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子佳 ,歐 斌 ,2*,韓 璐 ,李遠章
(1.江西環(huán)境工程職業(yè)學院,江西 贛州 341000;2.江西環(huán)境工程職業(yè)學院種苗研究所,江西 贛州 341000;3.贛州市森源科技種苗場,江西 安遠 342100)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又名刺杉、正木、沙木[1]。為杉科杉木屬常綠針葉喬木,主要分布于我國南方各省,是中國特有的速生用材樹種[2]。其生長迅速、產(chǎn)量高、干形通直圓滿,材質(zhì)輕韌,紋理通直,結(jié)構(gòu)均勻,強度適中,抗蟲耐腐。為建筑、橋梁、造船、電桿、家具及器具等行業(yè)熱衷的木材之一,是我國最重要而普遍的商品用材[3-5]。
苗木質(zhì)量的優(yōu)劣直接決定著造林成活率的高低[6],苗木分級就是按苗木質(zhì)量標準將苗木分為若干等級,從而保證出圃苗符合規(guī)格要求,并且使栽植后苗木生長整齊美觀,便于施工[7]。因此,本試驗對杉木1a 生扦插苗苗木質(zhì)量分級標準進行探究,旨在為各地杉木1a 生扦插苗苗木質(zhì)量分級提供參考,促進杉木苗木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
試驗地設在安遠縣牛犬山贛州市森源科技種子園工區(qū),地處 24°52′~25°36′N,115°09′~115°37′E,年平均氣溫18.7℃,年降雨量1612.8mm,無霜期為282d,年均日照時數(shù)為1579h。試驗育苗地前茬作物為水稻,壤土、肥力中上、排水良好;四面環(huán)山,空氣濕度相對較高。2015 年4 月15 日進行扦插育苗,扦插穗條來源于贛南杉木種子園優(yōu)良家系母本,黃心土為扦插基質(zhì),扦插完后用塑料薄膜密封。
試驗共布設1m×1m 樣方3 個,調(diào)查時,分別從每個樣方隨機抽取20 株苗進行苗高、地徑、枝輪盤數(shù)、總分枝數(shù)等4 個指標的測定。采用SPSS19.0 及Excel2007 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與分析,經(jīng)相關分析后確定質(zhì)量指標,采用聚類分析的數(shù)據(jù)分析方法進行分級,最終確定出杉木1a 生扦插苗的分級標準。
為了確定影響杉木1a 生扦插苗苗木質(zhì)量的主導因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對1a 生苗高、地徑、枝輪盤數(shù)、總分枝數(shù)4 個指標值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jié)果見表1。由表1 可知:杉木1a 生扦插苗的苗高和地徑的累計貢獻率較高,達到93.250%,說明這兩個指標足以反映出杉木1a 生扦插苗苗木質(zhì)量的優(yōu)劣程度。因此,可以選擇苗高和地徑作為杉木1a 生扦插苗苗木質(zhì)量分級的主要指標。
表1 杉木1a 生扦插苗各質(zhì)量指標主成分因子分析
2.2.1 苗木初始分級與數(shù)據(jù)標準化 在實際生產(chǎn)中,苗木一般分為3 個等級,其中Ⅰ級苗最好,Ⅱ級苗次之,Ⅲ級苗最次,Ⅰ、Ⅱ級苗為合格苗,可直接出圃用于造林,而Ⅲ級苗往往需留圃繼續(xù)培育待達到合格苗標準才可出圃[8]。苗木初始分級按以下標準執(zhí)行:苗高、地徑均大于均值80%的劃為Ⅰ級苗,苗高、地徑在均值80%及以下并大于均值70%這個區(qū)間的劃為Ⅱ級苗,未達到Ⅱ級苗標準的劃為Ⅲ級苗,其中苗高或地徑有一個指標未達到上述標準的自降一級,最低為Ⅲ級[9]。
由于苗高與地徑的值不在一個量級上,為了保證在同一水平對數(shù)據(jù)進行觀測分析,需對數(shù)據(jù)進行標準化值處理,處理公式為:
式中Z 為標準化值,i 表示苗高或地徑的觀測值,Xi(max)、Xi(min)分別為苗高或地徑的極大值或極小值,j 為樣苗號(1,2,3,·……,60)。計算結(jié)果見表 2。
表2 苗木初始分級結(jié)果及苗高、地徑標準化值處理
