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陽
(遼寧省精神衛(wèi)生中心精六科,遼寧 鐵嶺 112300)
精神分裂癥患者臨床表現(xiàn)多為易怒、易沖動,會直接表現(xiàn)為語言或是肢體行為對物體他人造成傷害,對社會埋下潛在的威脅[1-2]。為幫助患者改善精神癥狀,控制攻擊行為,本文將分析小劑量丙戊酸鎂聯(lián)合抗精神藥物治療精神分裂癥患者攻擊行為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間本院收治的108例精神分裂癥且存在攻擊行為的患者為研究對象,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各54例。準入條件:108例患者皆符合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患者存在攻擊行為;患者耐受能力強,無藥物過敏史[3]。其中,觀察組年齡36~66歲,平均(54.63±5.01)歲;病史1~9年,平均(4.12±1.39)年。對照組年齡37~68歲,平均(54.74±5.51)歲;病史1~8年,平均(3.82±1.42)年。對比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無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喹硫平抗精神類藥物治療:藥劑量為100 mg,一天一次,且隨著患者的病情程度隨時調(diào)整藥劑量,該藥物最大的用藥劑量不得超過750 mg/d,連續(xù)治療2個月[4-5]。
觀察組采用小劑量丙戊酸鎂聯(lián)合抗精神藥物治療:其中喹硫平抗精神類藥物用藥方法與對照組一致;丙戊酸鎂藥劑量0.50 mg,且依據(jù)患者的病情酌情調(diào)整用藥劑量,最大劑量不能超過1.60 g/d,連續(xù)治療2個月[6-7]。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和治療4周、6周、7周后PANSS評分和MOAS評分的變化[8-9]。評估出的分值越低,治療效果越佳。
2.1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PANSS評分的變化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PANSS評分無明顯差別(P>0.05);治療4周、6周、7周后,兩組患者的PANSS評分均有所下降,且觀察組患者治療4周、6周、7周后的PANS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PANSS評分的變化(分,)
表1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PANSS評分的變化(分,)
2.2 比較治療前后兩組患者MOAS評分的變化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MOAS評分無明顯差別(P>0.05);治療4周、6周、7周后,兩組患者的MOAS評分均有所下降,且觀察組患者治療4周、6周、7周后的MOA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對比治療前后兩組患者MOAS評分的變化(分,)
表2 對比治療前后兩組患者MOAS評分的變化(分,)
精神分裂癥屬于心理疾病范疇,發(fā)病機制與生物、心理、社會等因素等有關(guān),較為復雜;且有些患者伴有攻擊行為,如自殘、自殺和損壞物體等,嚴重危及患者及其家屬的生命安全[10-12]。當下的臨床治療中,以丙戊酸鎂藥物聯(lián)合抗精神藥物治療為主,這是因為雖然抗精神病藥物在緩解臨床癥狀上有一定的成效,但無法控制患者的攻擊行為[13-14]。而丙戊酸鎂藥物屬于心境穩(wěn)定類藥物,小劑量的使用在短期內(nèi)能有效抵抗疾病癥狀,改善患者的陽性、陰性癥狀,有效控制患者的攻擊行為[15-16]。本文研究發(fā)現(xiàn),治療前,兩組患者的PANSS評分、MOAS評分均無明顯差別(P>0.05);治療2周、4周、7周后,觀察組患者的PANSS評分、MOA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這表明,小劑量丙戊酸鎂聯(lián)合抗精神藥物治療精神分裂癥患者,不僅能改善患者的陽性、陰性癥狀以及患者的攻擊行為,而且能強化抗精神藥物的療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綜上所述,在治療精神分裂癥且有攻擊行為患者時,小劑量丙戊酸鎂聯(lián)合抗精神藥物治療比單一的抗精神藥物治療的效果更佳,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攻擊行為,也有助于治療患者的陽性、陰性癥狀,安全性較高,建議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