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曉敏
課外閱讀是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方式,它可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的素材,使學生變得越來越聰明。但是,僅靠課堂教學或課本閱讀來提高整體語文教學水平,是片面的、單薄的、空想的。多年的教學實踐表明,只有讓學生在課堂之外進行廣泛閱讀,才能更好地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下面筆者結(jié)合多年教學實踐,談?wù)勅绾我龑W生重視課外閱讀,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一、轉(zhuǎn)變觀念,重視閱讀
要讓學生重視課外閱讀,轉(zhuǎn)變閱讀觀念是前提。當前,有不少學生存在錯誤的閱讀觀,認為課外閱讀浪費時間,見效緩慢,所以不重視課外閱讀。如何讓學生轉(zhuǎn)變觀念呢?筆者并沒有采用傳統(tǒng)的直接說教方式,而是通過班會活動、談心交流等多方式、多渠道,讓學生水到渠成地轉(zhuǎn)變觀念。例如,筆者在班里舉行“我愛課外閱讀”主題故事會時,提前布置學生去收集古今中外名人、名家愛閱讀的故事,然后在故事會上和同學們一起分享。這樣的安排可以起到一舉多得的效果:一是讓學生有意識地收集名人閱讀故事,獲得潛移默化的閱讀觀念教育;二是學生上臺分享的欲望和分享后的成功體驗感,進一步強化他們的閱讀意愿;三是學生通過閱讀故事分享,提高了閱讀和語言表達等能力;四是多位同齡人的故事分享讓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認同感。筆者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明白閱讀文學名著不但可以認識社會、了解歷史、明辨是非善惡,而且能提高文學素養(yǎng)、豐富文化底蘊。
二、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語文課堂為學生提供了較完整的閱讀時間。那么,該如何讓學生在有限的語文課堂開闊視野、提升能力呢?筆者結(jié)合學校和班級的實際情況,設(shè)置了小型閱讀角,讓學生從家中帶來課外書,與同學一起分享好書。學生在課余時間可以隨時閱讀,以此共同營造人人都讀書、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在建立小型閱讀角的同時,筆者讓全班學生參與討論,共同制訂“班級圖書借閱公約”,并將它張貼在閱讀角上,讓學生輪流參與管理……通過參與公約的制訂、圖書的管理等一系列活動,學生也會自然而然地閱讀起來,學生熱愛閱讀的強烈意識也越來越強烈。另外,筆者還讓學生收集名人名言,如“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等,以黑板報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筆者還將學生書寫的讀書名言貼在教室墻面上,在教室內(nèi)外的文化欄展示學生的讀書手報、讀書記錄卡、書簽等,與學生一起營造出良好的閱讀氛圍,讓學生一走進教室,就像融入到了“書?!敝?,從而激發(fā)學生強烈的閱讀欲望。
三、適時激發(fā)閱讀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應(yīng)如何激發(fā)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其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呢?首先,根據(jù)小學生愛模仿的特點,教師要提高自身文化素養(yǎng),用自身廣闊的閱讀視野所產(chǎn)生的教學魅力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日常教學活動,筆者經(jīng)常把自己閱讀到的、學生也感興趣的內(nèi)容與學生分享。例如,在五年級有關(guān)四大名著內(nèi)容的單元時,除了教授課本出現(xiàn)的四大名著選文外,筆者還給學生講“三打白骨精”等故事,學生聽得如癡如醉,還贊嘆“老師怎么有這么多故事好講呀?”這樣,筆者就順其自然地引導學生去完整地閱讀四大名著,進而擴展到對更多名著的閱讀。再如,筆者在講《三國演義》中關(guān)于“望梅止渴”的經(jīng)典故事時,反問學生:“為什么曹操要對士兵們說前面有梅樹林,而不說是荔枝林或其它呢?”問罷,學生馬上陷入了沉思,并對問題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在學生們七嘴八舌發(fā)言后,筆者借機向?qū)W生科普了“聯(lián)覺”這個非常有趣而又十分常見的心理現(xiàn)象……學生聽得興趣盎然,并反問道:“老師你怎么知道這么多?”這時,筆者順水推舟對學生說:“那是因為我很喜歡看書,我從課外書中獲得了很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以此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欲望,促使他們?nèi)プ鰝€有豐富課外知識的學生。其次,教師還可以開展“我愛閱讀”、講故事比賽等豐富多彩的閱讀主題活動,最大限度地激起學生的表現(xiàn)欲,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四、推薦適合閱讀的好書
興趣雖然是激起學生熱愛閱讀的關(guān)鍵所在,但也不能盲目地讀書。小學生年齡小、閱歷淺,還沒有形成辨別是非美丑的能力,不能很好地鑒別哪些書適合讀、哪些書不適合讀。這就需要教師的引導與指導,引導他們愛閱讀的同時,指導他們選一些健康的、積極向上的、能給人啟迪和教育的書來讀,如《我要做個好孩子》等。另外,結(jié)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筆者也會給他們推薦有趣、有意義的童話故事書和成語故事書,如《成語故事精選》等,讓他們在喜愛的故事中愛上閱讀,同時也受到思想教育,一舉兩得。再如,筆者在教授國學大師季羨林的散文《月是故鄉(xiāng)明》時,除了讓學生體會“季羨林盡管少時離家,漂泊他鄉(xiāng),看見過許多美妙絕倫的月亮,而他最思念的仍是故鄉(xiāng)葦坑里那個平凡的小月亮,他將對故鄉(xiāng)的思念寄托在這一輪圓月上”這一中心思想,同時,筆者還向?qū)W生推薦季羨林的另外兩本散文集《季羨林散文選集》《天竺心影》,以加深學生對季羨林的散文藝術(shù)的了解。此外,在學習了借月抒情的表達方法之后,筆者還向?qū)W生推薦了幾首思鄉(xiāng)詩,如杜甫的《月夜憶舍弟》、張九齡的《望月懷遠》、李白的《靜夜思》等等。在這過程中,學生的閱讀量自然而然地就增加了,閱讀空間也廣闊了,他們的閱讀能力也獲得了很大的提升。
五、指導寫好讀書筆記
中國革命家和教育家徐特立說過:“不動筆墨不讀書?!苯處煵坏膭顚W生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同時也要引導學生邊讀、邊寫、邊記,指導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將優(yōu)美詞語、精彩句段、領(lǐng)悟內(nèi)容、體驗情感寫出來、記下來。首先,筆者會指導學生認識讀書筆記的四種基本類型,再以一本書的閱讀為例,給學生講解如何做讀書筆記,讓他們有“跡”可循,有“法”可依。筆者讓每個學生都準備一本摘記本,讓學生摘抄書中的好詞好句,堅持每周開一次讀書分享會,讓學生在分享成功的體驗中增強閱讀的自信心和熱情,從而更愛閱讀。當然,考慮到小學生的年齡特性,可以先從積累詞語開始,進而積累語段,再到文章分享,從而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高語文素養(yǎng)。
總之,課外閱讀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早期養(yǎng)成課外閱讀的良好習慣會讓學生終身受益。教師要很好地把握和利用好小學這一黃金時期,引導小學生熱愛課外閱讀,養(yǎng)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進而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