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全全.不同時期施肥對水稻生長及產量的影響探析[J].南方農業(yè),2021,15(24):-50.
摘 要 水稻是我國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其產量和品質會受到自然環(huán)境、品種、水分和肥力等方面的影響,其中對水稻的產量和品質影響最大的是肥力。因此,必須加強對水稻施肥技術的研究,提高水稻的產量及品質。研究水稻不同生育期的需肥特點,分析不同時期施肥對水稻的生長及產量的影響。
關鍵詞 水稻;生育期;施肥期;生長;產量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4.021
水稻在我國種植面積非常廣,在科研人員的努力下,我國水稻產量也在不斷攀升。施肥對水稻產量的提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掌握科學的施肥技巧,能夠有效提高水稻產量、增加農民收入。
1 水稻生育期及需肥特點
水稻屬于喜肥植物,僅依靠土地的營養(yǎng)供給很難滿足水稻生長所需的養(yǎng)分,因此必須要根據水稻不同生育期的特點進行相應的肥料施用,尤其是水稻生長所必需的氮、磷、鉀等肥料需要大量施用,同時應注意施肥的方法、時期和技巧。只有合理科學地施肥,才能使水稻增產增收,如果施肥時不注重方法技巧,盲目貪圖早、快、多施肥,不僅會浪費肥料,達不到增產的效果,反而會降低水稻產量。
1.1 生育期特點
一般來講,水稻的生育期指從種子發(fā)芽到成熟的全過程,包括種子發(fā)芽期、幼苗期、分蘗期、孕穗期及成熟期等生長發(fā)育期。水稻從播種到收獲,通常平均生長期為120 d左右,歷時4個月,其中幼苗期約為
35 d、插秧期為7~10 d、分蘗期約為30 d、拔節(jié)期約為15 d、孕穗期約為15 d、抽穗期約為15 d、揚花授粉期為15~20 d、灌漿期約為20 d。
根據水稻各器官的生長發(fā)育特點和不同生長階段的不同生長發(fā)育條件,水稻的整個生長期可分為營養(yǎng)生長期和生殖生長期。水稻的營養(yǎng)生長期是指營養(yǎng)器官根、莖、葉的生長,一般從種子萌發(fā)到幼穗分化,該階段包括出苗期、分蘗期和拔節(jié)期。水稻的生殖生長期是指生殖器官幼穗、花、種子的生長,一般從幼穗分化到新種子的形成,該階段包括孕穗期、抽穗期、開花期和成熟期[1]。
1.2 需肥特點
水稻生育期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特點,其需肥特點也千差萬別。因此,為滿足水稻各個階段的生長需求,必須根據各個階段的特點,分析所需肥料種類,科學合理施肥。在營養(yǎng)生長階段,主要目的是促進根莖的生長,積蓄生長物質基礎。這一階段,氮的旺盛吸收和同化是主要目標,目的是促進水稻充分分蘗,形成壯苗,保證在一定的范圍內有充足的穗數。在水稻的生殖生長階段,主要是生殖器官的形成、生長和開花。在此期間,擴大型代謝逐漸減弱,而貯藏型代謝逐漸增強至旺盛,應施肥促進水稻大穗、多粒和粒飽。雖然營養(yǎng)生長和生殖生長階段所需肥料特性不一致,但二者并不是相互獨立的,而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水稻只有吸收充分的營養(yǎng),才能在生殖生長階段有良好長勢。因此,要充分掌握水稻生育期各個階段的生長規(guī)律和所需營養(yǎng)特點,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施肥,才能促進水稻生長,提高水稻產量[2]。
2 水稻主要施肥類型
根據水稻生長的不同階段特點,水稻所施用的肥料類型也不相同,一般來講,施肥的種類包括基肥、分蘗肥、穗肥和粒肥4大類。
2.1 基肥
水稻基肥一般是指插秧前結合整地施入的肥料?;适撬臼┓实年P鍵所在,若想水稻高產,最好在栽培前施足基肥,這樣可以讓水稻在生長過程中有足夠的營養(yǎng)?;试谒旧L發(fā)育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1)施用基肥能夠改良土壤,施足以豬、牛糞等有機肥為主的基肥,可以增加土壤中有機質的含量,促進團粒結構的形成,改善土壤的通氣性,有利于水稻龐大根系的形成,使水稻根深葉茂、健壯生長。2)可促進禾苗早發(fā)?;室杂袡C肥為主,配合適當比例的氮、磷、鉀速效肥,這樣禾苗開始發(fā)新根時就有充足的養(yǎng)分供應,有利于禾苗早生快發(fā)。3)有機肥的肥效持續(xù)時間長,能保持禾苗中、后期穩(wěn)健生長,不脫肥早衰。
一般情況下,基肥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有機肥屬于完全肥料,含有各種養(yǎng)分,除氮、磷、鉀外,還有鈉、鎂、硫、鈣及各種微量元素,能夠促進植株穩(wěn)健生長,從而有利于水稻高產優(yōu)質。施足基肥,有機肥料分解慢,利用率低,肥效期長,養(yǎng)分完全,所以當作基肥用較好。磷在土壤中不可移動,追施磷肥效果較差,因此基肥要以磷肥為主,且磷肥要一次性施夠。同時,要配合施用一定量的氮肥和鉀肥,這樣才能保證肥力充足。
