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碧花.五個洋水仙品種在川北地區(qū)的引種適應性觀察[J].南方農(nóng)業(yè),2021,15(24):-235.
摘 要 研究選用5個洋水仙品種,在川北地區(qū)進行引種適應性研究。對洋水仙植株進行了物候、葉片及花朵性狀等觀測,以篩選在我國川北地區(qū)引種適應性好的品種。主要研究結果如下:4個洋水仙品種能適應川北地區(qū)的氣候條件,花期集中在2—3月;綜合考慮葉片性狀、開花率、花葶高度和花徑等因素,“荷蘭船長”和“花車游行”的引種適應性最好。
關鍵詞 洋水仙;引種栽培;適應性;川北地區(qū)
中圖分類號:S795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4.108
洋水仙(Narcissus pseudonarcissus)屬石蒜科水仙屬植物,原產(chǎn)于地中海沿岸和北非地區(qū)[1]。水仙屬植物全世界約有70種。19世紀以來,荷蘭、比利時、英國等國對水仙品種培育做了大量工作,至今栽培品種已達到26 000多個,每年還有新品種誕生[2]。洋水仙花大規(guī)整、顏色艷麗、花期長、抗性強,是優(yōu)良的鮮切花和盆花材料,廣泛應用于花壇、地被、花鏡等園林景觀配植中[3]。中國水仙(Narcissus tazetta var.Chinensis)花香濃郁、顏色素雅、形態(tài)優(yōu)美,適宜室內(nèi)水養(yǎng)。與洋水仙相比,中國水仙存在品種單一、花色單調(diào)、花期短等問題[4]。我國對洋水仙進行了不少的引種栽培試驗,但在川北地區(qū)的研究幾乎沒有[5-9]。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研究所用材料是從荷蘭進口的5個洋水仙品種,分別是“花車游行”“荷蘭船長”“粉紅魅力”“帕爾馬”和“女王節(jié)”,分別記為F、D、Pi、Pa及Q。每個品種3個種球,共計15個種球。
1.2 方法
1.2.1 種植及管理方法
選用適合洋水仙的球根專用土(添加緩釋肥)進行盆栽。第1次澆“透水”,后期按照“見干見濕”的原則澆水。栽培地點:四川省南充市西華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實驗樓露臺。栽培時間:2020年11月2日—2021年4月。栽培期間溫度1~20 ℃,相對濕度為60%~80%。
1.2.2 洋水仙物候期觀察
記錄洋水仙的萌芽期、葉片枯黃期、抽葶期、初花期及初花期葉片長度、盛花期及盛花期葉片長度、凋花期。萌芽期:球根芽出土日期。抽葶期:花序梗抽出地表的日期。葉片枯黃期:葉片開始枯黃的日期。初花期:第1朵花開放露出雌蕊和雄蕊的日期。盛花期:超過4/5的花蕾開放的日期。凋花期:超過3/4的花朵凋謝的日期?;ㄆ冢旱?朵花開放到最后1朵花凋謝的時間。
1.2.3 洋水仙開花性狀觀察
記錄各球根花葶數(shù)、花葶高度、花朵顏色(包括花被片和副冠)及花徑。
2 結果與分析
2.1 洋水仙在川北地區(qū)的物候期表現(xiàn)
由表1可知,引進的5個洋水仙品種從種植到萌發(fā)所需時間為24~34 d。其中“花車游行”萌芽最早,
24 d能夠萌發(fā),而“女王節(jié)”“荷蘭船長”“帕爾馬”“粉紅魅力”需要30 d以上的時間。
5個洋水仙品種的生長期(萌芽期至葉片枯黃期)見表1?;ㄜ囉涡械娜~片生長期最長,粉紅魅力次之,荷蘭船長和女王節(jié)葉片生長期最短。
“荷蘭船長”和“女王節(jié)”在1月中下旬開始抽葶,2月中下旬開花,3月初凋萎。其余3個品種2月初開始抽葶,2月底至3月上中旬開花,3月中下旬凋萎。荷蘭船長”和“女王節(jié)”抽葶期早于“花車游行”“粉紅魅力”“帕爾馬”至少10 d。從花期的長短來看,5個洋水仙品種平均花期18.6 d,而“花車游行”的花期長達27 d,其余4個品種的花期為17 d左右,花期長短之間的變異系數(shù)達23.95%。
2.2 洋水仙的葉片長度
參看圖1,5個洋水仙品種在花蕾期和盛花期,葉片長度的變異系數(shù)分別為25.18%和21.96%,在花蕾期,“花車游行”的葉片長度達50 cm左右,是“女王節(jié)”葉片長度的近2倍;在盛花期,葉片最長的依然是“花車游行”,長度達60 cm,其次為“荷蘭船長”;對比花蕾期和盛花期的葉片長度,5個洋水仙品種的葉片長度都發(fā)生了不同程度的增長,其中“荷蘭船長”的增長最為明顯,“女王節(jié)”的葉片長度變化較小。
