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娟
內容摘要:名著濃縮了古人的心血跟智慧,其中不僅有語文學科中的各種修辭寫作手法、各種情感表達方式,以及留白、設置懸念等文章安排技巧,更蘊含著大智慧,大道理。學生閱讀語文名著能夠很好地開拓自己的思維,開拓自身的視野,在提升自己語文學科素養(yǎng),積累語文寫作詞匯的同時,更有助于自身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然而,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不少中學生都是為了取得好成績才選擇閱讀,其名著閱讀范圍非常狹隘,閱讀時間相對較短,閱讀興趣也普遍低下。針對此,本文圍繞語文名著閱讀進行研究,本文首先介紹了名著閱讀教學的重要意義,接著分析了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最后提出了優(yōu)化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策略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名著閱讀 教與學 建議
名著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關鍵部分,更是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教學的核心內容。名著閱讀既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審美鑒賞能力,更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有助于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同時豐富學生的內心世界,全面地提升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立足于客觀實際來看,因為很多名著都是對現(xiàn)實的諷刺、記錄或者再創(chuàng)作,其中的很多經(jīng)歷跟情感需要有一定的經(jīng)歷才能夠完全了解,再加上古人創(chuàng)作多沿用含蓄、內斂的風格,想要透徹地了解名著的思想、價值觀,讀董其內涵跟寓意是難度較大的。初中生由于閱歷跟年齡的限制,由于漢語基礎的限制,導致他們在閱讀名著的過程中需要一定的指導,如此才能最大程度地吸收名著的營養(yǎng)跟精華,從而讓學生有所收獲,獲得一定的成就感,進而愛上名著閱讀。對此,教師就需要發(fā)揮自身的輔助、引導作用,來用科學的名著閱讀教學策略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積極性,為學生推薦適合他們的經(jīng)典名著,幫助學生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
一.名著閱讀教學現(xiàn)狀
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是指語文老師為學生推薦閱讀名著,并指導其用正確的閱讀方法來賞析名著從而獲得感悟的過程。名著本身就具有緊湊的情節(jié)跟跌宕的故事,一旦沉入其中,學生的閱讀鑒賞水平、寫作水平、邏輯思維、文化修養(yǎng)都能夠得到快速地成長。但現(xiàn)階段,初中語文名著閱讀的教學現(xiàn)狀卻不容樂觀,具體如下:
1.閱讀教學過程沒有注重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目前,部分語文老師在開展名著閱讀教學時依舊以自己為教學中心,以為只要將名著閱讀文本中的重點,難點講到位,學生只要認真聽講,就可以掌握這些知識;在學生遇到問題時,老師用理論知識指出其中的對錯就算完成了自己的義務和責任。老師在名著閱讀教學過程中將“繩子”握得太緊,將方向定得太死,要求學生配合自己的教學思想,教學行為。學生不需要太多思考,只需跟上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和步伐即可。這樣的閱讀教學模式?jīng)]有考慮學生的基礎差異跟興趣差異,完全將名著閱讀當成了提升考試成績的工具,具有較強的功利性,學生的主體性沒有得到發(fā)揮,學生的主觀意愿沒有得到尊重,部分學生明明對某本名著沒有興趣,但礙于老師的要求只能咬牙閱讀,久而久之,其就對名著閱讀喪失了興趣。教師將自己當成教學中心的做法是不符合素質教育教學理念的,也是不利于學生閱讀鑒賞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的,這種教學理念或許會培養(yǎng)出擅長考試的人,但是難以培養(yǎng)出充滿“智慧”的人。
2.學生的閱讀量太少。初中生由于面臨著高考的壓力,這導致他們并沒有充足的課余時間。因為經(jīng)受不了網(wǎng)絡社會的誘惑,不少中學生也會將來之不易的空閑時間花在追劇、游戲、卡通漫畫等影視作品上面,真正能夠沉下心來閱讀名著的學生少之又少。相關調查表明,大部分中學生根本沒有閱讀過《三國演義》《西游記》這些名著,他們對這些名著的了解都來源于相關的影視作品,但影視改編的作品跟原著是會存在較大差異的,其很難保留名著的原汁原味。中國名著尚且如此,外國名著更是少之又少。相關研究表明,初中生每年閱讀的名著超過10本的人占比只有18%,低于5本的人占比50%,這其中既有學業(yè)繁重的原因,也有教師指導不力,家長不夠重視的原因。