2.2.2 苗木修改聚類分級 初始分級存在人為因素干擾。因此,為了盡量避免誤差,需用逐步聚類分析法對其進行修正,即將相似程度高的劃為同一類。具體方法為:完成初始分級后,計算各級苗木苗高與地徑的平均值,并將該值作為下次分級的凝聚中心,然后計算相鄰凝聚中心到每個樣本的距離,通過最短距離法判斷等級。經(jīng)多次修正,直到不再變?yōu)橹?,即完成分級。修正公式為歐式距離公式:dij=
經(jīng)聚類分級研究,計算出杉木扦插苗的原始凝聚中心為 X0Ⅰ(0.70,0.60)、X0Ⅱ(0.43,0.21)、X0Ⅲ(0.22,0.13),其后,經(jīng)過 9 次修正完成杉木扦插苗苗木質(zhì)量分級。第 1 次修正后,40、43、59、8、45、1 號樣苗劃為Ⅱ級苗,凝聚中心變?yōu)?X1Ⅰ(0.74,0.65)、X1Ⅱ(0.45,0.26)、X1Ⅲ(0.22,0.13);第 2 次修正后,46、57、48 號樣苗劃為Ⅱ級苗,凝聚中心變?yōu)?X2Ⅰ(0.75,0.67)、X2Ⅱ(0.47,0.29)、X2Ⅲ(0.22,0.13);第三次修正后,44、56、4 號樣苗劃為Ⅱ級苗,凝聚中心變?yōu)閄3Ⅰ(0.77,0.69)、X3Ⅱ(0.48,0.31)、X3Ⅲ(0.22,0.13);第四次修正后,34、16、50 號樣苗劃為Ⅱ級苗,17、31、49 號樣苗劃為Ⅲ級苗,凝聚中心變?yōu)?X4Ⅰ(0.80,0.72)、X4Ⅱ(0.51,0.36)、X4Ⅲ(0.26,0.13);第五次修正后,60 號樣苗劃為Ⅱ級苗,凝聚中心變?yōu)閄5Ⅰ(0.81,0.73)、X5Ⅱ(0.51,0.37)、X5Ⅲ(0.26,0.13);第六次修正后,6 號樣苗劃為Ⅱ級苗,18 號樣苗劃為Ⅲ級 苗 , 凝 聚 中 心 變 為 X6Ⅰ(0.81,0.74)、X6Ⅱ(0.53,0.38)、X6Ⅲ(0.27,0.14);第七次修正后,24、30、38、25 號樣苗劃為Ⅲ級苗,凝聚中心變?yōu)閄7Ⅰ(0.81,0.74)、X7Ⅱ(0.55,0.40)、X7Ⅲ(0.29,0.16);第八次修正后,20 號樣苗劃為Ⅱ級苗,33 號樣苗劃為Ⅲ級苗,凝聚中心變?yōu)?X8Ⅰ(0.81,0.75)、X8Ⅱ(0.57,0.42)、X8Ⅲ(0.30,0.16);第九次修正后,1 號樣苗劃為Ⅲ級苗,凝聚中心變?yōu)?X9Ⅰ(0.81,0.75)、X9Ⅱ(0.58,0.42)、X9Ⅲ(0.30,0.17)。此后,經(jīng)計算各級苗木均無變動,聚類分級結(jié)束。修正后分級結(jié)果見表3。
表3 苗木最終分級結(jié)果
2.2.3 苗木分級臨界值確定 苗木級別臨界值通過以各級苗木最終凝聚中心為圓心,以距離為半徑的圓來確定。測量值過大的苗木分布在Ⅰ級苗上方,測量值過小的苗木則分布在Ⅱ級苗的下方。因此,使用I 級和II 級苗木的下限值準確計算各級苗木的界限值。 半徑 d 的計算公式為:d =(其中 K=1,SH標、SD標分別為苗高、地徑標準化值的標準差)。
系統(tǒng)聚類分析結(jié)果顯示:Ⅰ級苗的最終聚類中心是(0.81,0.75),Ⅱ級苗的最終聚類中心是(0.58,0.42),dⅠ=0.19,dⅡ=0.13,將 dⅠ和 dⅡ代入Ⅰ、Ⅱ級苗的最終聚類中心,可以得到Ⅰ級苗的下限為(0.67,0.62),Ⅱ級苗的下限為(0.48,0.34),最后用標準化公式分別反推出Ⅰ、Ⅱ級苗的下限值,結(jié)果見表4。
表4 杉木1a 生扦插苗Ⅰ、Ⅱ級苗的下限值
苗高與地徑是反映苗木質(zhì)量最直觀也是最重要的兩項指標。本研究對杉木1a 生扦插苗進行聚類分析分級。初步得出杉木1a 生扦插苗苗木分級標準為:Ⅰ級苗:H≥49cm,D≥0.77cm;Ⅱ級苗:H≥41cm,D≥0.56cm;Ⅲ級苗:H<41cm,D<0.56cm(實際生產(chǎn)中H 常取整數(shù),D 保留兩位小數(shù))。當然在選擇苗木時,除了要考慮上述兩項指標外,還需考慮根系是否發(fā)達,生長是否健壯,頂芽發(fā)育是否飽滿,有無病蟲害及機械損傷等。
在實際生產(chǎn)中,由于各地的立地條件不同,苗木質(zhì)量可能存在一定差異,各地可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另行確定標準,此分級標準僅供各地在進行1a 生杉木扦插育苗時作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