2.2 分蘗肥
分蘗肥顧名思義,是為保障水稻充分分蘗而施用的肥料。水稻進入分蘗期后,所需肥量增加,這時就需要施用分蘗肥。水稻分蘗期是水稻高產的關鍵期,對提高水稻產量起著重要作用,此時施加足夠的肥料,有利于水稻株數的增加,提高水稻的產量。通常來講,分蘗肥一般占總肥量的30%~40%,分蘗肥一般是一次施夠,但對于生育期較長的品種或底肥施用不足的田塊,可在有效分蘗期內分兩次施用。若在同一稻田中有的地方秧苗葉色落黃,可進行重點補施,促使稻田秧苗長勢一致。
2.3 穗肥
穗期是水稻生長生育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的生長決定著水稻的穗粒數和千粒質量。穗肥即在水稻在抽穗期施用的肥料,合理使用穗肥能夠滿足后期水稻生長所需要的各種養(yǎng)分,延長光合作用時間,增加營養(yǎng)物質的合成,促進養(yǎng)分運輸,提高千粒質量。穗肥的施用以速效性氮肥為主,能夠有助于鞏固前期有效分蘗,減少和防止穎花退化,促使稻穗良好發(fā)育。
2.4 粒肥
粒肥是水稻抽穗后根據水稻生長情況施入的肥料,部分地區(qū)也稱為壯籽肥??茖W合理地施用粒肥,能夠有效延緩水稻出穗后葉面積下降,提高水稻葉面光合作用,增強根系活力,增加灌漿物質,讓植株生長得更為繁茂,減少秕粒,增加稻米的千粒質量。在施用方法上,一般不直接施入稻田中,而是采用根外施肥的方法。尿素、磷酸二氫鉀肥等肥料是比較常見的粒肥[3]。
3 各種肥料不同施用期對水稻生長和產量的影響
3.1 基肥
基肥是水稻生長的基礎,基肥充足而深施,可以使水稻扦插后扎根深、返青快、分蘗力強。基肥用量大,一般能夠占到總施肥量的40%~60%。通常情況下,提前10 d施入基肥后再種植水稻,對水稻的生產和產量不會產生影響,加上施用量和施用方法得當,就能夠促進水稻生長,提升水稻產量;如果基肥在水稻種植10 d之后才施入,則易導致水稻前期生長缺少所需營養(yǎng),分蘗少,葉片小而直立,葉色黃綠,導致水稻產量
不高。
3.2 分蘗肥
水稻分蘗期是水稻生長發(fā)育的重要階段,這一時期的主要目的是讓水稻充分分蘗,保障有充足的穗數。在基肥施用量充足的情況下,合理地施用分蘗肥,能夠使前期分蘗生長旺盛,實現早生快發(fā)。一般來講,分蘗肥于水稻種植后11~14 d施用的效果最好。這一期間施用,既能防止有效分蘗的死亡,起到保蘗的作用,又能控制無效分蘗的生長,降低最高苗數,確保養(yǎng)分集中供給有效分蘗,從而形成健壯植株,提升水稻產量。如果分蘗肥施用過早,則易促進無效分蘗的生長,導致分蘗過多,成穗率下降,千粒質量不高,水稻整體產量下降。如果分蘗肥施用過晚,會導致水稻持續(xù)進行分蘗,大部分分蘗為無效分蘗,使得莖葉柔軟,莖稈壁變薄,抗風能力差,易造成倒伏,不利于收割,而且還會大大影響水
稻的產量[4]。
3.3 穗肥
水稻穗肥期是水稻生長發(fā)育的關鍵時期,穗肥的施用與否、施用時期、施用量會對水稻植株生長、穗粒數、結實率及產量有很大影響。實驗證明,不同時期施入穗肥對葉齡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因此穗肥施用期可以根據水稻葉齡來判斷。不同時期施入穗肥會對水稻的株高產生很大的影響,通常情況下,施肥時期越早,越能促進植株生長,水稻也就越高。不同時期施入穗肥對穗粒數、結實率影響也很大,在水稻3葉時施肥產量最高[5]。
3.4 粒肥
粒肥不是水稻必需的肥料,而是根據水稻生長情況決定是否施用。如果水稻長勢良好,前期有充足的養(yǎng)分,則無需施用粒肥;如果水稻長勢不佳,前期施肥較少,則要酌情追施粒肥。粒肥如果施用過早,會導致水稻晚熟,影響水稻產量;如果施用時期過晚,則對水稻生長不起作用,造成肥料浪費,影響水稻產量[6]。一般來講,水稻粒肥施用的最佳時期為抽穗后5~10 d或裂口抽穗前2~3 d,這時可以少量追加粒肥,而且要在傍晚或早上施用最為適宜,特別要注意的是施用時一定要避開開花期,合理施用粒肥,增加千粒質量,增加水稻產量。
參考文獻:
[1] 鞠濤.水稻施肥技術對產量的影響[J].中國農業(yè)信息,2015(20):75-76.
[2] 安錫松.水稻施肥中的主要問題與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研究[J].農技服務,2016(5):118.
[3] 宗偉勛.不同施肥處理對水稻生長發(fā)育及產量的影響研究[J].農業(yè)與技術,2014,34(7):82-83.
[4] 王旭輝,郭春雨,宋利軍.蘗肥不同施用時期對水稻產量及品質的影響[J].現代化農業(yè),2011(9):9-10.
[5] 朱曉彥,蘇祖芳.穗肥不同施用期對水稻產量和米質的影響[J].中國農學通報,2006,22(8):308.
[6] 林月榮,韋永月.不同基蘗肥與穗粒肥比例對水稻拋秧成穗率及其產量的影響[J].廣西農學報,2002(2):5-7.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