2.3 洋水仙花朵性狀
由表2可知,此次實驗栽培引進的洋水仙品種均為單花品種,但不同品種洋水仙的花朵性狀存在明顯差異。5個洋水仙品種花葶數(shù)不一致,花葶高度參差不齊,開花顏色各異。洋水仙的副冠顏色存在著隨花朵開放時間而變化的現(xiàn)象,“花車游行”的副冠顏色逐漸加深,“帕爾馬”的副冠顏色逐漸變淺?!昂商m船長”的花葶普遍較高,“花車游行”次之,其余3個品種的花葶高度均在40 cm左右。
5個洋水仙品種的花徑表現(xiàn)為:“荷蘭船長”的花徑最大,其次為“花車游行”,其余3個品種花徑大小相差不大,均在9 cm左右,其中“粉紅魅力”花徑最小。
3 結論與討論
通過洋水仙的引種栽培試驗發(fā)現(xiàn),5個洋水仙品種在川北地區(qū)均能萌發(fā)、生長和開花。
葉片性狀是判斷洋水仙引種適應性的指標之一。對比5個品種,“荷蘭船長”葉片數(shù)量最少,但其長度在盛花期達到50 cm,僅次于“花車游行”,且葉片較寬、肉質(zhì)厚實,表現(xiàn)出較好的引種適應性。“花車游行”葉片比“荷蘭船長”葉片更多更長更粗壯。單就葉片而言,“花車游行”引種適應性最優(yōu),其次為“荷蘭船長”。
開花率是評價引種適應性的重要指標。“帕爾馬”的開花率為66.7%,其余4個品種的開花率均為100%?!盎ㄜ囉涡小泵妊孔钤?,但抽葶期到開花期的時間間隔長于其他4個品種,抽葶最晚。推測由于抽葶后遇溫度升高,導致其遲遲不開花。但溫度回低之后,“花車游行”能夠正常開花,而帕爾馬出現(xiàn)“啞花”現(xiàn)象。從對川北地區(qū)的溫度適應性來看,“帕爾馬”在川北地區(qū)的引種適應性低,“花車游行”的開花時間在一定程度上受溫度影響,表現(xiàn)出耐高溫能力差。“荷蘭船長”、“女王節(jié)”和“粉紅魅力”在川北地區(qū)開花正常,均不受溫度影響。
開花性狀亦為重要指標。從開花性狀來看,“花車游行”和“荷蘭船長”無論是從花葶高度還是花徑大小,都比其他的洋水仙品種表現(xiàn)出了更高的觀賞價值。
綜上所述,5個洋水仙品種在川北地區(qū)的引種適應性最好的為“荷蘭船長”,其次為“花車游行”、女王節(jié)”和“粉紅魅力”,最差的為“帕爾馬”??紤]到花期先后搭配,除“帕爾馬”之外,其余4個品種均可在川北地區(qū)引種栽培。
需要說明的是,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能夠探明試驗用5個洋水仙品種的引種適應性基本情況,為后期研究做參考和指導。洋水仙引種還應該進行更多品種的研究實驗,并且進行1年以上重復試驗及大田實驗,才能有更加明確和科學的結論;還應該進一步研究其種球繁殖技術,才能夠真正做到“洋為中用”,增強我國的水仙育種能力,并擴大其園林應用范圍。
參考文獻:
[1] 卞阿娜,潘東明.洋水仙在漳州地區(qū)的引種篩選研究[J].熱帶作物學報,2013,34(8):1444-1449.
[2] 北京林業(yè)大學園林系花卉教研組.花卉學[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90:347-354.
[3] 鄭慧俊,夏宜平.球根花卉的園林應用與發(fā)展前景[J].中國園林,2004(7):62-66.
[4] 卞阿娜.水仙種質(zhì)資源遺傳多樣性及高溫與鹽脅迫下的生理響應[D].福州:福建農(nóng)林大學,2017.
[5] 康麗雪.五種歐洲水仙引種栽培試驗小結[J].福建熱作科技,2007(3):20-21.
[6] 王春彥,羅鳳霞,程時亮,等.洋水仙品種生物學特性及其雜交親和性分析[J].西北農(nóng)業(yè)學報,2011(11):144-151.
[7] 王春彥,羅鳳霞,劉薇萍,等.不同荷蘭水仙品種在南京地區(qū)的物候期及觀賞性狀與生長特性[J].江蘇農(nóng)業(yè)科學,2011(2):247-251.
[8] 李素紅,陳雯,朱毅,等.8個荷蘭水仙品種在泰安地區(qū)的引種栽培[J].山東農(nóng)業(yè)科學,2014(2):131-133.
[9] 王俊,張益強,陸鑾眉,等.國外水仙引種觀察和栽培技術初步研究[J].福建熱作科技,2018(4):12-17.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