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冬蘭
摘? 要:在現(xiàn)代教育中,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擁有自主開放的閱讀能力,探究如何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自主性,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中并掌握學習主動權的問題,具有先決性的研究意義與研究價值。當學生掌握獨立閱讀的能力時,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漢語綜合素質,有利于學生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有更深入、更獨立的理解。
關鍵詞:小學語文;開放式閱讀;教學策略
一、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不讀,就無法學習語文。讀可分為默讀和朗讀,對于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來說,可以把二者結合起來運用。課堂教學中朗讀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教師范讀,學生練讀、領讀、齊讀、分段落讀、分角色讀。因文設讀,以培養(yǎng)起學生朗讀的興趣。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還要精心設計問題,在指導學生解答問題時,要體現(xiàn)對學生讀的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在掌握了讀的方法之后,自己領會和鑒賞課文。
二、張揚學生閱讀個性
(一)構建開放型師生關系
在新教材教學中,要聯(lián)系語文教育教材適時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體驗到自我價值感、對集體的歸屬感和個人能力感。一方面,課堂上允許學生插嘴說話,自主站起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讓學生參與板書設計;另一方面,可以巧妙運用激勵語言,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的欲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關注主體的成功體驗,善于發(fā)現(xiàn)不平凡的、有價值的問題或見解,給予坦誠、真切的鼓勵,發(fā)揮教學“促進者”的作用。
(二)創(chuàng)設開放的教學空間
在室內教學,可進行座位排列的重組、創(chuàng)新。座位不能是統(tǒng)一的“秧田式”,可排成馬蹄形,也可安排成“蜂窩狀”……這些形式的變化,目的在于打破以往呆板、單一的教學形式,為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
三、拓展學生語文閱讀空間
(一)加強課內外結合
教學《翠鳥》時,可在課前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歡什么動物。從課本中、電視中、網上查找有關翠鳥的資料,上課時讓學生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以及課外資料,初步了解翠鳥的有關知識,體會翠鳥是大自然中的一員,應該給予保護。教師可啟發(fā)學生思考:翠鳥到底有哪些具體生活習性,這時教師為了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不把答案告訴給學生,這樣的教學,實現(xiàn)了課堂向課外(社會)開放。讓學生帶著問題從課外轉向課內,再走向課外,培養(yǎng)學生的研究興趣,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努力構建課內外聯(lián)系、校內外溝通的語文教育體系,改變以往語文教學的自我封閉、與社會隔絕的狀況。
(二)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法
教師要開放教學內容,關注學習主體的自主建構,讓學生用學到的知識、技能和方法來開展自主學習。還要重視朗讀品評感悟,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總之,教師應該立足閱讀,讓學生在理解中獲得更多、更深刻的知識,讓閱讀真正成為學生獲取精神食糧的途徑,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法,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責任編輯:莫唯然)
參考文獻:
[1]李天艷.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的策略研究[J]. 華章,2012(17):55-56.
[2]王麗平.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方法[J]. 學周刊,2011(8):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