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玲
摘要:只有“育人”和“育分”有機結合,才能回歸教育初心。在現(xiàn)代教育理念下,德育比智育更為重要。道德往往可以彌補智慧的不足,智慧卻不能填補道德的空白。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德是靈魂統(tǒng)帥,智是基礎,后者不好會制約前者發(fā)展,前者不好很可能導致發(fā)展方向跑偏。因此,教育部提出“德育為先”“智育為重”的要求,須在教學中認真落實。
關鍵詞:教育初心;智育;德育
驀然回首,從教已經十六年了。在這十六年里,我時刻記著當初讀師范時老師們對“師范”的詮釋:德高為師,身正為范。這八個字伴隨著我整整十六年,它也將伴隨著我從教的一生。我以此為鏡,不斷告誡自己、鞭策自己做學生的榜樣,讓我的學生也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一個正直的人。
作為教師,我們有教學任務,教學質量也是我們的一個追求,但我們不能忘了教育的初心,不能忘了書上說的“智育不好出次品,德育不好出危險品”。誠然,現(xiàn)在社會上有很多的人,他們的智商很高,但是在他們身上,不道德的行為、無公德的言行、丑陋的罪行,我們看得還少嗎?我們的同行,也有一些人泯滅了人性、喪失了師德,給我們教師隊伍抹黑,也讓自己跌入萬丈深淵。我時刻以此為鑒,反思自己在日常的教學中是否有違反師德要求的行為,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一位教師的要求,反思自己是否做到了“德高為師,身正為范”。
那么,自己有這種意識,怎么落實到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去,使學生不僅學業(yè)合格,品德也高尚呢?
首先,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首先要做到。比如,我要求學生要多閱讀,那么我自己要先閱讀。我告訴學生,我閱讀的時間是擠出來的,是利用坐地鐵的時間、午睡前的十五分鐘、晚睡前半個小時來閱讀的,積少成多,也看了很多的書籍。通過自己的事例,讓學生知道不僅僅是他們在閱讀,老師也在閱讀,而且老師是利用碎片化時間來閱讀的。通過自己的例子,更好地激勵學生去閱讀,同時也給他們一個榜樣、一個目標。有時我也會給學生講偉人們是如何閱讀的,利用名人效應激勵學生主動去閱讀。當然,只是我講,有時效果也會不理想,那么就換學生來講,講他們通過閱讀了解到的名人軼事。我以不同的方式激勵學生大量地閱讀,開拓他們的眼界,豐富他們的思想,塑造他們的品格。
其次,關注行為、品行差的學生。這類學生更需要老師的關注、幫助。他們一開始并不知道自己這樣的行為錯在哪里、會給別的同學帶來什么傷害,或者是不敢承認是自己做的,因為以往的經驗告訴他們:承認錯誤,會被老師、家長責罵;不承認的話,蒙騙過關了,什么事情都沒有,從而更加肆無忌憚地欺負同學。作為一名老師,如果不去改變他們的認識、糾正他們的行為,那么這些學生一走入社會,就成了“危險品”。為了減少產生“危險品”的概率,我利用語文課、品德課、班會課,讓學生樹立“知錯認錯、勇于改正錯誤就是好孩子”的理念,認錯了,老師不會責罵,家長也不會責罵。這樣消除了學生的顧慮,讓他們敢說真話、實話。我班劉同學現(xiàn)在比起兩年前,真是云泥之別。兩年前,他剛上一年級,課堂上坐不穩(wěn),對同學動手動腳,甚至在課堂上打同學、下課踢同學。一天下來,其他同學對他的投訴達到十幾次。這是一個讓老師頭痛的學生,如何讓他改變呢?我主要把握住一點,即堅持我的諾言,只要他主動承認錯誤,就不批評他、不告訴家長(情節(jié)較嚴重時會跟家長溝通,但是讓家長不責罵他),但要告訴:你這種行為會對其他同學造成不良的影響,如果同學也這樣對你,你會怎么樣?我以這種換位思考的方式,讓他慢慢地明白自己的做法會給別人帶來怎樣的傷害。當然,最后還要求他去給同學道歉。道歉看似沒有什么用,但實際上對學生的心靈震撼很大,這是他意識到自己錯了的一種外在表現(xiàn)。
對于品行差的學生,除了以上的做法,更要堅持一點:實事求是,不戴著“有色眼鏡”看待他們;否則,久而久之,會讓他們破罐子破摔,成了“危險品”。我班吳同學在一年級就有偷拿同學東西的壞毛病。他本質不壞,只是家長疏于管教,不懂得如何教育,才讓他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班上一有同學東西找不到,大家都會說是吳同學拿的。我在班上對全班同學說,要親眼看到才能說,不能憑以往經驗就認定是他做的。私底下,我又找他聊天,事實證明東西的確不是他拿的。慢慢地,我發(fā)現(xiàn)他與同學之間的相處好了一些,看老師時眼睛里也多了一些情感。這些細微的變化讓我高興不已。多一些信任,多一分細心,多一點愛心,讓班級充滿愛,讓愛團結學生、感染學生。
最后,讓學生做一個正直、誠信、道德高尚的人。我是這樣做的:運用語文課、品德課中有關的課例,讓學生學習其中人物正直、誠信的品格;組織學生閱讀名人故事,從名人的故事中感受名人的人格魅力;從班上學生中找出正直的人,例舉體現(xiàn)他正直行為品格的事項,細化、具體化,讓學生形象、具體地知道什么叫“正直”;以自身為榜樣,自己首先做一個正直、誠信、道德高尚的人,身正為范。當然,道德高尚不僅僅包含正直、誠信,但是作為小學生,我覺得他們如果能形成這樣的品格,將終身受益。
少年強,則國強。試問,一個品格低劣、道德喪失的人,一個淪為“危險品”的人,如何熱愛自己的國家?如何振興中華?身為教師的我們,任重而道遠。“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蔽覍⒁宰陨頌槟7?,以班級為中心,以每個學生為主體,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品格,少出“危險品”,杜絕“危險品”。
不忘教育的初心,不忘教育的本心,不忘教育的良心,一片冰心在玉壺!
參考文獻:
[1]崔學鴻. 賞識教育初論[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3.
(責任編輯:奚春皓)