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網絡詐騙嚴重影響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隨著互聯網新技術新業(yè)態(tài)的迅猛發(fā)展,犯罪手法和手段也在不停變化,具體作案手法更是層出不窮、千變萬化,百姓防不勝防、深惡痛絕。
在大眾認知中,電信網絡詐騙的受害群體多數是對網絡和新技術等不熟悉的老年人、剛剛進入職場急需穩(wěn)定經濟來源的青年人,或頻繁涉足于投資理財、金融市場的中年人。殊不知,在固有印象中與“錢”關聯相對較少的學生群體,正在成為詐騙犯罪分子瞄準的新目標。
一方面,大量未成年人的信息被網絡應用軟件不當收集、使用,甚至被推送給不法分子;另一方面,存在沉迷網絡游戲、高額打賞、高額充值、過度消費等方面問題的未成年人,面對可以“免費領取眾多炫酷皮膚、高級裝備”的誘惑,在詐騙犯罪分子的誘導下,幾乎無法抵擋花樣百出的騙術,無法意識到自己已經走進了圈套,一步步將父母的血汗錢送入對方手中。不僅學生被詐騙的案例呈現增長趨勢,還有一些學生因被誤導等原因參與或幫助實施電信網絡詐騙,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當前,學生群體已經成為全民反詐新格局中不可忽視的“角落”。
讓學生群體屢屢“中招”的常見詐騙類型
網絡貸款、刷單返利、“殺豬盤”、冒充電商物流客服、冒充熟人或領導、冒充“公檢法”、虛假投資理財、虛假購物、注銷“校園貸”、網絡游戲虛假交易等電信網絡詐騙類型中均有學生被騙的案例出現,學生群體成為遭受詐騙的“重災區(qū)”。針對在校生遭遇電信網絡詐騙案例頻出的現象,警方總結了學生群體受騙的五類高發(fā)類型,提醒廣大學生加強防范。
類型一:刷單返利詐騙
案件回放
5月18日,云南省昆明市嵩明縣公安局反詐騙中心民警接到咨詢電話,來電者是在校大學生劉同學。經了解得知,近期,劉同學加入了一個大學生兼職群,群主組織學生們通過兼職刷單來賺取“零花錢”。剛開始刷的幾單均順利完成任務并獲取了小額傭金,嘗到甜頭后,劉同學對此刷單平臺深信不疑,并準備“大干一場”。由于囊中羞澀無法承受“大單”的任務費用,劉同學只得去找父母借錢,母親聽到她的描述后,告訴她可能是詐騙。不相信事實的劉同學在母親的再三要求下,撥打了當地反詐中心的電話咨詢。
民警了解此情況后,立刻意識到這是一起典型的網絡刷單詐騙,馬上制止了劉同學在刷單平臺上的操作行為,并對其進行了反詐騙宣傳教育。最后,成功幫助劉同學挽回損失1.6萬余元。
手段揭秘
騙子發(fā)布網購刷單兼職信息,承諾在交易后立即返還購物費并額外提成。刷第一單時,騙子會小額返利。刷單交易額變大后,騙子就會以各種理由拒不返款。
類型二:冒充電商物流 客服詐騙
案件回放
8月5日,家住浙江省臺州市的高中生張同學在微信上加了一個好友,對方自稱是物流客服,因將張同學買的連衣裙在派件的過程中丟失了,愿意三倍賠款給張同學。對方借口要走公司轉賬流程,讓張同學下載App,按照指示開通借貸功能,將借貸到的3000多元錢轉到對方提供的一個賬號內。對方繼續(xù)要求她借款,張同學感覺到不對勁兒就“剎住車”,共被騙3050元。
手段揭秘
騙子冒充電商、物流客服人員打來電話,能夠準確說出你的購物信息和個人信息,騙取信任。接著,他們就以網購平臺系統(tǒng)升級造成訂單丟失、商品存在質量問題需召回等原因,說可以退款,誘騙你下載網貸App或登錄釣魚網站,騙取或盜取資金。
類型三:注銷“校園貸” 詐騙
案件回放
7月12日,剛從高校畢業(yè)不久的小張接到自稱是“國家校園貸客服”的來電,稱“應國家要求”,其在校期間申請的助學貸款的還款利率已上調,要求小張補足未償還的利息,若逾期未償還就會“影響個人征信”。
