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喜堂 杜榮梅 魏廣悅
序一
張 ?山
《平和武魂》一書的出版,是件可喜可賀的事情。這部書記載了錦州市平和小學30年來的武術發(fā)展史,詳盡地記錄了劉喜堂同志從事武術事業(y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蓬勃發(fā)展的光輝里程。
多年來,平和小學武術隊在國內外各級武術比賽中獲得了優(yōu)異成績,金牌總數(shù)已達兩千余枚,平和小學也因此名揚海外。每一次賽事的參與,每一塊金牌的獲得,無不凝聚了劉喜堂同志的心血和汗水,平和小學在武術方面取得的成功,證明了劉喜堂同志多年的努力沒有白費。他沒有愧對自己的工作,沒有愧對支持他工作的領導和武術界的朋友們。他多次獲得全國、省、市優(yōu)秀教師榮譽稱號,這是同志們對他工作成績和為人的肯定。
劉喜堂同志是一位樸實善良的同志,正是他在工作中的實干精神,加上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才共同鑄造了平和小學今天的武術輝煌。
2013年6月6日
(本文作者系原中國武術協(xié)會主席)
序二
李一泓
錦州有個劉喜堂,他是一個武藝高強的武者,也是一位含辛茹苦三十年如一日的名師。
身為武者,他崇尚俠義,推崇“習武德為先”,視仁、義、禮、智、信、勇為立世之本、生存之道;身為名師,他甘當人梯,視奉獻為己任,待學生為子女,把桃李滿天下當成最完滿的人生……
熟悉他的人說,劉喜堂是個奇人,他的奇在于他充滿傳奇色彩的習武歷程;了解他的人說,劉喜堂是個倔犟的人,寧折不彎,他的從教生涯布滿坎坷艱辛,卻仍癡心不改。
“有冠必奪,有先必爭,有旗必扛”是他的人生信條,正是憑借這種勇往直前、永不服輸?shù)木?,他才能取得一個又一個成就,才能幾十年如一日立于人生的峰口浪尖。
他過得很清貧,清貧得要靠做生意的妻女接濟。其實,他本可以不這樣窘困,憑著一身超強的武功,憑著征戰(zhàn)武林所獲的上千枚金牌,他曾被許諾以重金,只要擔任武館教練,寶馬香車的生活唾手可得。試問,在物欲橫流的社會,有幾人能抵住這種誘惑?
劉喜堂可以拍著胸膛說:我能!他不在乎別人怎么看,這一點他很堅持。他安貧樂道,只為守護自己的良知,守護中國傳統(tǒng)的為師之道。
作為全國千名優(yōu)秀體育教師、全國優(yōu)秀教師、武林界知名的金牌教練,劉喜堂最津津樂道的是他的學生,他們中有世界冠軍、全國冠軍,有軍人、有警察、有教師,他最驕傲的是“他們都比我有出息!”……真的沒有人相信,這些在國內外頂級賽事都擁有一席之地的優(yōu)秀武術人才都出自一位普通的城鄉(xiāng)接合部小學體育教師之手。
因為有了他,一個破舊不堪、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學有了國家一流水準的武術館,成為聞名全國的五十所特色學校之一;因為有了他,上千名普通的農(nóng)家子弟不用掏一分錢學費,就可以得到最專業(yè)的武術指導;因為有了他,平和小學才能以武立世,才有了高高飄揚的平和武魂大旗!
現(xiàn)在,平和小學的武術教學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學生個個會少年拳、少年劍術、武術操、鉞操,30%的學生已達到武術專業(yè)水平。學校先后為各級體校輸送隊員幾十名,他們在國內比賽和國際邀請賽中屢屢獲獎;學校也多次被評為傳統(tǒng)體育項目學校、特色學校、群眾體育運動先進校等。
韶華易逝,如今的劉喜堂已近花甲之年,謹向這位集武者、名師于一身的長者獻上一份敬意!也向為平和小學這面武魂大旗增光添彩的領導、師生們表達衷心的感謝!
