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碧云,秦琴
(武漢市第一醫(yī)院婦產科,武漢 430000)
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SPID)是由女性內生殖器官及周圍結締組織、盆腔組織等炎癥未及時規(guī)范診治,病程遷延日久所引發(fā)的,以下腹或腰骶部脹痛、白帶增多、月經不調、不孕為主要癥狀的一種婦科慢性疾病。SPID可導致慢性盆腔痛、不孕癥、異位妊娠等疾病發(fā)生,多見于育齡期、性活躍期女性[1]。其反復發(fā)作,纏綿難愈,嚴重影響女性的生活質量及身心健康,影響生殖能力。臨床以抗生素治療為主,但療效欠佳,長期使用不良反應較多[2]。近年研究提示,中醫(yī)藥療法在治療婦科炎性疾病方面取得一定療效,展現(xiàn)出良好的應用前景[3]?;诖耍狙芯坎捎美谆鹁闹委烻PID,觀察其療效及對患者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可溶性凋亡相關因子(sFas)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本院收治的SPID患者65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32例及治療組33例。兩組患者年齡、病程、體重指數(shù)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yī)診斷標準 參照《婦產科學》[4]及《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中SPID診斷標準:1)多有急性盆腔炎病史。2)有下腹或腰骶部疼痛、陰道分泌物增多、月經失調等癥狀。3)體格檢查提示子宮活動受限或壓痛,且附件區(qū)壓痛。4)血常規(guī)示白細胞或中性粒細胞輕度上升,超聲檢查提示盆腔積液、炎性包塊、輸卵管積液等,陰道分泌物涂片檢查提示清潔度異?;驒z出病原體。
1.2.2 中醫(yī)辨證標準 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制定氣虛血瘀證診斷標準:下腹疼痛,纏綿日久,痛連腰骶,帶下量多,色白質稀,經期延長,月經量多,神疲乏力,精神萎靡,食少納呆,舌淡暗或有瘀斑,苔白,脈澀弱。
1.3 納入標準 1)符合SPID西醫(yī)診斷標準及中醫(yī)氣虛血瘀辨證標準。2)年齡20~50歲。3)自愿受試,知情同意。
1.4 排除標準 1)合并有嚴重的心血管、肺、腎等臟器疾病。2)妊娠期、哺乳期婦女。3)對試驗藥物過敏或近1個月使用類似藥物者。4)合并子宮內膜異位癥、婦科腫瘤等疾病者。5)精神病患者,不能配合完成治療。
1.5 治療方法 對照組予常規(guī)西藥治療:頭孢西丁鈉(上海新亞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7650)2.0 g+生理鹽水100 mL,靜脈滴注,每日2次;奧硝唑(湖南九典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0460)0.25 g/次,口服,每日1次。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雷火灸治療,取穴:氣海、關元、子宮(雙側)、血海(雙側)。選用趙氏雷火灸傳統(tǒng)醫(yī)藥研究所生產的2.8 cm×10 cm的趙氏雷火灸條。操作步驟:患者仰臥位,暴露穴位局部皮膚;醫(yī)生將雷火灸條點燃并對準穴位,在距離皮膚2~3 cm范圍上下來回移動,以局部溫熱無灼痛感為宜,灸至皮膚紅暈為度,每穴約10 min,重復上述步驟,依次灸完所選穴位,隔日施灸1次。兩組均治療1個月。
1.6 觀察指標
1.6.1 療效評定標準 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制定療效評定標準?;局斡号R床癥狀基本消失,生化及婦科檢查基本恢復正常;顯效:臨床癥狀明顯減輕,生化及婦科檢查明顯改善;有效:臨床癥狀有所改善,生化及婦科檢查有所改善;無效:臨床癥狀改善不明顯或加重,生化及婦科檢查變化不明顯甚至加重。
1.6.2 疼痛評分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判定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疼痛程度,VAS分值越高,表示疼痛癥狀越嚴重。
1.6.3 盆腔積液深度、炎性包塊直徑 治療前后對患者進行婦科B超檢查,測量患者盆腔積液深度及炎性包塊直徑。
1.6.4 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治療前后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C反應蛋白(CRP)水平。
1.6.5 血清Caspase-3、sFas水平 治療前后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清 Caspase-3、sFas水平。
1.7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內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構成比或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治療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例
2.2 兩組患者VAS評分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VAS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且治療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VAS評分比較(±s) 分
表3 兩組患者VAS評分比較(±s) 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shù) 時間節(jié)點 V A S評分對照組 3 2 治療前 5.5 5±0.2 8治療后 3.5 3±0.3 1*治療組 3 3 治療前 5.4 6±0.2 9治療后 2.2 9±0.5 0*#