由于小張確實在學校辦理過助學貸款,而且還處于還款階段,對方來電又能準確報出她的個人信息,小張便信以為真。隨后,小張按“客服”要求,下載了某屏幕共享軟件,對方稱需要“查看小張支付寶的芝麻信用分”,以便了解其還款能力。接著,對方又讓小張將“借唄”里的借款額度“走個流水”,以驗證其資金賬戶,驗證完成后會將錢款原路返還給小張。
于是,小張向對方賬戶轉賬1.7萬元。轉賬后,“客服”馬上斷線失聯,小張才發(fā)現自己被騙并報警。
手段揭秘
騙子冒充網貸平臺工作人員,稱你之前開通過校園貸、助學貸等,需要消除校園貸不良記錄,或不注銷會影響個人征信,誘騙你在正規(guī)網貸網站或互聯網金融App貸款后,騙取錢財。
類型四:網絡游戲產品 虛假交易詐騙
案件回放
某高校學生何同學將自己的游戲賬號掛在網上出售,一位網名叫“懷念”的人與何同學取得聯系,表示要購買何同學的賬號。對方要求何同學通過某游戲交易平臺進行交易。何同學感覺那個網站比較正規(guī)便同意了。隨后,對方給何同學發(fā)來一張“支付成功”的截圖??僧敽瓮瑢W提現時,卻顯示賬號被凍結。何同學隨即聯系平臺客服,客服以綁定銀行卡號有誤、提現金額不合規(guī)、提現操作違規(guī)等借口,要求何同學轉賬8500元至指定賬戶,才能完成解凍并將余額提現。何同學轉賬之后,平臺客服就失去了聯系并屏蔽了何同學,聯系何同學購買游戲賬號的網友也已將何同學拉黑。這時,何同學意識到不對勁,才發(fā)現該游戲交易平臺是偽造的虛假平臺,隨即報警求助。
手段揭秘
騙子在社交平臺推廣充值游戲幣、游戲點卡優(yōu)惠出售或優(yōu)惠購買的廣告,誘導受害人先付款,制作各種虛假的游戲界面和充值界面截圖,發(fā)送截圖給受害人獲取信任,對其實施詐騙。
騙子在網上發(fā)布買賣游戲裝備、游戲賬號的廣告信息,誘導你在虛假游戲交易平臺進行交易,通過釣魚網站竊取你的賬號和密碼,讓你以“注冊費、押金、解凍費”等名義支付各種費用,并盜取賬號。
騙子以出售游戲外掛、游戲代練、解除游戲賬號凍結、解除游戲防沉迷限制等為由,誘騙受害人匯款實施詐騙。
游戲消費要量力而行,不要輕信“低價充值”和“高價收購”,不要在非官方網站上進行游戲賬號交易。
類型五:冒充熟人詐騙
案件回放
某高校學生小張突然收到好友通過QQ發(fā)來的信息:“遇到點急事,能不能幫幫忙,借我800元錢?!毙埿南肱笥岩欢ㄊ怯龅诫y事了,不然不會這么著急地向他借錢,隨即轉賬了800元。半小時后,“好友”說自己出了車禍,人正在醫(yī)院搶救,需要1000元救命錢。小張再次不假思索地給“好友”轉了錢?!昂糜选笔盏藉X后連聲道謝,并承諾第二天就會還錢??傻搅舜稳眨l(fā)現對方已將自己拉黑了。小張覺得不對頭,立即撥通好友電話詢問此事,才發(fā)現,原來前一天好友的QQ被人盜了,那個借錢的人是個“冒牌貨”。
手段揭秘
騙子利用QQ或者微信冒充親人、同學、朋友與你聯系,稱遇到緊急情況要借錢,一定通過電話或視頻通話等方式向當事人核實。
謹防淪為電詐犯罪的“工具人”
“電信網絡詐騙是互聯網時代的產物,它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社會治安問題,更是一個復雜的社會治理問題。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持續(xù)高發(fā)的一大根源,就是大量銀行卡、電話卡被騙子購買后,用于實施詐騙犯罪。因此,斬斷電話卡、銀行卡的買賣鏈條,就等于給詐騙犯罪分子‘斷糧,這對于遏制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發(fā)案具有重要的意義。”公安部刑偵局相關負責人談道。