2013年6月
(本文作者時任錦州日報社記者)
序三
魏廣悅
一
本書第一版于2013年10月由沈陽出版社出版,作者是劉喜堂、杜榮梅;實際上應當是劉喜堂自述(包括筆述與口述),杜榮梅執(zhí)筆。
歲月匆匆,世事無常。一晃過去了七年,無論是個人還是社會都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劉喜堂先生通過我的老鄉(xiāng)——錦州日報社記者孟慶裕,聯(lián)系上了我,希望我能夠幫助對這本書作些修改、擴充,準備再版。
我年長喜堂幾歲,經(jīng)過多次微信交談,感覺他為人忠厚淳樸,人生經(jīng)歷頗為不凡,于是欣然同意了他的請求。
喜堂回復說:“您能答應在百忙之中幫助我實現(xiàn)多年的愿望,我不勝感激。”特別是他說“既然您答應了,那對于這本書您就全權負責。您說了算,想怎么改就怎么改,想怎么寫就怎么寫”,令我既感動又惶恐,唯有殫精竭慮地采寫、修改好這本書。
疫情尚未消除,我不敢貿然去錦州采訪。就這么,一個在錦州,一個在北戴河,兩個六七十歲的老頭兒玩起了微信。
“這事兒多有意思啊,還得我一再‘逼問,你咋不寫呢?仔細再想想,還有什么?哈哈,別草率應付我!”一進入采訪狀態(tài),我刨根問底、糾纏不休的“職業(yè)病”就暴露無遺,喜堂用不太熟練的五筆字型輸入法一一作答。
“嘿嘿,這么好的素材,都是我硬‘摳出來的?!蔽腋械胶艿靡狻K貜汀翱刹皇钦Φ摹?。
我看喜堂有幾次的回復是凌晨一點鐘左右,不免有些心疼。
每寫完一章,我都及時地發(fā)送給喜堂審閱,看看是否符合他自述的原意。第一章發(fā)送過去后,他回復“已拜讀,好,正合我心。您慢慢寫,我盼望著全書完成。謝謝!”。之后,他的回復不是“好,寫得真實”,就是“看了,非常好”“收到,閱后心情舒暢”“加的語言真好,看著心情順,好感動。真是畫龍點睛”……
我覺得,關鍵在于我懂得喜堂的心,倆人才會在情感上產(chǎn)生共鳴。
時值三伏天,我的寫作熱情比氣溫還熱,不顧老眼昏花,起早貪黑地敲打著鍵盤。
歷時三個月,兩個老頭兒進行了上百次一問一答的微信聊天,再加上孟慶裕在錦州進行現(xiàn)場采訪,杜榮梅也積極參與,幾個人共同努力,終于完成了書稿。除了對結構層次、章節(jié)標題作了修改和增加了九萬余字的新內容,原書中敘述的事實全部保留。
二
喜堂堪稱“文武雙全”,不僅有一身武功,還能給學生講課、帶大學實習生,又會書法、繪畫、攝影。雖然寫作并非他的特長,但他敘述事實(包括筆述和口述)時卻能娓娓道來,不蔓不枝,有根有據(jù)。
我在采寫、修改本書的過程中感覺到,喜堂寫書絕不是為了宣泄個人的恩恩怨怨,也不是糾結于曾經(jīng)的成敗得失。一個歷經(jīng)漫漫七十余載風風雨雨、走過崎嶇不平人生之路的老人,還有什么看不透、想不通的!
