài)和審美心理產生積極的影響,同時增添園區(qū)的人文氛圍和藝術魅力,進而使得校園文化軟實力得到改善以及加強。針對目前校園內現狀將校園不同功能區(qū)域進行相應的照明系統(tǒng)氛圍設計,加以燈光交互藝術使每個區(qū)域都可以體現其不同的人文校園形象。
4.提升和影響
將燈光交互藝術運用到校園景觀夜景空間中,可以有利的地促進現代化生態(tài)型校園建設發(fā)展,展現校園整體景觀風格及校園特色人文內涵,對整個空間進行有效的藝術加工,,靈活使用現代照明藝術和光的藝術表現形式,可以充分體現出校園建筑、道路、綠化、水體等美感,從而創(chuàng)造出具有文化內涵、功能性與藝術性完美結合的現代文明校園夜景觀。
景觀環(huán)境設計就是盡量的減少人的疲勞和壓力,無限的將受眾心中的“詩意”和“本我”尋找回來,所以景觀環(huán)境對大學生的心理需求在自我層面和社會層面可以予以輔助,那么在結束了一天的緊張學習后的夜景環(huán)境中,我們可以燈光交互藝術的輔助將一些能夠喚起人內心深處的靜謐與詩意的本我空間展現在觀者面前而產生一定的景觀效應,所以還是要將設計融入到生活和設計的本源“以人為本、以環(huán)境為本”的觀念中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設計出更好的作品,設計才能夠達到更高的境界且得到廣泛的認可。
參考文獻
[1]李婧,李雪.校園景觀照明系統(tǒng)提升策略[C].北京力學會.北京力學會第二十七屆學術年會論文集.北京力學會:北京力學會,2021:400-401.
[2]陳俊如.打造鞍山城市風景照明藝術對策研究[J].居舍,2020(03):5.
[3]黃小珊.從環(huán)境心理想到的校園文化景觀設計[J].經營管理者,2016(12):中期.
作者簡介
李姍,1991,女,漢族,河北,景觀規(guī)劃,廣州商學院,廣東省廣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