2.3 兩組患者盆腔積液深度、炎性包塊直徑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盆腔積液深度、炎性包塊直徑均較治療前縮小(P<0.05),且治療組盆腔積液深度、炎性包塊直徑小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治療前后兩組盆腔積液深度、炎性包塊直徑比較(±s)mm
表4 治療前后兩組盆腔積液深度、炎性包塊直徑比較(±s)mm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shù) 時間節(jié)點 積液深度 炎性包塊直徑對照組 32 治療前 46.65±6.94 39.45±6.18治療后 21.46±4.48* 28.35±4.12*治療組 33 治療前 47.83±7.65 40.49±5.50治療后 11.56±3.88*# 16.63±3.23*#
2.4 兩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TNF-α、CRP水平較治療前降低(P<0.05),且治療組血清TNF-α、CRP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s)
表5 兩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shù) 時間節(jié)點 TNF-α(pg/mL) CRP(mg/L)對照組 32 治療前 62.75±8.21 7.66±1.59治療后 50.82±5.88* 6.16±1.25*治療組 33 治療前 66.16±8.56 7.83±1.69治療后 36.22±2.76*# 5.18±0.98*#
2.5 兩組患者血清Caspase-3、sFas水平比較 治療后,治療組患者血清Caspase-3水平較治療前升高(P<0.05),血清sFas水平較治療前降低(P<0.05);治療后,治療組患者血清Caspase-3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血清sFas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6。
表6 兩組患者血清Caspase-3、sFas水平比較(±s)ng/L
表6 兩組患者血清Caspase-3、sFas水平比較(±s)ng/L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shù) 時間節(jié)點 Caspase-3 sFas對照組 32 治療前 2.27±0.41 59.70±5.61治療后 2.00±0.52 61.43±4.26治療組 33 治療前 2.18±0.44 61.55±6.32治療后 3.51±0.58*# 46.72±4.24*#
SPID屬于中醫(yī)“婦人腹痛”“帶下病”等范疇,發(fā)病與經期防護不當、產后失養(yǎng)、過度勞累、房事不節(jié)、情志失調等有關。SPID病程綿長,病情反復發(fā)作,多為本虛標實之證,“虛”是本病的病機基礎,“瘀”是病機核心[6]。女性多次孕產、流產、行盆腔手術等,加之勞累過度,易致脾腎氣虛。脾主運化,腎主胞宮,脾腎虧虛于內,氣血生化乏源,胞宮失養(yǎng),濕、寒、熱等邪趁虛侵入,發(fā)為本??;且氣為血之帥,氣虛推動無力,血行瘀滯,造成下腹疼痛、不孕等疾。血瘀貫穿本病始末,婦人經期、產后及盆腔術后,胞脈受損,血液溢于脈外變?yōu)殡x經之血,久之成瘀堵塞胞宮,誘發(fā)本病。本病病程綿長,反復難愈,正氣隨之耗散,余邪未盡,氣虛無力運血,胞脈血運不暢,滯留盆腔形成瘀血,致下腹反復疼痛??梢姡瑲馓撗鲎C是本病的常見證型,治療應攻補兼施,以益氣活血、散瘀止痛為要。
雷火灸是以麝香、沉香、木香等中藥粉末加上艾絨制成灸條,利用懸灸方式刺激穴位的一種灸法。相比普通艾灸,雷火灸火力更猛、滲透力更強。雷火灸條燃燒產生的熱輻射等物理因子與中藥粉末燃燒產生的藥物化學因子,共同作用于腧穴、經絡,以達到小刺激、大反應的治療目的[7],發(fā)揮溫補氣血、溫通經絡、活血化瘀的作用,對于虛證、瘀證疾病療效顯著。
本研究選用氣海、關元、子宮、血海為主要灸穴。其中,氣海為任脈穴,肓之原穴,有扶正益氣、理氣調經之效。關元亦為任脈穴,是脾經、腎經、肝經與任脈的交會穴,且“沖脈起于關元”,故有固元益氣、健脾補腎、調補沖任之效。子宮穴是主治婦科疾病的經外奇穴,位于中極穴旁開3寸(同身寸),有調經理氣、培補中氣之效,且關元、氣海、子宮臨近胞宮,灸之溫補元氣、活血散瘀之效尤著。血海為足太陰脾經穴,調經統(tǒng)血,健脾益氣,養(yǎng)血活血兼顧,善治各種血證。以上諸穴相配,共奏益氣固本、健脾補腎、活血調經之功。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治療后,治療組VAS評分、盆腔積液深度、炎性包塊直徑及血清TNF-α、CRP水平均低于對照組,說明雷火灸治療SPID療效顯著。分析其原因,雷火灸具有益氣活血、散瘀止痛的作用,可有效緩解氣虛血瘀導致的腹痛,促進瘀停胞宮導致的積液、包塊的吸收、消散,并扶正祛邪,提高人體免疫以抗炎。同時發(fā)現(xiàn),治療后治療組患者血清Caspase-3水平較治療前升高,且高于對照組;治療組血清sFas水平較治療前降低,且低于對照組。其中,Caspase-3被稱為“死亡蛋白酶”,在細胞凋亡過程中起關鍵作用,可直接拆卸炎癥細胞結構,破壞細胞骨架調節(jié)蛋白的調節(jié)功能,導致核裂解,誘發(fā)炎癥細胞凋亡,從而減輕炎癥反應[8]。sFas可通過與細胞內配體競爭性結合,減少T細胞表面凋亡相關因子(Fas)與配體的結合,抑制T細胞凋亡信號的傳遞,加重炎癥反應及損傷[9]。由此可推測,雷火灸治療SPID的主要機制可能與調節(jié)血清Caspase-3、sFas水平相關。
綜上所述,雷火灸治療SPID療效顯著,有利于緩解患者疼痛癥狀,促進盆腔積液及炎性包塊的吸收,降低炎性因子水平,調節(jié)血清Caspase-3、sFas水平,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