他自小到老一直熱愛中華武術,習練中華武術,傳播中華武術。本書中的主要內容都涉及到武術,字里行間都流露出喜堂對武術的濃濃深情,介紹了許多習武的心得體會、有效的武術訓練方法和寶貴的武術教學經(jīng)驗,可以讓練武之人得到有益的啟迪。而這正是喜堂的初衷——弘揚中華武術,讓越來越多的人、特別是青少年加入習武的行列,強身健體,振興中華。
他也希望人們從他的或順利或曲折的經(jīng)歷中,領悟出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加以借鑒,或許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可以少走些彎路。
他沒有給子女積攢下萬貫家產(chǎn),希望以本書作為一筆精神財富,將自己的故事、對生活的見解、對生命的感悟留給后人,讓他們更加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艱辛歷程,了解自己一直堅持的人生信條,了解劉氏家族的根。
真正熟悉、懂得喜堂的人都知道,他做人做事都很認真,剛正耿直,不會投機取巧,不說假話,記述事件的準確性是可以信賴的。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本書的分量。
我認為,這是一本值得問世、存世的書。
其一,本書是一個小人物、普通人的回憶錄,回憶的是個人的歷史,但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一定時期的作者所在地乃至國家的歷史,具有研究的價值。在一定意義上說,每個人的生存和發(fā)展都離不開社會,一個人的命運常常是時代的縮影,能夠反映那個時代的社會變遷和廣闊的社會背景。
如今,隨著社會的進步,撰寫回憶錄不再是名人、明星的專利,許許多多普通人也加入了這個行列,這是一件大好事。有學者提出:“每位國民個人史背后,才是最真誠的國家史”“真歷史在民間”。在傳統(tǒng)的歷史書籍中難以看到普通人和社會底層民眾的生活,也難以反映他們的經(jīng)驗和感受,而一個個小人物的回憶錄對于還原當時的歷史情境和歷史事件有著積極的補充作用,讓人有如臨其境的體會。
譬如,從這本自述中我們了解到,喜堂出生于一個武術世家,太爺爺、爺爺、父親、叔叔和他本人都是習武者,但由于他們生活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卻有著不同的命運。這對于研究中華武術的傳承情況,顯然是有參考價值的。
再如,書中敘述了喜堂的大伯劉德林被日本鬼子抓勞工修山洞的情形,“每天干的是牛馬活兒,吃的是橡子面窩頭、爛白菜,穿的是用洋灰袋子紙制作的所謂衣裳。我大伯當時長得小,瘦得皮包骨,動不動就挨一頓毒打。有很多勞工不是被活活打死,就是活活凍死、餓死。我大伯后來得知勞工修完山洞就得被槍斃,心想不能這樣等死啊,就與一個最要好的工友朋友商議,決定豁出命了也要逃跑。趁著黑夜,他倆從一條跟山洞相通的山溝逃了出去,各自撿了一條命”。中華民族被日本帝國主義侵略造成的災難和屈辱,我們永遠都不該忘記;不忘國恥,振興中華,是每個中華兒女的光榮使命!
又如,通過喜堂講述的父親劉德山、二叔劉德栓先后被國民黨軍隊抓壯丁的事兒,讓我們對那段歷史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國民黨八百萬軍隊為什么會被共產(chǎn)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打敗?正如書中所說:“國民黨在錦州盡干壞事,抓了不少壯丁,百姓對他們恨之入骨,稱國民黨為‘刮民黨,管中央軍叫‘遭殃軍。這樣的軍隊,怎么能不打敗仗呢?!”
其二,讀者可以從本書中得到一些經(jīng)驗和啟迪,尤其是對于習武者來說,不僅會受到鼓舞,還能夠了解許多武術理論、武術知識,乃至學習到武術訓練的一些具體要領、方法,避免走彎路。
譬如。在第十五章中,喜堂敘述了他培訓六名徒弟學練太極拳、南拳、繩鏢、劈掛拳、雙鞭、少林拳的經(jīng)歷,既有理論,又有學練的方法、步驟、重點、難點等,一招一式都講得很具體、細致,對習練者一定會有啟發(fā)和幫助。
再如,怎樣把武術引進小學體育課和大課間、如何讓小學生喜歡上體育課、怎樣當好一名受學生歡迎的小學體育教師等,喜堂都有詳細的敘述,既有真情實感的深刻體會,也有身體力行的實踐經(jīng)驗,頗有借鑒意義。
其三,本書中展現(xiàn)的劉喜堂先生的一些做人做事之道,也是值得學習借鑒的。譬如,他習練武術的執(zhí)著精神、弘揚中華武術的耿耿丹心、關愛學生和徒弟的真摯情感,多么難能可貴!