3.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較弱,學生有心無力。很多中外名著的內容較多、篇幅較長、隱喻較深,線索較多,前后關聯(lián)性很大,其閱讀需要耗費較大的時間跟精力,而學生缺乏時間、精力、興趣去反復閱讀名著,去細度賞析名著,外加上學生社會閱歷的限制,致使學生在閱讀語文名著時常常感到力不從心。面對這種現(xiàn)象,很多語文老師有沒有細致地去教導學生閱讀名著的方法跟技巧,沒有非常細致地教會學生去怎樣賞析文本,從何處切入,注意哪些字詞,怎樣去發(fā)現(xiàn)作者細膩的情感等等。在一些名著中,文章內容的蘊含的情感跟表述方式往往跟作者的寫作風格和寫作背景有關,但是教師卻沒有對引導學生將文本內容跟作者背景聯(lián)系起來;很多名著都有許多畫龍點睛的字詞,這些句子或字詞往往有幾層意思,或者說其起到了點綴文本、升華文本的作用,但是很多教師卻沒有引導學生去咬文嚼字,去對比這些字詞的妙用,去深度解析這些字詞的微言大義。學生缺乏這些閱讀技巧、閱讀方法、閱讀理念的支持,其從名著中能夠獲得的知識自然有限,其閱讀質量也必然會大打折扣。
二.名著閱讀教學策略
1.教師要立足學生的個體差異,向他們推薦合適的名著。心理學認為,人的發(fā)展是不同的,學生是發(fā)展的個體。因此,教師有必要了解學生目前的知識儲備和閱讀鑒賞水平以及喜歡閱讀的名著文本類型。同一個班級,因為興趣不同,語文基礎也有所差異。因此,老師應該依托分層教學理念來對學生的名著閱讀狀況、態(tài)度、興趣等進行科學地調研,透徹、全面地掌握每個學生的閱讀時長、閱讀障礙、閱讀興趣跟閱讀習慣,進而科學合理地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層次,針對不同的層次學生,使用不同的名著閱讀教學指導方法,向他們推薦適合他們本身的經(jīng)典名著。例如,喜歡玄幻類型的就可以推薦《西游記》,喜歡英雄題材的就可以推薦《三國演義》,喜歡寫實諷刺風格的就可以推薦魯迅先生的《狂人日記》《阿Q正傳》等等,這樣能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有所成長,有所收獲。
2.教授學生對應的名著閱讀方法跟技巧。語言是文本的載體和存在形式,是文本中各種美的要素的呈現(xiàn)方式,想要讓學生對名著閱讀充滿興趣,首先,就必須重視語言這種承載美的媒介,通過品詞析句,咬文嚼字的方式來讓學生感受到經(jīng)典名著的魅力,帶給學生情感的震撼和心靈的沖擊。讓學生再閱讀的過程中圍繞一些字、詞、句、某個情節(jié)來進行思考,探究跟賞析,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識別名著精華的能力,從而加深學生的感觸跟印象。其次,應用文本比較法也能夠提高初中生名著閱讀教學的質量,幫助學生快速掌握名著閱讀的方法跟技巧。有對比才能突出優(yōu)劣和高低,才能讓學生明確主次,掌握要點,鑒別好壞。在初中生名著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掌握求同比較法跟求異比較法,激發(fā)學生自主思考的熱情,開拓學生的思維,加深學生的印象。例如,中學語文教材就有很多能夠用來做美丑比較的例子,如《孔雀東南飛》中自私冷酷、一意孤行的焦母;《孔乙己》中窮酸迂腐的孔乙己;將這些名著進行分析對比,學生會更容易發(fā)現(xiàn)人性的閃光點,內心會激起追求真善美的強烈情感,從而在名著閱讀過程中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3.豐富學校組織的名著閱讀活動內容。古今中外的名著數(shù)量浩如煙海,教師可以在這方面多下功夫,推薦適合初中生閱讀的經(jīng)典名著,豐富學生閱讀的內容,促進其語文知識水平的提高。教師可以在班級甚至學校組織策劃一些名著閱讀比賽,讓學生具有交流閱讀感悟、閱讀技巧、彼此分享推薦作品的機會,語文教師可以在名著閱讀的地點、方式以及內容等方面進行創(chuàng)新,組織學生走出教室,走近自然,更好地開展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活動。
綜上所述,目前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現(xiàn)狀還存在學生閱讀量少、閱讀方法技巧匱乏、閱讀過于功利化等問題。對此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在名著閱讀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給予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文本的機會,努力整理出一些有利于閱讀進行的方法跟技巧,積極開展一些名著閱讀活動,降低初中生名著閱讀的難度,激發(fā)其閱讀熱情,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靳紹鐸,曹淑梅.初中語文情景化課堂識字教學方法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29).
[2]周權治.淺析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提高策略[J].未來英才,2017,(10).
[3]尹繽.提高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的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15,(02).
(作者單位:山東省鄒平市西董街道鶴伴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