如今,有一些在校學生被蠱惑利用,向不法分子提供個人手機卡、銀行卡,淪為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活動的“工具人”。據統(tǒng)計,2021年上半年,未成年人犯罪起訴案件中,利用網絡實施犯罪的945件1594人,利用電信實施犯罪577件1114人,涉未成年人電信網絡詐騙案件呈多發(fā)趨勢。
孫某是黑龍江哈爾濱某高校在校大學生。4月23日,民警將他帶回派出所調查。原來,想掙點零用錢的他,前段時間將自己的銀行卡以100元的價格出售給了同校學生鄭某,而他不知道的是,鄭某又將其銀行卡販賣給了卡販,并被用于實施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經查實,孫某的銀行卡涉案10余起,孫某被公安機關依法處理。
4月,安徽省合肥市公安機關接到公安部刑偵局推送一條涉嫌買賣“兩卡”的犯罪線索,警方經調查發(fā)現,嫌疑人周某為某職業(yè)學院在校大學生,將名下6張銀行卡以每張200元的價格出售給了同校學生劉某,辦案民警迅速出擊,對劉某、周某進行訊問。劉某說,2020年12月底其高中同學張某,以每張200元的價格,帶其辦理了數張手機卡及銀行卡用于幫助犯罪分子洗錢。劉某為賺取差價,在學校內找來周某、陳某、黃某等多人辦理多張銀行卡后出售。涉案的9名在校大學生均表示,雖然在學校接受過反電詐宣傳教育,但抵不住高額回報誘惑,將名下多張銀行卡、手機卡出售。目前,該9名大學生均已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公安部刑偵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斷卡”行動中所指的“卡”主要為手機卡和銀行卡。手機卡既包括我們平時所用的三大運營商的手機卡,也包括虛擬運營商的電話卡,同時還包括物聯網卡;銀行卡既包括個人銀行卡,也包括對公賬戶及結算卡,同時還包括非銀行支付機構賬戶,即我們平時所說的微信、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賬戶。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guī)定: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犯罪,為其犯罪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器托管、網絡存儲、通訊傳輸等技術支持,或者提供廣告推廣、支付結算等幫助,情節(jié)嚴重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自去年10月以來,全國公安機關會同檢察、法院、通信、金融等部門聯合開展“斷卡”行動,嚴厲打擊非法買賣電話卡、銀行卡等違法犯罪活動,打團伙、摧網絡、斷通道、挖幕后,截至今年6月中旬,共打掉“兩卡”違法犯罪團伙1.5萬個,繳獲涉詐電話卡373.3萬張、銀行卡56.6萬張,懲戒“兩卡”失信人員17.3萬名,整治違規(guī)行業(yè)網點、機構1.8萬家,從源頭上全力遏制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高發(fā)態(tài)勢。
公安部刑偵局有關負責人強調,切勿將自己辦理的手機卡、個人銀行卡、對公賬戶及結算卡,以及微信、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平臺賬戶和微信、QQ等社交聊天賬號出賣、租賃給犯罪分子,否則將有可能面臨信用懲戒、限制業(yè)務、嚴管賬戶、法律處罰等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