三
作為地處城鄉(xiāng)接合部的農(nóng)村小學的一名體育教師,喜堂毫無疑問屬于小人物、普通人。然而,他在自己極其平凡的崗位上卻取得了非凡的業(yè)績,被評為全國優(yōu)秀教師、全國千名優(yōu)秀體育教師之一,還在國際武術節(jié)上獲得了金牌教練的稱號,在國內也多次被評為“金牌教練”“杰出名師”“優(yōu)秀教練員”等。
值得一提的是,千名優(yōu)秀體育教師是從全國近四十萬名中小學體育教師中評選出來的,平均四百人才選出一人,可見這稱號彌足珍貴。而且,據(jù)行內人士稱,體育教師被評為全國優(yōu)秀教師的更是少之又少。
在一定意義上說,是中華武術成全了劉喜堂,而劉喜堂又為傳承、弘揚中華武術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他不愧是錦州的驕傲。
第一,他將武術引入了一所農(nóng)村小學校的體育教學和大課間,三十余年來,讓近萬名本校的小學生在習武中達到了強身健體的效果,更讓數(shù)百名喜歡練習武術的孩子從小就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夢想。
武術作為中華民族的國粹,既是強身健體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途徑之一;而小學則是進行武術教學的重要階段,對于中華武術的傳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喜堂大膽實踐、勇于創(chuàng)新,讓他有機會承擔了國家教育部“送武術進課堂”課題在遼寧省唯一的試點工作。這是一種幸運,更是一項使命、一種擔當。
第二,他的武術教學實踐引起了外界關注,隨著國家、省、市教委領導數(shù)十次來校參觀考察,隨著“全國中小學體育優(yōu)質課教學視頻”“全國中小學體育名師教學集錦”“中小學師范體育教材”和《遼寧省體育教學改革發(fā)展綱要》等視頻、教材的推介,隨著各級報刊、電視、網(wǎng)絡等媒體的報道,他的武術教學經(jīng)驗惠及了更多的小學校和小學生。
第三,他帶領學生上百次外出表演和競賽,讓無數(shù)人領略了中華武術的無窮魅力,讓人們從孩子身上看到了希望。
第四,他帶領學校武術隊年年在香港國際武術節(jié)上奪金摘銀,也有俄羅斯、日本等外國友人來??疾煳湫g教學,為擴大中華武術在國際上的影響盡了一份力。
第五,他帶領學校武術隊在國內、國際的各種武術競賽中獲得5000多枚獎牌,不僅為平和小學、錦州市、遼寧省爭光添彩,也在一定意義上為國爭了光。
第六,他以自己出色的工作業(yè)績,加之他作為區(qū)政協(xié)委員不斷地呼吁,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一所位于城鄉(xiāng)接合部的農(nóng)村小學的面貌。校長說“學校的每一步發(fā)展、每一點成就都離不開劉喜堂老師的汗水和付出”;區(qū)長秘書說“劉老師,你的提案我印象最深,解決率是百分之百。你們學校的‘普九樓,180多萬元哪,主樓、副樓、操場、武術館、廁所,還有學校門口擁擠急需改觀等,都是你提的吧?這些問題區(qū)委、區(qū)政府可都為你們解決了,耗資巨大呀,你們學校應該感謝你呀”。
第七,他牽頭編排的大型武術團體操和武術節(jié)目表演,豐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讓許許多多人大飽眼福,給成千上萬人帶來了快樂。
(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